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
1.编图目的 1
2.技术途径 1
3.主要进展 1
4.构造体系与板块构造关系及其动力源 2
二、莫霍面深度分布的规律性与区域性网络构造特征 2
(一)莫霍面深度分布规律性 2
1.准经向深度斜坡异常构造带 2
2.准纬向深度斜坡异常构造带 2
1.广义的东亚新华夏构造体系 3
(二)莫霍面深度区域性隆坳网络构造 3
2.东南亚半岛与大巽他岛弧盆隆坳构造体系 4
3.中、东西伯利亚纬向为主隆坳构造体系 4
4.西太平洋洋壳隆坳构造域系 4
5.青藏高原—西蒙古高原纬向坳隆构造体系 5
6.印度次大陆与北印度洋经向为主隆坳构造域系 5
7.中亚与西西伯利亚隆坳构造体系 6
8.中东东部特提斯坳隆构造系 6
9.东欧隆坳构造体系 6
3.陆内不同块体碰撞增生兼走滑扭动聚合构造 7
2.菱形日本海弧后-陆缘盆地覆合构造 7
1.风扇形沟弧聚合构造 7
11.大洋洲伊里安岛弧盆与澳大利亚北部陆缘盆地隆坳构造系 7
10.阿留申沟弧与白令海隆坳构造系 7
(三)几个典型的不同聚合构造特征 7
三、构造域系或块体划分 8
1.构造域系边界构造标志 8
2.地壳深度斜坡异常带或转换构造带 8
3.构造体系划分 8
四、洋壳和陆壳构造体系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11
1.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构造体系差异性及其活动机制 11
3.亚洲大陆壳陆-陆汇聚、碰撞增生活动机制 12
4.欧亚大陆之间隆坳构造体系异同性 12
2.洋壳与陆壳之间不同的构造形态与活动方式 12
五、壳-幔耦合构造域系和地震、火山活动、资源等成生及与环境演变关系 13
1.地壳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结构的拆离、滑移机制 13
2.控制地震与火山活动 13
3.油气和金属、非金属资源的成生机制 14
4.控制地球环境与气候演变 14
六、主要认识 14
1.地壳深度隆坳构造与基底盆岭构造呈规律性网络构造耦合关系 14
2.转换构造带形态特征 14
3.现今地壳深浅网络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效应 15
4.现今的地壳隆坳与盆岭网络耦合构造体系,控制着现今地球环境演化发展和地震、火山活动及资源新的配置成生与分布规律 15
七、问题与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