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平天国的重要根据地(1853年——1861年)第一节 太平天国前期在安庆的军政活动 1
太平军三克安庆 1
经营皖北各地 2
建立革命政权 4
依旧交粮纳税 5
开科取士用人才 7
第二节 两次枞阳会议 8
天京事变后的皖北形势 8
第一次枞阳会议 9
第二次枞阳会议 10
第三节 安庆保卫战 12
兵家必争之地 12
潜山太湖之战 13
枞阳陷入敌手 14
二次西征救安庆 15
进攻武昌受阻 16
四次增援安庆 18
赤岗岭大血战 19
英雄的安庆城陷落 20
第二章 辛亥革命的东南前哨(1869年—1919年)第一节 安庆人民的觉醒 23
反帝斗争的序幕 23
岳王会的建立与发展 24
第二节 徐锡麟起义 25
徐锡麟来皖举义旗 25
百花亭打响第一枪 26
气贯长虹显英烈 28
第三节 马炮营起义 29
继承遗志再奋斗 29
起义又遭挫折 30
响应武昌起义 32
第四节 安庆光复的前后 32
借兵赶走巡抚 34
引狼入室遭劫 35
参加反袁斗争 36
孙中山来皖烧鸦片 37
烈士英名彪史册 38
第三章 五四怒涛席卷安庆(1919年——1921年)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夕的形势 40
帝国主义侵略步步深入 40
军阀统治下的灾难 41
第二节 支援“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41
“五四”运动在安庆 41
马列主义的传播 43
第三节 安庆三次反军阀的斗争 44
“六二”惨案 44
反对贿选省参议会 46
驱逐李兆珍 47
推翻省议会 48
斗争获得胜利 49
第四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龙山皖水(1922年——1927年)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在安庆建立 50
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50
中共安庆地委成立 51
第二节 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进一步高涨 51
革命群众运动的兴起 51
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52
培养党的干部队伍 53
积极声援“五卅”运动 54
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55
第三节 北伐战争胜利发展和大革命失败 55
安庆人民欢庆北伐胜利 55
群众运动的新发展 57
“三·二三”“四·一六”反革命事变 58
恢复发展党的组织 60
第五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中如火如荼的斗争(1927年——1937年)第一节 贯彻“八七”会议方针 60
左倾盲动主义使起义受挫 61
拨正前进的航向 63
东进抗日传捷报 63
第二节 贯彻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 63
方兴未艾的工人运动 64
如火如荼的农民斗争 64
波浪起伏的学生运动 66
第三节 武装起义创造农村革命根据地 67
请水寨暴动 67
大石岭暴动 69
欧家岭暴动 70
第四节 李立三左倾路线的影响 72
左倾路线的危害 72
左倾路线被纠正 73
太湖北中区建立苏维埃政权 74
第五节 游击战争的开始 75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 75
红二十七军东进皖西 77
趾凤河战斗取得胜利 78
皖西和江南游击区的发展 79
第六节 皖西游击区的艰苦斗争 80
组建红二十八军 81
便衣队巧斗顽敌 82
巧击、奇袭的战术 83
鄂皖特委的成立 84
粉碎敌人“清剿” 85
岳西谈判经过 86
第七节 任弼时同志领导的安庆饮马塘监狱斗争 88
团结战斗在敌人心脏 88
领导群众绝食斗争 89
粉碎敌人诱骗 90
坚强的战斗保垒 91
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与破坏 92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斗争(1937年——1945年)第一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3
动员民众齐抗日 94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战争 95
蒋军破坏抗日 95
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96
成立桐东抗日民主政权 97
桐东根据地的陷落 98
第三节 大江南北的抗日烽火 99
创建桐、怀、潜、岳根据地 99
经营泊湖水上根据地 100
粉碎顽敌对山区的“围剿” 101
开拓江南新区 103
贵池受降庆胜利 104
新四军七师撤离皖江 105
第七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鲜艳红旗(1945年——1949年)第一节 执行“国共谈判协议” 105
建立皖西和皖南人民自卫军 106
第二节 避强打弱求发展 107
夜袭三桥打敌顽 107
范家岗伏击战 108
中原部队到皖西 109
国统区内反内战斗争 110
第三节 解放区的扩大 111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11
皖西实行土地改革 112
江南游击根据地的巩固 113
新区政策顺民心 113
第四节 安庆全境解放 114
全力以赴搞支前 114
百万雄师过大江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