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3
第一篇 地理 14
第一章 建制区域 14
第一节 位置区域 14
第二节 建制沿革 14
第三节 自然村概况 16
第二章 自然环境 20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20
第二节 河流 21
第三节 气候 物候 22
第四节 土壤 植被 23
第三章 自然灾害 25
第一节 水灾 25
第二节 旱灾 25
第三节 风灾 25
第四节 霜冻 26
第五节 地震 26
第六节 冰雹 27
第七节 病虫害 27
第八节 疫病 27
第四章 自然资源 27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7
第二节 水资源 28
第三节 生物资源 30
第四节 矿产资源 31
第二篇 经济 32
第一章 经济发展与改革 32
第一节 建国前经济概况 32
第二节 建国后的经济变化与发展 33
第二章 农业 40
第一节 概况 40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41
第三节 生产条件 48
第四节 农作物 51
第五节 耕作技术 55
第三章 林果畜渔 59
第一节 林果业 59
第二节 畜牧渔业 61
第四章 水利 65
第一节 水利工程 65
第二节 提水工程 67
第五章 工业 68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68
第二节 集体手工业 68
第三节 外资企业 70
第六章 商业 78
第一节 商业概况 78
第二节 经营体制 79
第三节 商业的兴起和发展 81
第四节 商业推介 83
第七章 金融 85
第一节 机构 85
第二节 货币 86
第八章 交通 89
第一节 公路 89
第二节 村道 90
第三节 桥梁 91
第四节 民间运输 92
第九章 邮电 93
第一节 邮政 93
第二节 电信 93
第十章 乡村建设 94
第一节 概况 94
第二节 公用设施 94
第三节 住宅建设 98
第四节 物业管理 99
第五节 城市规划 101
第六节 “外来工”的贡献 101
第三篇 政治 102
第一章 政党 10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102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108
第二章 社团组织 109
第一节 共青团 109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11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112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14
第三章 政权 116
第一节 乡村政权 116
第二节 各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18
第四章 乡村管理 1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9
第二节 部门工作管理 119
第四篇 地方武装 128
第一章 各时期的驻军 128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地方武装 128
第二节 东征军 128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队 128
第四节 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 129
第二章 武装斗争 130
第一节 抗日时期 130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131
附:侵华日军在凤德岭村的暴行 132
第三章 兵役制度 133
第一节 募兵制和征兵制 133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134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134
第四章 民兵 138
第一节 建国前的民兵组织 138
第二节 建国后的民兵组织 139
第五篇 教育 140
第一章 立村初期的教育 140
第一节 祖训教育 140
第二节 私塾 141
第二章 学前教育 142
第一节 幼儿园 142
第二节 小学学前班 142
第三节 创办英明幼儿园 143
第三章 小学教育 14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143
第二节 建国后的小学教育 146
第三节 师资待遇 154
第六篇 文化、体育 165
第一章 文化 165
第一节 广播、电影、电视 165
第二节 文艺演出团体 166
第三节 文化设施 167
第四节 民歌 168
第五节 儿童文化 171
第六节 文物古迹 176
第七节 楼房建筑 180
第二章 体育 184
第一节 群众体育 18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188
第七篇 卫生 191
第一章 建国前的医疗卫生 191
第一节 解放前的卫生状况 191
第二节 民间治疗 191
第三节 中医治疗 192
第四节 求神佛治病 192
第二章 建国后的医疗卫生 193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193
第二节 卫生防疫 194
第三节 妇幼保健 195
第四节 医疗保险 196
第五节 药品经营 197
第八篇 华侨香港同胞 198
第一章 华侨 198
第一节 华侨的遭遇 198
第二节 华侨的分布和团体 199
第三节 华侨政策 200
第二章 香港同胞 201
第一节 解放前的香港同胞 201
第二节 解放后的香港同胞 202
第三章 华侨香港同胞的贡献 202
第一节 在革命战争中的贡献 202
第二节 资助经济建设 203
第三节 资助教育 203
第九篇 社会 209
第一章 姓氏、宗祠、族谱 209
第一节 姓氏 209
第二节 宗祠 209
第三节 宗族溯源 210
第二章 人口与计生 219
第一节 户籍人口 219
第二节 计划生育 220
第三章 宗教 223
第一节 概况 223
第二节 佛教 223
第三节 道教 223
第四节 基督教崇真会 224
第四章 创建文明村 225
第一节 加强支部建设 225
第二节 抓好物质文明建设 226
第三节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226
第五章 生活习俗 231
第一节 服饰 231
第二节 饮食 233
第六章 社会风俗 237
第一节 礼仪风俗 237
第二节 嫁娶 239
第三节 童养媳 243
第四节 满月 244
第五节 寿庆习俗 245
第六节 丧葬礼 246
第七节 封建陋习 248
第八节 传统节日 250
第七章 方言和谚语 254
第一节 方言 254
第二节 谚语 257
第三节 歇后语 260
第八章 故事传说 262
秀才赴考 262
李凤桥 262
独占鳌头 263
第十篇 人物 264
第一章 人物传 264
第二章 凤德岭村革命烈士英名录 268
第三章 人物简介 269
第四章 人物表 278
附录 280
一、谱牒文献 280
清塘的革命种子——张里夫同志传略 280
抗日英雄黄友烈士 283
巾帼英雄著女声 290
为水利事业积极奉献 292
为重建端风学校事宜告塘沥、凤德岭两乡人民、华侨、港澳同胞书暨历届校友书 295
奉献教育赤子诚心 297
春到凤德岭 299
二、文件选编 300
1、东莞市凤岗镇凤德岭股份经济联合社章程 300
2、东莞市凤岗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312
表格序列 325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