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情未了 24
五十年代通讯稿件 37
四十七年如一日 39
九年立功十二次 41
“云雀”歌声传友谊 43
让鲜花四季常开 45
广播史话 47
麦克风前两周年 53
我怎样演播故事 54
山东电台文艺广播志(1948-1958) 58
继承革命传统 做出更大贡献 63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电台的文艺广播 65
战火中的红色电波 68
采访散记 81
“七十九岁青年” 84
“托共产党的福啊!” 85
“旧社会是棵草 新社会是个宝” 86
“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87
吹奏一曲《庆丰收》 88
我们的“小老乡” 88
“双脚踏上幸福路” 89
扮演列宁的人 90
深厚的感情 90
百花园中的乡土之花 91
姗姗来迟情义浓 92
《祖国颂》 92
艺苑专访 93
老演员碰到新课题 95
“表的是千佛山上赶庙会” 97
多才多艺的“小老大” 98
《卞卡》译制导演谈《卞卡》 100
屏幕后的卞卡 103
他为何塞·米盖尔配音 104
声似·神似 105
广播节目及其他文稿 107
专访 今日刘连仁 109
广播剧《张海迪》诞生记 110
梆子声声排戏忙 113
马年新春文艺广播会播出稿(节录) 114
她,连接着两代人的心灵 127
春风化雨润心灵 135
学术论文 业务讲座 139
我们的追求 139
论如何运用广播剧艺术手法塑造先进人物形象 140
广播剧导演工作漫谈 151
生活的馈赠 163
扬长避短 发挥广播特点 166
漫谈播音 169
广播剧艺术概论 173
前言 174
第一章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简史 175
第二章 广播剧的一般特点及艺术特征 178
第三章 广播剧的题材与选材 181
第四章 广播剧的人物 184
第五章 广播剧的语言 187
第六章 广播剧的结构与场景 192
第七章 广播剧的音乐 199
第八章 广播剧的音响效果 203
第九章 广播剧的类型及样式 207
第十章 广播剧的制作 211
后记 212
审听简报 213
《山东纵横》纵横谈 215
技术性差错也要认真对待 216
听众是“上帝” 218
应加强广播节目的自我宣传 220
谈定位 221
想听众所想 急听众所急 223
要牢记节目的定位和宗旨 223
欢欢乐乐过大年 225
《二月的思索》引发的思索 227
品位不高 问题不少 229
给《晨钟报晓》节目把把脉 231
撤销这个节目实在可惜 233
年味浓 基调准 234
虎气生生闹春潮 迎春报春春光好 236
胶东听众调查及随想 237
念念不忘农业、农村和农民 240
明确定位 突出特色 241
导播同志,请切实负起责任来 243
为文艺专题《春》叫好 244
99年省台春节文艺晚会得失之我见 246
一个好点子,办了一件大好事 247
道听途说一得集 249
难能可贵的主动精神 252
唱响祖国颂 走向新时代 253
打开收音机 时闻卖药声 255
世纪庆典 迎接新千年,特别报道 开创新局面 257
让广播走进大学校园 260
不要掉以轻心 261
难忘的旋律 最美的歌 262
奥运报道 新快多好 265
快乐的音符在空中飞舞 267
在广播节目中也要“打假” 269
颂歌献给党 271
广播剧作选 273
妈妈,我的好妈妈(儿童广播剧) 275
附:一部感人肺腑的儿童广播剧&王会新 280
暖流 285
附:心灵美的颂歌 黄永涛 304
时代新风 暖人心怀 义龙 307
张海迪(上集) 309
张海迪(下集) 324
老通师傅 341
风流寡妇(五集广播连续剧) 356
附:沸腾的变革生活&刘方泽 386
奉献(九集广播连续剧) 387
附:生活篇 465
老夫老妻学“太极” 472
《林雨一刻钟》闲适人生 481
一个“老广播”的足迹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