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治篇 2
卷一 基础理论 2
第一章 概论 2
第一节 中医对肾与肾脏的认识 2
第二节 中医肾脏病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4
第三节 中医肾脏病学理论的特点 5
第四节 研究中医肾脏病学的重要意义 6
第二章 肾藏象学说 7
第一节 肾藏象的解剖基础及含义 7
第二节 肾藏精 10
第三节 肾主水液 15
第四节 肾主纳气 20
第五节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25
第六节 肾主生殖、主生长发育 31
第七节 肾与其他脏腑组织的关系 37
第八节 肾与脑 48
第九节 肾与运气 49
卷二 现代研究 52
第一章 病理研究 52
第一节 湿热 52
第二节 瘀血 62
第三节 毒邪 71
第四节 痰浊 80
第五节 风邪 83
第六节 药毒 87
第七节 肾虚 93
第二章 治法研究 105
第一节 补益法 105
第二节 益肾法 109
第三节 活血法 117
第四节 利湿法 125
第五节 发散法 129
第六节 解毒法 132
第七节 清热法 139
第八节 固涩法 141
第九节 泻下法 145
卷三 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 153
第一章 水肿 153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53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54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54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54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56
第二章 关格 157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57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59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59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59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63
第三章 癃闭 165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65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66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66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67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68
第四章 淋证 170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70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72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72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72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76
第五章 尿血 178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78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80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80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80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82
第六章 腰痛 184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84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86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86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86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88
第七章 肾劳 190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90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91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91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91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93
第八章 遗尿 194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94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94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94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95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95
第九章 尿浊 197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97
第二节 诊断要点 197
第三节 类证鉴别 198
第四节 辨证论治 198
第五节 其他疗法 199
第十章 耳鸣、耳聋 200
第一节 病因病机 200
第二节 诊断要点 201
第三节 类证鉴别 201
第四节 辨证论治 201
第五节 其他疗法 202
临床应用篇 206
卷四 临床基础 206
第一章 肾脏病常用中医诊断 206
第一节 望诊 206
第二节 闻诊 212
第三节 问诊 214
第四节 切诊 218
第二章 肾脏病常用西医诊断 221
第一节 尿液检查 221
第二节 尿液的特殊检查 228
第三节 肾功能测定 232
第四节 肾脏免疫功能检查 237
第五节 水电解质测定 242
第六节 肾脏病影像诊断 248
第七节 内分泌功能检查 257
第八节 肾脏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 260
