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 1
等一节 土壤概说 1
第二节 土壤之定义 2
第三节 土坏学之范围 3
第四节 中国古代土壤研究攷 4
第二章 土壤之生成 7
第一节 温热作用 8
第二节 空气之作用 10
第三节 水之作用 11
第四节 生物之作用 16
第五节 火之作用 19
第六节 岩石风化之难易 19
第七节 构造岩石主要矿物之风化 22
第一项 炭酸及硅酸盐类之风化 22
第二项 炭酸岩类之风化 24
第八节 主要岩石之风化 25
第一项 火成岩之风化 25
第二项 水成岩及变成岩之风化 27
第九节 风化物之堆积 29
第一项 原生土 30
第二项 运积土 31
第三章 十壤之物理的性质 35
第一节 土坏之色 35
第二节 土壤之臭味 36
第三节 土壤之容重及比重 37
第四节 土壤之通气性 42
第五节 土壤孔窍量之算出法 44
第六节 土壤与温热之关系 46
第七节 土壤对水之性质 59
第一项 土壤之保水性 59
第二项 土壤之容积变化 69
第三项 土壤之毛细管引力 71
第四项 土壤之透水性 75
第五项土坏表面水分之蒸发 77
第八节 土壤之粘着力 81
第九节 土壤之凝集力 83
第四章 土壤之化学成分 85
第一节 土壤之气体成分 86
第二节 土壤之液体成分 87
第一项 土壤之吸湿分 87
第二项 土壤之化合水 87
第三项 士坏之吸收水 88
第四项 土壤之地下水 89
第三节 土壤之固体成分 90
第一项 土壤之无机成分 91
第二项 土壤之有机成分 96
第五章 土壤之器械的分析法 109
第一节 供试器械之整理 110
第二节 土粒筛别法 111
第三节 细土之洗涤 112
第一项 静水沈淀分析法 113
第二项 流水洗涤分析法 120
第三项 远心力搅拌洗涤分析法 131
第四节 土壤之器械分析成绩记载法 135
第六章 土壤之化学的分析 137
第一节 分析用土壤之采集及调制 140
第二节 土壤粒子之大小与化学成分含量之关系 142
第三节 水分定量法 146
第四节 燃烧时之损物定量法 147
第五节 腐植质之定量法 148
第六节 全淡素之定量法 150
第七节 炭酸之定量法 152
第八节 亚养化铁之定量法 154
第九节 绿之定量法 156
第十节 热强盐酸可溶物之定量法 157
第一项 土壤中各成分之浸出及硅酸之定量 157
第二项 养化铁养化铝锰钙镁等之定量法 157
第三项 燐酸硫酸及钾钠之定量法 160
第十一节 热强盐酸不溶物之处理 163
第一项 水分之定量 163
第二项 热强盐酸不溶解之矿物定量法 163
第三项 溶解于炭酸钠之硅酸定量法 164
第四项 溶解于硫酸之粘土分定量法 164
第十二节 土坏化学分析成绩之记载法 166
第七章 土壤之化学的变化 175
第一节 土坏之生物 175
第一项 土壤中徵菌及酵菌 176
第二项 土壤中细菌 178
第二节 有机物之分解及腐植质之堆积 184
第三节 安母尼亚之发酵 192
第四节 硝化作用 193
第五节 硝酸还作用 203
第六节 游离淡素之固定作用 208
第一项游离淡素之间接利用法 210
第二项 游离淡素之直接利用法 215
第三项 淡素之循环 216
第七节 土壤对植物营养分之吸收作用 217
第一项安母尼亚及钾之吸收 217
第二项 燐酸之吸收 220
第三项 土坏养分吸收作用之効果 223
第四项 吸收力之测定法 224
第八章 土壤之形态 227
第一节 土粒之形状 228
第二节 土壤之构造 231
第一项 单粒组织 232
第二项 团粒组织 234
第三节 土壤之位置 234
第一项土壤之平面位置 235
第一项 土壤之垂直位置 235
第三项深耕 237
第九章 土壤之分类 238
第一节 土壤调查 239
第一项 土壤调查之功用及利益 239
第二项 土壤调查之内容及工作 242
第三项 土壤调查之方法 244
第四项 土壤调查之种类及报告大纲 245
第二节 土壤之分类 247
第一项 土壤分类之标准 247
第二项 土壤分类之种类 256
第三章 土壤之改良 275
第一节 土壤中有害成分 275
第一项 食盐之害 277
第二项 矿毒 279
第三项 酸性土壤 280
第四项 镁量过多之害 281
第二节 土壤之改良 281
第一项 土壤的化学的改良法 282
第二项土壤之理学的改良法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