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发现问题和个人主张 1
学生我认为中小学教育四大问题 2
中小学教育改革四大主张 6
第二部分 建议的依据 13
“升途论” 14
学业程序完整论 16
以“考评升”去改变“教与学”原理 18
论考试及评核制度的设计应以“尽可能反映学生的素质”为目的 19
根据国家发展方向来决定青少年素质塑造 21
第三部分 新学业之首——德业 23
寻找德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24
德业的概念设计 25
德业功课及教学设计 27
德业作业设计 29
德业记录设计 30
高中毕业德业评核设计 31
德业建立的必要性 34
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科目学业(一) 35
扩大分科论 36
科目学业的概念设计 38
科目学业功课设计 40
科目学业作业设计 50
“五五三”学制设计 52
第五部分 课外活动的进化——活动学业 53
解剖课外活动到建立第二学业(1) 54
解剖课外活动到建立第二学业(2) 55
解剖课外活动到建立第二学业(3) 61
第二学业的概念设计 62
第二学业功课及教学设计 64
第二学业作业设计 66
第二学业记录设计 68
高中毕业第二学业评核设计 69
体艺实践科的设计 72
第二学业建立的必要性 75
第六部分 科目学业(二)考试和评核 76
高中程度科目考试 77
考试制度设计 82
高中毕业科目学业评核设计 84
新学业的统一 86
第七部分 评核制度和升学制度设计 87
评核制度设计 88
升学制度设计 89
普通途径 90
访贤途径 93
独创途径 94
举荐途径 95
保送途径 96
自荐途径 96
省校园和纳贤入学途径 97
自述各种升大学途径 99
校生洽谈途径 100
派位途径 101
小学升中的分组入学途径 102
“优向低流”的预测 103
“新学业”和多种升学途径 允许多套学科课程共存 104
第八部分 其他建议 105
学生精神和学业道德 106
体能素质测试 107
在新学业下以强制手段捍卫师德 108
元素课程 109
中国青少年活动团体设计 110
“测验向活动的让步?” 112
“有关大学招生录取参考平时成绩”的意见 113
教师授课选择权和学生学习自主权 114
内地与香港中小学教育交流活动 115
升学率 116
升学率和中小学评级制度 117
家长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配合 117
《个人德业项目检查表》设计 118
第九部分 实施 121
三阶段实施 122
地方政府基本主责中小学教育服务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