第九节 肾脏病病理学检查 266
第三章 肾脏病常见症状学 273
第一节 少尿、无尿 273
第二节 多尿 275
第三节 膀胱刺激症 276
第四节 尿潴留 279
第五节 肾性高血压 280
第六节 肾性贫血 283
第七节 蛋白尿 285
第八节 血尿 288
第九节 白细胞尿 291
第十节 肾区痛与肾绞痛 292
第四章 肾脏病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 294
第一节 肾脏病的病史采集 294
第二节 肾脏病的体格检查 297
第三节 肾脏病的诊断方法 297
第四节 肾脏病的鉴别诊断 299
卷五 临床治疗 303
第一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303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303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09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315
第四节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326
第五节 IgA肾病 331
第六节 肾病综合征 339
附1.膜性肾病 348
附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53
附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356
第二章 继发于全身疾病的肾损害 363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肾损害 363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363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肾炎 371
第三节 系统性硬皮病肾病 378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肾损害 386
肝脏疾病所致肾损害 393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393
第六节 肝肾综合征 399
代谢性疾病所致肾损害 404
第七节 糖尿病肾病 404
第八节 肾淀粉样变 412
第九节 高钙血症肾病 419
第十节 低钾血症肾病 427
心脏疾病与肾损害 431
第十一节 心力衰竭肾损害 431
第三章 肾小管-间质疾病 436
第一节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436
第二节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443
第三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 453
第四节 肾性尿崩症 463
第五节 尿酸性肾病 470
第四章 感染性肾脏病 477
第一节 尿路感染 477
第二节 慢性肾盂肾炎 484
第三节 肾结核 497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与肾病 504
第五章 梗阻性肾病与结石 514
第一节 梗阻性肾病 514
第二节 尿路结石 520
第六章 肾血管疾病 526
第一节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526
第二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532
第三节 肾静脉血栓形成 544
第七章 中毒性肾脏病 549
第一节 镇痛剂肾病 549
第二节 抗生素性肾损害 555
第三节 马兜铃酸肾病 565
第四节 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576
第八章 肾脏肿瘤 589
第一节 肾癌 589
第二节 肾盂癌 595
第三节 肾囊肿 599
第九章 肾衰竭 604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604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 616
附1.腹膜透析 627
附2.血液透析 635
附3.肾移植 665
古今方药篇 680
卷六 常用中药 680
第一章 补虚药 680
人参 680
黄芪 681
白术 682
山药 682
鹿茸 683
淫羊藿 683
补骨脂 684
肉苁蓉 684
菟丝子 685
杜仲 685
冬虫夏草 685
紫河车 686
当归 687
熟地 687
白芍 688
何首乌 688
阿胶 688
枸杞子 689
女贞子 689
第二章 活血化瘀药 692
川芎 692
丹参 692
红花 693
桃仁 693
益母草 694
鸡血藤 694
莪术 695
水蛭 695
第三章 止血药 698
小蓟 698
白茅根 698
三七 698
茜草 699
蒲黄 699
第四章 利水渗湿药 701
茯苓 701
薏苡仁 701
猪苓 702
泽泻 702
车前子 702
金钱草 703
第五章 清热药 704
半边莲 704
白花蛇舌草 704
牡丹皮 704
连翘 705
知母 705
夏枯草 706
青蒿 706
鱼腥草 706
板蓝根 707
青黛 708
决明子 708
黄芩 709
黄连 709
黄柏 710
第六章 泻下药 713
大黄 713
芒硝 714
商陆 714
第七章 祛风湿药 715
雷公藤 715
第八章 收涩药 716
五味子 716
金樱子 716
莲子 717
芡实 717
第九章 安神药 718
柏子仁 718
第十章 温里药 719
小茴香 719
肉桂 719
第十一章 熄风止痉药 721
天麻 721
地龙 722
僵蚕 722
全蝎 723
第十二章 消食药 725
山楂 725
麦芽 725
神曲 726
第十三章 解表药 727
麻黄 727
桂枝 727
紫苏 728
荆芥 728
防风 729
细辛 729
牛蒡子 730
蝉蜕 730
柴胡 731
浮萍 731
第十四章 化痰药 734
前胡 734
第十五章 肾毒性中药 735
山慈姑 735
木通 735
牵牛子 737
苍耳子 738
川乌 739
蜈蚣 739
防己 740
斑蝥 741
第十六章 中药现代制剂 744
雷公藤系列制剂 744
昆明山海棠片 745
黄葵胶囊 746
保肾康 746
金水宝胶囊 747
百令胶囊 749
卷七 常用古方 752
第一章 解表剂 752
升降散 752
桂枝汤 752
银翘散 753
麻黄汤 753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754
麻黄细辛附子汤 754
越婢汤 755
第二章 泻下剂 757
大承气汤 757
大黄附子汤 757
舟车丸 758
桃核承气汤 758
温脾汤 758
疏凿饮子 759
第三章 清热剂 761
二妙散 761
五味消毒饮 761
玉女煎 761
龙胆泻肝汤 762
四妙勇安汤 762
白虎加人参汤 762
当归贝母苦参丸 763
竹叶石膏汤 763
黄连解毒汤 763
清营汤 764
清心莲子饮 764
清瘟败毒饮 765
葛根芩连汤 765
犀角地黄汤 765
第四章 补益剂 767
二至丸 767
大补元煎 767
大补阴丸 767
