第一章 药物的性能 1
第一节 四气 1
药物学总论 1
第二节 五味 2
第三节 升降浮沉 3
第二章 药物的炮制 4
第一节 药物的禁忌 8
第三章 药物的禁忌和命名 8
第二节 药物的命名 9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12
第一章 解表药类 12
药物各论 12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18
9.香? 18
1.麻黄 18
2.桂枝 18
3.紫苏 18
4.荆芥 18
5.防风 18
6.羌活 18
7.白芷 18
8.细辛 18
第二章 清热药类 24
10.升麻 24
1.薄荷 24
2.牛蒡子 24
3.蝉衣 24
4.桑叶 24
5.菊花 24
6.蔓荆子 24
7.淡豆豉(附大豆卷) 24
8.葛根 24
9.柴胡(附银柴胡) 24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25
第二节 清热凉血药 30
8.青葙子 30
1.石膏 30
2.知母 30
3.栀子 30
4.竹叶(附竹叶卷心) 30
5.芦根 30
6.决明子 30
7.蜜蒙花 30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 35
9.白薇 35
1.犀角 35
2.牛黄 35
3.鲜生地(附干地黄?) 35
4.玄参 35
5.丹皮 35
6.赤芍 35
7.紫草 35
8.地骨皮 35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39
7.秦皮 39
1.黄芩 39
2.黄连 39
3.黄柏 39
4.龙胆草 39
5.苦参 39
6.胡黄连 39
第五节 清热解暑药 48
16.蚤休 48
1.金银花 48
2.连翘(附连翘心) 48
3.大青叶(附板兰根) 48
4.紫花地丁 48
5.蒲公英 48
6.夏枯草 48
7.败酱 48
8.红藤 48
9.白头翁 48
10.白藓皮 48
11.土茯苓 48
12.白蔹 48
13.马勃 48
14.山豆根 48
15.射干 48
第三章 祛风湿药类 50
4.青蒿 50
1.西瓜翠衣 50
2.荷叶(附荷梗、荷蒂) 50
3.绿豆衣 50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独活 57
2.五茄皮 57
3.木瓜 57
4.威灵仙 57
5.秦艽 57
6.蚕砂 57
7.苍耳子 57
8.豨莶草 57
9.海风藤 57
10.络石藤 57
11.丝瓜络 57
12.白花蛇(附乌梢蛇) 57
第四章 利尿渗湿药类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 57
1.茯苓(附赤茯苓、茯苓皮、茯神)第五章 芳香健胃药类 68
18.赤小豆 68
2.猪苓 68
3.泽泻 68
4.车前子(附车前草) 68
5.茵陈蒿 68
6.滑石 68
7.薏苡仁 68
8.冬瓜子(附冬瓜皮) 68
9.防己 68
10.木通(附通草) 68
11.灯芯草 68
12.瞿麦 68
13.萹蓄 68
14.石苇 68
15.萆薢 68
16.地肤子 68
17.海金沙 68
第六章 化痰止咳药类 72
7.草豆蔻 72
1.藿香 72
2.佩兰 72
3.苍术 72
4.厚朴(附厚朴花) 72
5.白豆蔻(附壳) 72
6.缩砂仁(附壳) 72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73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76
5.白前 76
1.半夏(附半夏曲) 76
2.南星 76
3.白芥子 76
4.旋复花 76
5.马兜铃(附根、茎、藤) 83
5.马兜铃(附根、茎、藤) 83
1.前胡 83
2.瓜蒌(附天花粉) 83
3.贝母 83
