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宪法学绪论 1
第一节 宪法学概述 1
一、宪法学研究的对象 1
二、两种不同的宪法学 2
三、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4
四、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方法 7
第二节 宪法的概念 9
一、古代意义的宪法 9
二、近代以来的宪法 10
第三节 宪法的本质 12
一、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 12
二、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 14
三、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法律基础 16
第四节 宪法的分类 16
一、宪法的形式分类 17
二、宪法的本质分类 18
第五节 宪法的原则 18
一、资本主义宪法原则 19
二、社会主义宪法原则 22
第六节 宪法的作用 25
一、确认统治阶级所要求的经济制度 25
二、为统治阶级确立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26
三、为整个法律制度确立法律基础 26
第七节 宪法的结构与规范 27
一、宪法的结构形式 27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 30
第八节 宪法的保障 32
一、宪法保障简述 32
二、各国的宪法保障制度 36
三、我国的宪法保障制度 39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法保障制度 41
第九节 宪法的发展趋势 43
一、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趋势 43
二、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趋势 47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概况 49
第一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概述 49
一、宪法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 49
二、宪法的发展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反映 50
三、宪法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 50
四、宪法发展的曲折性 5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51
一、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 51
二、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5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57
一、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57
二、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58
第四节 中国宪法的历史概况 61
一、旧中国宪法的历史概况 61
二、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6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 69
第三章 国家性质 82
第一节 国家性质概述 82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82
二、两种对立的国家学说及其关于国家性质的说明 82
三、两种不同类型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84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86
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86
二、我国两大劳动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90
第三节 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 95
一、爱国统一战线的概念与性质 95
二、爱国统一战线的产生与发展 96
三、保持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意义 99
四、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及其工作 100
第四节 坚持与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4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4
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6
第四章 政权组织形式 109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09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与本质 109
二、不同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10
第二节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19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20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124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27
第五章 政党制度 134
第一节 政党制度概述 134
一、政党制度的概念 134
二、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37
第二节 我国的政党制度 140
一、历史形成的多党并存状况 140
二、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48
三、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51
第六章 选举制度 155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 155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与性质 155
二、不同性质国家的选举制度 155
第二节 我国的选举制度 159
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概况 159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167
三、我国选举工作的组织、程序和方法 171
第七章 国家结构形式 178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178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性质 178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 179
三、马列主义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与实践 180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84
一、我国是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184
二、我国实行单一制是马列主义与我国国情的结合 184
三、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 187
第三节 我国的行政区划 188
一、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 189
二、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190
三、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 192
四、我国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 194
第四节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与性质 194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96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198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99
第五节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 200
一、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原则 200
二、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原则 201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2
第六节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205
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性质 205
二、“一国两制”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 205
三、特别行政区与一般行政区的共性和特性 209
第八章 经济制度 211
第一节 经济制度概述 211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与性质 211
二、资本主义宪法肯定和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13
三、社会主义宪法肯定和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15
第二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218
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 218
二、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 224
三、我国的分配原则和公民的合法财产 225
第三节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原则 228
一、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228
二、实行全面改革的原则 229
三、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 231
四、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232
五、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原则 233
六、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则 235
七、坚持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235
第九章 精神文明 237
第一节 精神文明概述 237
一、精神文明的概念 237
二、两种不同性质的精神文明 238
三、我国宪法规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241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44
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 244
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245
三、从战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2
第十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255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255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55
二、两种不同性质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258
三、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 260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64
一、政治方面 264
二、经济方面 273
三、文化方面 274
四、人身方面 276
五、婚姻家庭方面 279
六、其他方面 279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282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82
二、遵守法纪,保守秘密 282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284
四、保卫祖国 285
五、依法纳税 285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征 285
一、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285
二、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286
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86
四、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287
第十一章 国家机构 289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289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与性质 289
二、国家机关的分类 290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历史沿革 291
四、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294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300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00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04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308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09
五、我国的国家元首 311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14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 318
一、国务院 318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21
第四节 我国的民族自治机关 325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325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326
第五节 我国的最高国家军事机关 329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任务、组成和任期 329
二、我国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义 330
第六节 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331
一、我国的审判机关 331
二、我国的检察机关 339
第十二章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347
第一节 国旗、国徽、国歌、首都概述 347
一、国旗 347
二、国徽 348
三、国歌 348
四、首都 349
第二节 我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350
一、我国的国旗 350
二、我国的国徽 352
三、我国的国歌 354
四、我国的首都 355
附:我国现行宪法及其修正案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