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3
绪论 历史坐标上的中国现代化 3
现代化:世界性的潮流 3
现代化:几代中国人的追求和探索 11
1949—1978:曲折前进的中国现代化 17
新时期十年: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奋进 23
第一章 战略重点转移:确立现代化建设中心地位的重大决策 29
历史的失误在哪里? 29
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38
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政策稳定和连续的保证 46
第二章 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科学构想 58
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过程 58
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科学内涵 61
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基本要素 65
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特点 67
第三章 改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74
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深刻的革命 74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 8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国民经济现代化 88
政治体制改革与全面推进现代化 95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104
第四章 开放: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09
开放的世界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109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对外开放 115
对外开放的战略策略和方针 122
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实行对外开放 131
第五章 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135
三次科技革命与三次现代化浪潮 13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2
承认落后改变落后 148
第六章 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163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16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171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77
第七章 安定团结: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条件 187
现代化“后发国家”的共同难题 187
中国压倒一切的需要是稳定 189
阶级斗争与不安定因素 194
利益关系变动与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198
四项基本原则是安定团结的基础 203
坚持“两手抓”在变革中保持稳定 207
民主化要一步一步地前进 211
第八章 和平环境:现代化建设的国际条件 216
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216
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 220
争取和平环境的谋略与方针 224
第九章 艰苦奋斗:开拓现代化事业的精神力量 240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240
在现代化背景下弘扬传统 245
高级干部要带头艰苦奋斗 252
在反思中深化对艰苦奋斗的认识 258
第十章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的主要特点 263
以不断解放思想为现代化建设的先导 264
从国情出发设计中国的现代化 270
强调“两点论”坚持“两手抓” 276
抓住两个基本点 保证一个中心 279
统筹规划 谋略全局 281
实践观和历史感 284
第二篇 292
本篇前言 292
第一章 绪论 294
一、邓小平干部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95
二、邓小平干部思想的主要内容 306
三、邓小平干部思想的主要特色 311
四、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干部思想的意义与方法 315
第二章 干部问题是维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问题 319
一、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 319
二、没有大批干部,现代化建设就不能成功 326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粉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图谋的重要保证 333
第三章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干部队伍 337
一、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创建过程 337
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丰富内涵 341
三、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376
四、大胆起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并有政绩的干部 379
第四章 改革和完善现行干部制度 387
一、干部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 387
二、大力改革不断完善干部制度 394
三、改革干部制度的方法步骤和初步探索 409
第五章 加强干部部门的自身建设 413
一、干部部门的工作极其光荣而艰巨 413
二、切实选好干部部门的干部 416
三、大力加强思想建设,树立公道正派的作风 418
四、实现思想转变,树立新的用人观念 421
五、不断提高实际业务工作能力 424
第六章 加强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428
一、加强干部培训是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一项战略措施 428
二、干部培训的原则 435
三、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442
四、加强军队干部培训,努力培养部队需要的合格人才 455
第七章 坚持党管干部,加强干部管理 466
一、党管干部是干部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 466
二、科学地组织管理 473
三、管人管事紧密结合,职权责利相统一 481
第八章 要注意改进领导方法 490
一、领导方法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490
二、实事求是 495
三、群众路线 500
四、抓中心环节 506
五、总结经验 512
第九章 在反对腐败和不正之风中树立干部威信 516
一、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516
二、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并重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522
三、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531
本篇后记 537
第三篇 540
本篇前言 540
绪论 541
第一章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55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思想的根据与重大意义 557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文化思想的社会主义性质 568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思想的本质特征 574
四、正确开展文化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580
第二章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思想的基础 587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587
二、建国以来文化建设的实践基础 591
三、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 602
第三章 培养崇高的理想、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核心内容 613
一、进行理想、信仰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613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618
三、“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是根本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627
四、教育我国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做“四有”新人 633
五、“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639
第四章 大力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645
一、把教育摆到“四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645
二、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改革根本指导方针 650
三、要求严格把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656