4.葶苈子 83
5.天竺黄 83
6.竹茹 83
7.浮海石 83
8.海蛤壳 83
9.昆布 83
10.海藻 83
11.桔梗 83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83
5.马兜铃(附根、茎、藤) 83
5.马兜铃(附根、茎、藤)第七章 收涩药类 88
8.桑白皮 88
1.苦杏仁(附甜杏仁) 88
2.苏子 88
3.款冬花 88
4.紫苑 88
6.枇杷叶(附枇杷叶膏) 88
7.百部 88
第八章 补益药类 95
11.碧桃干 95
1.山茱萸 95
2.乌梅 95
3.肉豆蔻 95
4.五味子 95
5.乌贼骨 95
6.桑螵蛸 95
7.金樱子 95
8.银杏 95
9.浮小麦 95
10.麻黄根 95
第一节 补气药 96
第二节 补阳药 102
8.黄精 102
1.人参 102
2.党参 102
3.孩儿参 102
4.黄芪 102
5.山药 102
6.白术 102
7.甘草 102
1.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2.冬虫夏草3.肉苁蓉4.巴戟天5.补骨脂6.益智仁7.仙茅8.淫羊藿9.杜仲10.续断11.菟丝子12.狗脊第三节 补血药 108
第四节 补阴药 112
5.阿胶(附阿胶珠) 112
1.熟地黄 112
2.何首乌 112
3.白芍 112
4.当归 112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枸杞子 119
2.沙参 119
3.天门冬 119
4.麦门冬 119
5.石斛 119
6.百合 119
7.玉竹 119
8.女贞子 119
9.龟甲(附龟板胶) 119
10.鳖甲(附鳖甲胶) 119
第九章 理气药类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 119
1.橘皮(附青皮、橘络、橘核)第十章 理血药类 127
15.预知子 127
2.大腹皮 127
3.枳实(附枳壳) 127
4.香附 127
5.木香 127
6.乌药 127
7.香橼 127
8.甘松 127
9.薤白 127
10.楝实 127
11.荔枝核 127
12.柿蒂(附柿霜) 127
13.绿萼梅 127
14.娑罗子 127
第一节 止血药 128
第二节 活血祛瘀药 137
16.代赭石 137
1.蒲黄 137
2.仙鹤草 137
3.三七 137
4.白芨 137
5.大蓟(附小蓟) 137
6.茜草根 137
7.地榆 137
8.槐实(附槐花) 137
9.侧柏叶 137
10.棕榈 137
11.藕节 137
12.血余 137
13.芧根 137
14.艾叶 137
15.花蕊石 137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148
第十一章 安神药类 148
1.川芎 148
2.乳香 148
3.没药 148
4.郁金 148
5.姜黄 148
6.莪术 148
7.三棱 148
8.丹参 148
9.益母草(附茺蔚子) 148
10.桃仁 148
11.红花(附番红花) 148
12.延胡索 148
13.五灵脂 148
14.牛膝 148
15.苏木 148
16.穿山甲 148
17.留行子 148
18.鸡血藤(附鸡血藤膏) 148
19.水蛭 148
20.虻虫 148
21.?虫 148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151
5.牡蛎 151
1.磁石 151
2.琥珀 151
3.珍珠母 151
4.龙骨、龙齿 151
第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类 154
5.夜交藤 154
1.酸枣仁 154
2.柏子仁 154
3.远志 154
4.合欢花(附合欢皮) 154
2.干姜(附炮姜、生姜、姜皮) 159
