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篇 古代部分 1
(一)清代以前的淮阴县教育 1
一 县制沿革 1
二 宋明两代的淮阴县教育 2
(二)清代的淮阴县教育 3
一 教育机构的设置 3
二 清末的教育改革与学堂 7
三 清末的淮阴县学前教育 11
四 劝学所及其他 12
第二篇 近代部分 13
(三)民国时期的淮阴县教育 13
一 教育机构的设置 13
二 旧式教育的学前教育 14
三 旧式教育的初等教育 15
四 旧式教育的中等教育 21
第三篇 抗日民主政府的老区教育 29
(四)淮阴县的老区(解放区)小学教育 29
一 老区小学教育的初步建立 29
二 老区小学教育的初步发展 31
三 小学教育的再恢复再发展 34
四 划归淮泗县领导的地区小学发展概况 38
(五)淮阴县的老区中等教育 39
一 老区中等教育的建立 39
二 淮海二中的创建与发展 40
三 淮泗中学运北分校简述 41
四 老区教育的特点与创新 42
五 老区教育界的几次重要会议 46
六 老区教育的特点与历史意义 50
(六)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事业(1945年秋—1949年秋) 53
一 内战前的教育简述 54
二 内战前学校的时政教育 54
三 内战时期的学校应战情况与新安旅行团 55
四 白色恐怖时期的教育界 58
五 反攻阶段的教育事业 60
六 解放战争时期小教界的几次重要会议 62
(七)解放区的教育方针等问题简述 67
一 教育方针 67
二 学制 68
三 学习科目 68
四 教师及学校管理 69
(八)建国前淮阴县的教师队伍及学校布点概况 69
一 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及其待遇 69
二 学校的布点概况 71
第四篇 当代部分 73
(九)建国以来的教育概况(1949.10—1998.12) 73
一 学前教育 73
二 小学教育 76
三 中等教育 86
四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03
五 高等教育 108
六 成人教育 113
七 特种教育 118
(十)教师 119
一 情况简述 119
二 教师素质、进修、培训 121
三 教师待遇 131
(十一)教育行政 135
一 管理机构 135
二 学校管理体制 139
三 教育督导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