四、“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 665
第五章 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到发展经济战略的首位 671
一、“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671
二、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 676
三、承认落后,认清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挑战 681
四、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现代化道路 687
第六章 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697
一、文学艺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贡献 697
二、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704
三、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艺术工作者应是人民的良师益友 710
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 714
第七章 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法制文化 723
一、“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723
二、依法治国 732
三、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743
第八章 建设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 755
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755
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769
三、马克思主义新的“红”、“专”论 778
第九章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782
一、要按照文化建设事业的具体的规律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784
二、加强和改进文化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 790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文化工作的领导体制 801
第四篇 810
本篇前言 81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理论基石 813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813
第二节 全局与中心相配合 823
第三节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836
第二章 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宗旨 847
第一节 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 847
第二节 领导干部做人民的勤务员,克服官僚主义 854
第三节重视制度建设,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863
第三章 实事求是: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精髓 872
第一节 正确领导来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872
第二节 大胆探索,在求实中走自己的路 883
第三节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895
第四章 勇气和魄力:邓小平领导艺术的气质 908
第一节 敢字当头,大刀阔斧搞整顿 908
第二节 独具匠心,开创历史新局面 918
第三节 励精图治,排除干扰抓稳定 953
第四节 志当高远,为党为国为人民 965
第五章善于决策: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综合表现 972
第一节 具有科学的决策意识 973
第二节 注重和善于战略决策 979
第三节 面向未来,超前思维 984
第四节 重视信息反馈,勇于纠偏 989
第六章开拓创新:邓小平领导艺术的魅力 992
第一节 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93
第二节 不唯书,不唯上,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997
第三节 倡导改革开放,吸取外国的优长,为我所用 1001
第四节 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正反历史经验 1005
第五节 反对照搬照套,不搞一刀切,坚持从实际出发 1010
第七章 知人善任: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用人原则 1013
第一节 “知人善任”是一个“战略问题” 1013
第二节 知人善任的艺术特色 1019
第三节 知人善任的实践要素 1040
第八章 运筹谙练:邓小平领导艺术的谋略素养 1049
第一节 确立战略目标,统筹兼顾,力求整体优化 1049
第二节 举措力求得当,波浪式地推进 1055
第三节 掌握适度原则,既反“左”,又反右 1062
第九章 抓住时机: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绝招 1073
第一节深谋远虑及时抓住有利时机 1073
第二节运筹帷幄充分利用有利时机 1079
第三节 确定对策积极发展有利时机 1082
第五篇 1087
本篇前言 1087
第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敌后游击战,巩固和发展太行抗日根据地 1094
第一节 坚持游击战为主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和运用“敌进我进”的方针 1095
第二节 “革命两面派”政策的性质和运用 1099
第三节 贯彻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反对“以党治国”,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1104
第四节 发展农业生产,优先解决粮食问题是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1108
第五节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 1111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参与指挥重大战役为新中国诞生立下卓著功勋 1116
第一节 杰出的军事活动家 1117
第二节 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把握方向,严格治军 1130
第三节 在党的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1145
第三章 在西南工作期间:开创西南地区稳定、团结、发展的新局面 1154
第一节 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诚心诚意为少数民族服务 1154
第二节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和发展新中国的统一战线 1169
第三节 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1180
第四章 任党中央总书记期间: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提出多方面重要的正确主张 1188
第一节 实行既有国家的集中统一,又有各部门、各地区的灵活性的财政工作方针 1189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 11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执政党要注意党的建设问题 1209
第四节 担任总书记期间的几个重要思想 1222
第五章十年动乱期间: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 1232
第一节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1233
第二节 全面整顿的基本思想 1236
第三节 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重大政策原则 1244
第四节 全面整顿思想的意义 1248
第六章 新的历史时期(一):推动指导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变 1250
第一节 冲破禁锢,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1251
第二节 排除干扰,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1262
第三节 大刀阔斧,全面拔乱反正 1267
第七章 新的历史时期(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1286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1289
第三节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1295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1313
第五节 “一国两制”构想 1330
第六节 坚持立国之本走好强国之路 1340
第八章 新的历史时期(三):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隔几年经济上一个台阶 1361
第一节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362
第二节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369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76
第四节 要警惕在,但主要是防止“左” 1381
第五节 抓住机遇争取国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1385
本篇后记 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