2.干姜(附炮姜、生姜、姜皮) 159
1.羚羊角 159
2.石决明 159
3.天麻 159
4.钩藤 159
5.蚯蚓 159
6.白僵蚕 159
7.全蝎 159
8.蜈蚣 159
9.白蒺藜 159
第十三章 温里药类 159
2.干姜(附炮姜、生姜、姜皮) 159
2.干姜(附炮姜、生姜、姜皮) 159
2.干姜(附炮姜、生姜、姜皮) 159
2.干姜(附炮姜、生姜、姜皮) 159
第一节 攻下药 165
2.干姜(附炮姜、生姜、姜皮)第十四章 泻下药类 165
1.附子(附乌头) 165
3.肉桂 165
4.吴茱萸 165
5.蜀椒(附椒目) 165
6.丁香 165
7.高良姜 165
8.小茴香 165
第二节 润下药 167
2.朴硝 167
1.大黄 167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168
2.郁李仁 168
1.大麻仁 168
第十五章 驱虫药类 171
5.商陆 171
1.牵牛子 171
2.甘遂 171
3.大戟 171
4.芫花 171
第十六章 消导药类 178
11.南瓜子 178
1.使君子 178
2.苦楝根皮 178
3.鹤虱 178
4.槟榔 178
5.雷丸 178
6.贯众 178
7.石榴根皮 178
8.榧子 178
9.鸦胆子 178
10.芜荑 178
第十七章 外用药类 182
6.鸡内金 182
1.莱菔子 182
2.山楂 182
3.麦芽 182
4.谷芽 182
5.六曲(附建曲) 182
方剂的基本知识 190
方剂总论 190
1.硫黄 190
2.雄黄 190
3.轻粉 190
4.硼砂 190
5.孩儿茶 190
6.血竭 190
7.露蜂房 190
8.蛇床子 190
9.明矾 190
10.铅丹 190
11.冰片 190
12.斑蝥 190
(一)方剂的组织 191
运用 194
(二)方剂的加减 194
(三)剂型和用途 195
(四)剂量 199
(五)方剂与治疗法则的关系 201
一、辛温解表 205
第一章 解表剂 205
方剂各论 205
二、辛凉解表 209
5.化饮解表汤 209
1.麻黄汤 209
2.桂枝汤 209
3.杏苏散 209
4.葱豉汤 209
第二章 泻下剂 213
4.宣毒发表汤 213
1.桑菊饮 213
2.银翘散 213
3.麻杏石甘汤 213
一、寒下 214
二、温下 220
7.舟车丸 220
1.大承气汤 220
2.小承气汤 220
3.调胃承气汤 220
4.增液承气汤 220
5.凉膈散 220
6.十枣汤 220
三、润下 221
温脾汤 221
一、和解少阳 224
第三章 和解剂 224
1.麻子仁丸 224
2.五仁丸 224
二、调和肝脾 226
2.蒿芩清胆汤 226
1.小柴胡汤 226
三、调和肠胃 228
2.消郁散 228
1.四逆散 228
四、其他 229
2.痛泻要方 229
1.黄连汤 229
第四章 清热、泻火剂 231
2.葛根芩连汤 231
1.截疟饮 231
一、清气分热 232
二、清营分热 234
3.栀子豉汤 234
1.石膏汤 234
2.竹叶石膏汤 234
三、泻火解毒 235
2.犀角地黄汤 235
1.清营汤 235
四、清脏腑热 237
2.风热消毒饮 237
1.黄连解毒汤 237
五、清虚热 243
9.抑衄煎 243
1.泻心汤 243
2.导赤散 243
3.龙胆泻肝汤 243
4.茱连丸 243
5.泻肺散 243
6.泻脾散 243
7.黄芩汤 243
8.白头翁汤 243
一、祛暑解表 245
第五章 祛暑剂 245
1.青蒿鳖甲汤 245
2.秦艽鳖甲散 245
二、清暑利湿 246
香?散 246
第六章 开窍剂 247
六一散 247
一、凉开 248
二、温开 251
3.紫雪散 251
1.牛黄清心丸 251
2.至宝丸 251
剂 253
第七章 温里回阳 253
1.苏合香丸 253
2.通关散 253
一、温中祛寒 254
3.吴茱萸汤 256
二、回阳救逆 256
1.理中汤(丸) 256