无比山药丸 768
五子衍宗丸 768
六味地黄丸 769
玉屏风散 769
左归丸 770
右归丸 770
归脾汤 771
四物汤 771
四君子汤 772
生脉散 772
杞菊地黄丸 773
补中益气汤 773
知柏地黄丸 773
肾气丸 774
参苓白术散 774
济生肾气丸 775
理中丸 775
第五章 固涩剂 778
水陆二仙丹 778
四神丸 778
桑螵蛸散 779
第六章 和解理气剂 780
小柴胡汤 780
天台乌药散 780
四逆散 781
半夏泻心汤 781
沉香散 782
逍遥散 782
越鞠丸 782
第七章 理血剂 784
下瘀血汤 784
大黄?虫丸 784
小蓟饮子 785
当归芍药散 785
当归补血汤 786
血府逐瘀汤 786
补阳还五汤 787
桂枝茯苓丸 787
桃红四物汤 788
第八章 祛湿剂 790
八正散 790
三仁汤 790
五皮饮 790
五苓散 791
甘露消毒丹 791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792
半夏白术天麻汤 792
石韦散 792
导赤散 792
导水茯苓汤 793
防己黄芪汤 793
鸡鸣散 794
苓桂术甘汤 794
实脾饮 794
胃苓汤 795
真武汤 795
瓜蒌瞿麦丸 796
柴苓汤 796
黄芩滑石汤 797
黄连温胆汤 797
萆薢分清饮 798
猪苓汤 798
藿香正气散 799
藿朴夏苓汤 799
卷八 现代验方 802
第一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验方 802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验方 802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验方 807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验方 808
第四节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验方 823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验方 825
第六节 IgA肾病验方 831
第二章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验方 835
第一节 狼疮性肾炎验方 835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验方 836
第三节 糖尿病肾病验方 840
第四节 乙肝相关性肾炎验方 850
第五节 尿酸性肾病验方 850
第三章 感染性肾脏疾病验方 853
第一节 尿路感染验方 853
第二节 肾盂肾炎验方 859
第四章 梗阻性肾病验方 865
第一节 泌尿系结石验方 865
第二节 肾脏囊肿验方 876
第五章 肾脏肿瘤验方 878
第六章 间质性肾病验方 881
第七章 肾衰竭验方 882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验方 882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验方 882
专家经验篇 894
卷九 著名中医肾脏病专家经验 894
邹云翔 894
童少伯 900
徐嵩年 903
吕承全 908
张琪 921
张镜人 931
刘锐 936
叶景华 945
时振声 949
陈梅芳 954
刘宝厚 958
叶任高 962
吕仁和 976
于家菊 983
王永钧 990
卷十 著名中医专家治疗肾脏病经验 995
施今墨 995
叶熙春 997
蒲辅周 999
李斯炽 1003
岳美中 1005
赵锡武 1007
李聪甫 1009
马莲湘 1011
李丹初 1012
姜春华 1015
赵棻 1017
邱茂良 1018
赵金铎 1022
张沛虬 1024
邓铁涛 1025
朱良春 1030
傅灿冰 1034
赵绍琴 1036
吴翰香 1043
董建华 1045
班秀文 1048
颜德馨 1050
何任 1053
焦树德 1055
路志正 1057
李寿山 1060
章真如 1062
林鹤和 1067
李今庸 1069
任继学 1075
刘志明 1078
周仲瑛 1080
杜雨茂 1085
科研方法篇 1090
卷十一 思路方法 1090
第一章 中医肾脏病研究方法 1090
第一节 感性认识法 1090
第二节 理性认识法 1092
第二章 中医肾脏病研究的程序 1095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选题 1095
第二节 研究课题的要求 1097
卷十二 研究手段 1100
第一章 中医肾脏病的实验设计 1100
第二章 中医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制作 1103
第一节 动物模型制作的要求 1103
第二节 常用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1104
第三章 中医肾脏病研究设计方法应用 1132
第一节 设计的基本原则 1132
第二节 设计方法 1133
第三节 设计中常见的错误 1134
卷十三 临床总结 1136
第一章 中医肾脏病临床总结选题 1136
第一节 中医肾脏病临床总结步骤 1136
第二节 中医肾脏病临床总结要求 1137
第二章 中医肾脏病的临床研究 1139
第一节 中医肾脏病临床研究的思路 1139
第二节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1141
第三节 中医肾脏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对策与展望 1142
卷十四 研究内容 1145
第一章 中医肾脏病“证”的研究 1145
第一节 “证”本质研究 1145
第二节 中医肾脏病证候规范和标准的研究 1146
第二章 中医肾脏病治法研究 1155
第一节 中医肾脏病治法的确立原则 1155
第二节 中医肾脏病治法的临床应用 1157
第三章 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 1160
第一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基本要求 1160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 1164
第四章 循证医学与中医肾脏病 1166
第一节 概念 1166
第二节 证据 1166
第三节 应用 1173
发展思考篇 1178
卷十五 中医肾脏病学科现状 1178
第一章 国内部分 1178
第一节 肾脏病学科发展 1178
第二节 学术进展 1185
第二章 国外部分 1198
第一节 临床研究 1198
第二节 实验研究 1198
第三节 其他研究 1200
卷十六 中医肾脏病学科发展思考 1203
第一章 存在问题 1203
第二章 学科发展方向及思考 1205
附篇 1210
卷十七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介绍 1210
历次学术交流会议回顾 1210
中医肾脏病专病《诊断辨证分型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 1215
肾病分会主要会员单位介绍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