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文集 第1卷 三松堂自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友兰著
  • 出 版 社:长春:长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44505055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入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下册。

三 松堂自序 3

《自序》之自序 3

第一篇 社会 5

第一章 清末帝制时期 7

第二章 民国时期 25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83

第二篇 哲学 123

第四章 二十年代 125

第五章 三十年代 135

第六章 四十年代 155

第七章 五十年代及以后 176

第三篇 大学 197

第八章 北京大学 199

第九章 清华大学 209

第十章 西南联合大学 219

第四篇 展望 229

第十一章 明志 231

人生哲学 241

自序 241

第一章 绪论 243

第一节 哲学与人生 243

第二节 哲学及人生哲学 245

第三节 哲学家之“见”与“蔽” 248

第四节 人生哲学之派别 249

第二章 浪漫派——道家 252

第一节 所谓道德之意义 252

第二节 何为幸福 254

第三节 人为之害 255

第四节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 256

第五节 个人之修养 257

第六节 纯粹经验之世界 259

第七节 万物一体 260

第八节 余论 261

第三章 理想派——柏拉图 263

第一节 柏拉图与其时代之问题 263

第二节 柏拉图对于此问题之解决 265

第三节 宿慧说与概念说 266

第四节 理智的世界与感觉的世界 267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269

第六节 爱与哲学 271

第七节 灵魂之转变 272

第八节 概念说之困难 272

第九节 余论 274

第四章 虚无派——叔本华 276

第一节 叔本华哲学之来源 276

第二节 何为柏拉图的概念 276

第三节 概念与个体之关系 278

第四节 超越的知识 279

第五节 爱之事业 280

第六节 永久的公道(Eternal Justice) 281

第七节 “无” 282

第八节 余论 284

第五章 快乐派——杨朱 285

第一节 杨朱与道家之关系 285

第二节 杨朱之人生观 287

第三节 杨朱之人生术 287

第四节 不顾社会制裁 288

第五节 不顾任何结果 290

第六节 救世之法 292

第七节 余论 293

第六章 功利派——墨家 295

第一节 普通原理 295

第二节 客观的标准 296

第三节 实验主义的方法 297

第四节 何为人民之大利 298

第五节 兼爱 301

第六节 宗教的制裁 304

第七节 政治的制裁 306

第八节 余论 308

第七章 进步派——笛卡尔,培根,费希特 310

第一节 进步主义之要素 310

第二节 进步主义与耶教之关系 311

第三节 笛卡尔注重知识之动机 313

第四节 笛卡尔求知识之方法 314

第五节 笛卡尔对于将来之希望 314

第六节 培根注重权力之动机 316

第七节 培根求知识之方法 317

第八节 培根对于将来之希望 318

第九节 费希特所主张之道德进步 319

第十节 费希特对于自我之肯定 320

第十一节 费希特之求助于信仰 322

第十二节 余论 323

第八章 儒家 325

第一节 道之观念 325

第二节 实用艺术之起源 326

第三节 礼乐 327

第四节 国家之起源 329

第五节 宇宙之演化 330

第六节 活动之好 332

第七节 忠恕与正名 333

第八节 合理的幸福 334

第九节 合内外之道 335

第十节 余论 336

第九章 亚里士多德 338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异点 338

第二节 概念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之地位 339

第三节 爱与终因 341

第四节 所谓上帝 342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343

第六节 不好之起源 344

第七节 艺术之目的 345

第八节 国家之起源 345

第九节 道德与中 346

第十节 快乐与活动 347

第十一节 思考的生活 348

第十二节 余论 349

第十章 新儒家 350

第一节 万物一体 350

第二节 致良知 351

第三节 对于“二氏”之批评 352

第四节 爱之中道 353

第五节 恶之起源 354

第六节 动静合一 356

第七节 余论 357

第十一章 黑格尔 358

第一节 黑格尔对于康德及费希特之批评 358

第二节 “在自”、“为自”与“为他” 359

第三节 对于“创世”之解释 360

第四节 对于“堕落”之解释 361

第五节 伪与恶 362

第六节 文化之目的 362

第七节 绝对的知识 363

第八节 余论 364

第十二章 一个新人生论(上) 365

第一节 实用主义的观点与新实在论的观点 365

第二节 宇宙及人在其中之地位 366

第三节 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 370

第四节 欲与好 371

第五节 天道与人道 373

第六节 中和及通 375

第七节 人性与道德制度及风俗习惯 377

第十三章 一个新人生论(下) 380

第一节 文学美术 380

第二节 宗教及宗教经验 382

第三节 意志自由问题 384

第四节 幸偶 386

第五节 人生术 388

第六节 死及不死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