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河南及中国中部农村政治发展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恩键负责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
  • 页数:17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政治推动是农村发展的巨大动力 2

第一章 实现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 2

一、农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 2

二、现代化是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4

(一)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4

(二)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物质、制度和观念多因素、多层面的整体动态结构 5

(三)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7

三、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 8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8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新路 9

(三)“三步走”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步骤 10

四、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 11

第二章 农村现代化的内容和途径 14

一、经济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14

(一)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4

(二)市场化是推进农村经济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15

(三)城市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9

(四)城乡一体化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1

二、制度、观念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26

(一)制度、观念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因素 26

(二)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单纯物质现代化 28

(三)走出对政治恐惧、冷漠、忽视政治作用的误区 32

三、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出路和途径 34

(一)改革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4

(二)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9

(三)实现农村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交通、邮电、通讯、科技文教和卫生事业 44

第三章 政治推动是后发展国家农村发展的巨大动力 46

一、实现农村发展必须开发农村内在资源与动力 46

(一)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 46

(二)推动农村发展关键是开发农村内在资源和动力 47

(三)政治是激发、调动农民这一主动力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因素 49

二、政治推动作用的二重性 54

(一)政治推动能够消除制度障碍,解放原动力 54

(二)政治通过一定的战略、制度和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植和激发原动力 56

三、政治对农村发展的导向作用 58

(一)政权性质决定着乡村发展走向 58

(二)没有政治现代化,就不会有生产、观念现代化 58

(三)政府的保护发展等政策导向对农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60

(四)优化政治社会生态使农村发展真正成为全体农民的自觉行动 63

第二编 河南农村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当前阻碍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障碍 72

第四章 河南农村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和影响 72

一、沉重的历史包袱——典型的自然经济及其所造成的浓厚的封建传统 72

(一)自然经济漫长而又稳固 73

(二)双重的历史恶运延缓了河南农村的发展 74

(三)浓厚的封建传统和小农意识 76

二、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农村政治制度、观念和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 77

(一)解放初期农村的巨大变化 77

(二)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河南农村政治、经济组织的逐步高度集中化 78

三、改革开放至今,河南农村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和观念的演变 81

(一)政治制度的变革 81

(二)经济组织的变革 82

(三)观念、意识的变革 83

第五章 阻碍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86

一、政治制度性障碍 86

(一)现行政治制度中不完善的环节对农村社会发展的障碍作用 87

(二)旧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90

(三)“左”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91

二、经济制度性障碍 93

(一)分散而又微小的家庭经营难以从小农经济走上社会主义大市场 93

(二)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办法 94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残缺不全,且行政化倾向严重,不利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 95

(四)乡镇企业经济十几年粗放式的迅猛发展之后,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体企业产权不明晰,发展后劲不足 97

三、社会文化制度的阻碍作用 98

(一)宗教、宗族和封建迷信等社会组织的出现及其对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99

(二)“左”的社会体制对当前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101

(三)农村社会文化活动的无序化不利于农村社会主义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02

第六章 阻碍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体性障碍 104

一、旧的封建意识和小农意识对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104

(一)封建意识对农村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消极作用 105

(二)小农意识之一:自给自足的离散性意识对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107

(三)小农意识之二:重农轻商的意识阻碍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08

(四)小农意识之三:因循守旧的无风险意识滞缓了河南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10

(五)小农意识之四:恬于安静的封闭意识妨碍了河南农村的对外开放 110

二、“左”的思想观念对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111

(一)对姓“资”姓“社”的恐惧感影响了农村多种经济成份、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112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12

(三)急燥冒进的“左”倾思潮仍在河南农村广为流行,引发了诸多矛盾 113

三、金钱拜物教、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对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114

(一)金钱拜物教使个别农民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扰乱了市场秩序 114

(二)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引诱部分农民超前消费,影响了农村扩大再生产 115

(三)一些乡村干部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影响下,以权谋私,行贿受贿,逐渐腐化堕落下去,严重妨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116

四、低下的农民素质使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主体动力 116

(一)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下,延缓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 117

(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17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难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118

第三编 政治推动农村现代化的政策选择 120

第七章 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20

一、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120

(一)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看 120

(二)从农村阶级结构的变化看 122

二、加强基民主法制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22

(一)完善并加强基层民主自治 123

(二)推进基层经济组织民主化 126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28

第八章 改革农村政治体制,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 131

一、重构县乡村关系 131

(一)县乡村关系的现状与弊端 131

(二)调整县乡村关系的对策 133

二、按照党政分开的原则,理顺县乡内部各政治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 135

(一)县级各政治组织关系 136

(二)乡镇各政治组织关系 137

三、精简机构,转变县乡村职能 139

(一)基层政府机构弊端 139

(二)措施与办法 140

四、推行“村企合一”体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142

(一)“村企合一”体制的内涵及作用 143

(二)“村企合一”体制的模式选择 144

(三)“村企合一”的实施程序 145

五、积极发挥农村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 145

(一)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145

(二)正确处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147

(三)积极推进农村各项制度创新 149

第九章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4

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54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154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现实要求 155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与载体 155

(一)坚持并用好传统形式 156

(二)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56

(三)坚持文化上山下乡活动与发挥基层作用相结合 156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57

(一)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 157

(二)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纪律教育,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157

(三)移风易俗,树立新时期农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58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方法与方式 159

(一)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 159

(二)辩证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60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161

第十章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开改进党的农村基层领导 162

一、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162

(一)转变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 163

(二)把推行村务民主管理作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内容 165

(三)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65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166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农村党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166

(二)坚持并完善民主集中集,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167

(三)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169

三、加强监督,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169

(一)强化监督,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169

(二)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列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