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全球主义的世界图景&陈燕谷 1
序言&王国斌 1
中文版前言&安德烈·贡德·弗兰克 1
前言&安德烈·贡德·弗兰克 1
第1章 导论:真实的世界历史与欧洲中心论的社会理论 2
1.整体主义方法论与对象 2
2.坚持全球观念,反对欧洲中心论 8
(1)斯密、马克思和韦伯 13
(2)当代的欧洲中心论及其批判者 20
(3)经济史学家们 24
(4)近期社会理论的局限 27
3.一种全球经济视野的轮廓 34
4.对阻力和障碍的预见与辩驳 37
第2章 全球贸易的旋转木马(1400年—1800年) 52
1.世界经济的导论 52
(1)13世纪和14世纪时的前身 55
(2)“哥伦布交流”及其后果 58
(3)世界经济中某些被忽视的特点 60
2.世界劳动分工和贸易平衡 63
(1)全球经济的图示 63
(2)美洲 66
(3)非洲 68
(4)欧洲 72
(5)西亚 73
奥斯曼帝国 73
萨菲王朝时期的波斯 77
(6)印度与印度洋 80
印度北部 84
古吉拉特和马拉巴尔 84
科罗曼德尔 85
孟加拉 86
(7)东南亚 87
群岛和岛屿 91
大陆 95
(8)日本 98
(9)中国 101
人口、生产和贸易 102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 104
(10)中亚 110
(11)俄国和波罗的海地区 115
(12)对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的总结 118
第3章 货币周游世界,推动世界旋转 123
1.世界货币的生产与交换 123
(1)全球大赌场的微观和宏观吸引力 125
(2)在全球大赌场中的交易和赌博 130
(3)数字游戏 134
白银 134
黄金 140
信贷 140
2.赢家如何使用他们的金钱? 142
(1)囤积说 142
(2)货币计量学中的通货膨胀和生产 144
(3)货币对拓殖和生产扩张的促进 148
印度 148
中国 150
亚洲其他地区 152
第4章 全球经济:比较与联系 156
1.数量:人口、生产、生产力、收入和贸易 156
(1)人口、生产和收入 157
(2)生产力和竞争力 164
(3)1400年—1800年的世界贸易 167
2.质量:科学与技术 174
(1)贬低亚洲科技的欧洲中心论 174
火炮 183
造船业 185
印刷术 188
纺织业 188
冶金、煤炭和动力 190
运输 191
(2)世界的技术发展 191
3.机制:经济和金融制度 192
(1)亚洲和欧洲的制度比较与联系 195
(2)全球的制度联系 196
印度 201
中国 205
第5章 横向整合的宏观历史 214
1.同时性不是巧合 214
2.研究横向整合的宏观历史 216
(1)人口—结构分析 216
(2)有一个“17世纪危机”吗? 217
(3)1640年的银货危机 222
(4)康德拉捷夫分析 233
(5)1762—1790年康德拉捷夫“B”阶段:危机和衰退 236
(6)一种更广阔的横向整合的宏观历史? 239
第6章 西方为什么能够(暂时地)胜出? 245
1.是否有一个长周期的滑行轨道? 245
2.东方的衰落先于西方的兴起 249
(1)印度的衰落 252
(2)亚洲其他地区的衰落 256
3.西方是如何兴起的? 260
(1)爬上亚洲的肩膀 261
(2)技术变革的供给与需求 267
(3)资本的供给与来源 276
4.一种全球经济的人口解释 280
(1)一个人口经济模式 280
(2)一种高度平衡的陷阱? 282
(3)有关1500—1750年的证据 289
(4)1750年的转折 290
(5)对这种解释的质疑与修改 292
(6)印度、中国、欧洲和整个世界的转变 294
印度 294
中国 295
西欧 296
世界其他地区 297
(7)关于过去的结论和对于未来的意义 298
第7章 历史研究的结论和理论上的意义 302
1.历史研究的结论:欧洲中心论皇帝没穿衣服 302
(1)亚细亚生产方式 302
(2)欧洲特殊论 303
(3)究竟是欧洲的世界体系还是全球经济? 307
(4)1500年:连续还是断裂? 308
(5)资本主义? 309
(6)霸权? 312
(7)西方的兴起与工业革命 313
(8)空洞的概念与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314
2.理论意义:从一种全球视野看 318
(1)整体主义,还是部分主义 319
(2)共性和相似,还是特性和差异 320
(3)连续性,还是不连续性 321
(4)横向整合,还是纵向分割 323
(5)周期,还是直线 325
(6)能动性,还是结构 329
(7)一个世界经济果壳里的欧洲 330
(8)文明冲突的无政府状态中的“圣战与麦克世界” 335
英文参考文献 338
译者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