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1922—1989) 1
第一部分 解放前二十七年(1922—1949) 3
第一章 初创时期(1922—1927) 3
第一节 韩大受变卖田产兴办学校 3
第二节 教师与课程设置 4
第二章 迁址文庙(1927—1937) 6
第一节 文庙兴建校舍 实行男女同校 6
第二节 派系斗争激烈 校长多次更迭 6
第三节 提高教育质量 形成良好校风 7
第五节 学生的进步活动 9
第四节 日寇侵占金坛 学校被迫停办 9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2
第一节 沦陷区的金坛县立初级中学 12
第二节 国民党金坛县流亡政府办的金坛县立初级中学 12
第四章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1949) 13
第一节 国民党当局的接管与甄审 13
第二节 迁回文庙 13
第三节 增设高中 更改校名 14
第四节 两次罢教索薪斗争 15
第一节 接管与改造 17
第一章 解放初期(1949—1952) 17
第二部分 解放后四十年(1949—1989) 17
第二节 建立和健全学校新体制 18
第三节 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19
第四节 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怀 21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7) 23
第一节 充实加强学校领导 23
第二节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25
第三节 积极面向教学 26
第四节 培养新教师 28
第五节 整风与反右 29
第六节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3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8—1965) 32
第一节 勤工俭学 大炼钢铁 32
第二节 端正办学思想 贯彻教育方针 33
第三节 学《毛选》学英雄 加强思想教育 34
第四节 坚持教学为主 提高教学质量 36
第五节 重视文体活动 注意卫生工作 39
第六节 加强毕业班工作 提高毕业生质量 42
第七节 厉行节约 勤俭办学 43
第八节 改进领导作风 调动积极因素 45
第九节 定为省的重点中学 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47
第十节 举办四十校庆 华罗庚两度回母校 48
第四章 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51
第一节 “文革”开始 51
第二节 校革委会成立前后 52
第三节 在动荡中复课 53
第四节 惨重的恶果 5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989) 56
第一节 整顿和恢复 56
第二节 调整领导班子 57
第三节 努力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58
第四节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63
第五节 加强文体活动与卫生工作 67
第六节 华罗庚第三次回母校 70
第七节 庆祝建校六十周年 71
第八节 学校更名为“华罗庚中学” 72
第九节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73
结语 76
附录 77
(一)、华罗庚中学组织系统示意图 79
(二)、学校历任领导一览表 80
(三)、解放后历任教导主任(包括教务主任和政教主任)一览表 83
(四)、解放后历任总务(事务)主任一览表 84
(五)、解放后历任工会主席一览表 85
(六)、共青团领导一览表 86
(七)、历任教职员 87
(八)、部分学年度班级、学生、毕业生、教职员数一览表 91
(九)、1960年以来学校所获荣誉一览表 93
(十)、县级以上(含县级)优秀教师与先进工作者 94
(十一)、1980年以来学生参加市以上各学科知识比赛获奖者 98
(十二)、“文革”以前部分优秀运动队、运动员、体育比赛成绩表 104
(十三)、1980年以来部分运动队参加市以上体育比赛成绩一览表 105
(十四)、1980年以来部分优秀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成绩表 106
(十五)、八十年代新建校舍一览表 108
人物 109
(一)、传略 111
(二)、名录 126
(1)、教师 126
(2)、校友 132
(3)、烈士 159
(三)、部分校友情况简介表 161
大事记 185
编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