2.小建中汤 256
三、其他 259
4.附子汤 259
1.四逆汤 259
2.参附汤 259
3.黑锡丸 259
一、疏散外风 261
第八章 治风剂 261
1.四仁丸 261
2.半硫丸 261
二、平熄内风 265
5.大活络丸 265
1.独活寄生汤 265
2.蠲痹汤 265
3.玉真散 265
4.川芎茶调散 265
一、燥湿化浊 269
第九章 祛湿剂 269
1.羚羊钩藤汤 269
2.镇肝熄风汤 269
3.地黄饮子 269
二、清热利湿 271
2.藿香正气散 271
1.平胃散 271
三、利水化湿 274
5.八正散 274
1.湿热消毒丸 274
2.三仁汤 274
3.二妙丸 274
4.茵陈蒿汤 274
四、温化水湿 277
4.防己黄芪汤 277
1.五苓散 277
2.猪苓汤 277
3.五皮饮 277
第十章 祛痰剂 279
3.羌活胜湿汤 279
1.苓桂术甘汤 279
2.萆薢分清饮 279
一、燥湿化痰 280
三、清热化痰 282
贝母瓜蒌散 282
1.二陈汤 282
2.指迷茯苓丸 282
二、润燥化痰 282
四、治风化痰 284
2.滚痰丸 284
1.清气化痰丸 284
一、行气 286
第十一章 理气剂 286
1.止嗽散 286
2.半夏白术天麻汤 286
二、降气 291
7.启膈散 291
1.越鞠丸 291
2.加味乌药汤 291
3.括萎薤白白酒汤 291
4.橘核丸 291
5.良附丸 291
6.金铃子散 291
第十二章 理血剂 295
5.苏子降气汤 295
1.旋复代赭汤 295
2.橘皮竹茹汤 295
3.丁香柿蒂汤 295
4.定喘汤 295
一、活血祛瘀 296
二、止血 302
8.七厘散 302
1.桃仁承气汤 302
2.大黄?虫丸 302
3.温经汤 302
4.生化汤 302
5.失笑散 302
6.通窍活血汤 302
7.复元活血汤 302
一、轻宣润燥 307
第十三章 润燥剂 307
1.十灰散(丸) 307
2.四生丸 307
3.小蓟饮子 307
4.槐花散 307
5.黄土汤 307
6.胶艾汤 307
二、甘寒滋润 310
3.沙参麦冬汤 310
1.桑杏汤 310
2.清燥救肺汤 310
第十四章 重镇安神剂 312
3.五汁饮 312
1.百合固肺汤 312
2.养阴清肺汤 312
第十五章 消导化积剂 315
3.磁硃丸 315
1.安神丸 315
2.桂枝龙牡汤 315
一、消食导滞 316
二、消痞化积 319
4.枳术丸 319
1.保和丸 319
2.枳实导滞丸 319
3.木香槟榔丸 319
第十六章 驱虫剂 321
3.蟾砂散 321
1.枳实消痞丸 321
2.鳖甲煎丸 321
一、敛汗固表 326
第十七章 固涩剂 326
1.乌梅丸 326
2.肥儿丸 326
3.化虫丸 326
4.急性血吸虫病方 326
5.慢性血吸虫病方 326
6.钩虫病方 326
7.血丝虫病方 326
二、涩肠固脱 327
牡蛎散 327
三、涩精止遗 328
2.驻车丸 328
1.桃花汤 328
四、固崩止带 330
3.缩泉丸 330
1.固精丸 330
2.桑螵蛸散 330
第十八章 补益剂 332
2.樗树根丸 332
1.固经丸 332
一、益气 333
二、补血 336
5.生脉散 336
1.四味汤 336
2.参苓白术散 336
3.补中益气汤 336
4.玉屏风散 336
三、滋阴 339
4.复脉汤 339
1.四物汤 339
2.当归补血汤 339
3.归脾汤 339
四、助阳 343
6.一贯煎 343
1.六味地黄丸 343
2.左归饮 343
3.健步丸 343
4.补心丸 343
5.甘麦大枣汤 343
第十九章 痈疡剂 346
2.右归饮 346
1.肾气丸 346
一、外疡 347
二、内痈 350
6.小金丹 350
1.消肿溃坚汤 350
2.五味消毒饮 350
3.消疬丸 350
4.透脓散 350
5.阳和汤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