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方法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理论教研室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14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体育方法学的概念 1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1

第二节 体育方法学的概念 4

第三节 体育方法学和运动教学法 5

第四节 体育方法学的研究对象 7

等五节 体育方法学和体育课程建设 9

第六节 体育方法学和体育专业教育 10

第二章 体育方法学的思想基础 12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养生思想 12

第二节 西方古代体操思想 15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体育问题的认识 18

第四节 二十八画生的体育思想和方法 19

第五节 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体育的题词 21

第六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指示 22

第三章 研究人民体质问题的必要性 24

第一节 人民体质的概念 24

第二节 运动形艺和体质 25

第三节 体质的复杂性和可塑性 27

第四节 影响体质强弱的因素 28

第五节 人民体质问题的社会性 30

第六节 增强人民体质的长远性 31

第四章 人民体质与人民的社会实践 33

第一节 人民体质与生产劳动 33

第二节 人民体质与政治 34

第三节 人民体质与军事 36

第四节 人民体质与教育 37

第五节 人民体质与科学研究 38

第六节 人民体质与娱乐活动 40

第五章 体质变化的规律——现代科学体育方法学的生物学基础 43

第一节 从研究运动技能变化到研究体质变化 43

第二节 人类对体质问题认识过程的概况 44

第三节 有机体新陈代谢的规律是体育方法学的重要依据 46

第四节 同化优势法则 47

第五节 人体适应性与体育方法 48

第六节 优生措施——体育方法 49

第六章 增强人民体质的手段 51

第一节 手段的概念 51

第二节 手段的作用 52

第三节 手段与目的 52

第四节 手段的创造 54

第五节 手段的运用 56

第七章 增强人民体质的手段(续) 58

第一节 身体运动 58

第二节 自然力锻炼 59

第三节 生活制度 61

第四节 饮食 62

第五节 卫生措施 64

第六节 节育和优生 64

第八章 体育运动 66

第一节 什么是体育运动 66

第二节 体育运动的目标和手段的一体性 67

第三节 体育运动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68

第四节 运动动作要素 69

第五节 运动方法和规则 71

第六节 体育运动价值 72

第九章 负荷量——手段、方法的依据 76

第一节 负荷量的概念 76

第二节 负荷标准 77

第三节 高效轻负 78

第四节 负荷价值阈 80

第五节 超量负荷 81

第十章 体育原则 83

第一节 什么是体育原则 83

第二节 体育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84

第三节 反复性原则 85

第四节 渐进性原则 87

第五节 意识性原则 88

第六节 个别性原则 89

第七节 全面性原则 91

第十一章 体育方法 93

第一节 什么是体育方法 93

第二节 体育方法与运动教学、训练方法 94

第三节 负重锻炼 96

第四节 重复锻炼 97

第五节 间歇锻炼 99

第六节 连续锻炼 100

第七节 综合锻炼 102

第十二章 体育中的其它教育工作 105

第一节 体育和教育 105

第二节 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106

第三节 体育中的知识技能教育 107

第四节 体育中的美的教育 108

第五节 体育中的卫生教育 110

第六节 体育中的文化娱乐教育 111

第十三章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114

第一节 为什么要上体育课 114

第二节 体育课的结构 115

第三节 体育课的类型 117

第四节 体育课的组织和进行 118

第五节 备课 120

第十四章 体育课程 122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 122

第二节 体育课程计划 123

第三节 体育课程中的锻炼处方 124

第四节 体育课程中的知识 125

第五节 体育课程中的文化娱乐活动 126

第十五章 课外体育活动 128

第一节 早操 128

第二节 课间操 129

第三节 课外活动 130

第四节 运动队训练和运动比赛 131

第十六章 人格、知识、科学、本领 133

第一节 现代科学体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33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人格 134

第三节 运动术、教学术、体育术 135

第四节 知识化、科学化、专业化 137

第五节 科学工作 138

第六节 遴选 139

第七节 培养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