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经济基本问题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1
一、区域经济的基本特点 1
二、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4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6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 13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3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3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26
一、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6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27
三、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28
四、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2
第二章 自然条件及其经济评价 35
第一节 地形地貌 35
一、地形 35
二、地貌 36
第二节 气象 40
一、气温 40
二、降水 41
三、日照 42
第三节 自然资源 43
一、土地资源 43
二、矿产资源 46
三、水资源 52
四、湿地资源 55
五、森林资源 57
六、野生动植物资源 57
第四节 自然灾害 58
一、旱灾 58
二、风灾 60
三、地震 60
第三章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62
第一节 区域开发的历史过程 62
一、明代以前的“金张掖” 62
二、清代以来张掖经济的缓慢发展 6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述评 66
一、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1950—1965年) 66
二、十年“文革”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66—1976年) 70
三、改革开放:再铸张掖新辉煌(1979年至今) 70
第三节 张掖市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76
一、人口的历史变化 76
二、人口分布 77
三、民族构成 78
四、人口结构 78
第四节 张掖市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82
一、经济发展阶段基本理论与方法 83
二、张掖市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 87
第四章 建设生态张掖 91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91
一、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 91
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94
第二节 张掖市生态环境 95
一、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95
二、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107
第三节 生态张掖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110
一、生态张掖的内涵 110
二、建设生态张掖的重大意义 113
三、建设生态张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16
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21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分类 121
一、两大部类分类法 121
二、农轻重分类法 122
三、霍夫曼分类法 122
四、三次产业分类法 123
五、标准产业分类法 124
六、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125
七、功能分类法 126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128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128
二、库茨涅兹等人的深入研究 129
三、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 130
四、产业结构的信息化 132
第三节 张掖市产业结构分析 133
一、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一般原理 134
二、张掖市产业构成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139
第四节 张掖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43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简略回顾 144
二、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制约因素 148
三、围绕建设生态张掖从战略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49
第六章 现代特色农业 155
第一节 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155
一、农业的含义与本质特征 155
二、农业的发展阶段 159
三、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160
四、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下降规律的认识 163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66
一、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166
二、现代农业的涵义和特征 168
三、国外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 169
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 172
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及实现途径 174
第三节 张掖市建设现代农业的新探索 178
一、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背景分析 178
二、“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的基本框架 181
三、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184
四、推进措施 188
第七章 县域经济 191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地位作用 191
一、县域经济的含义和特点 191
二、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95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198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201
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 201
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 202
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204
第三节 张掖市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207
一、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临泽县 207
二、特色蔬菜和红色旅游优势突出的高台县 210
三、因劳务输出和能人经济而强势崛起的山丹县 212
四、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民乐县 214
五、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显著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216
第四节 张掖市县域经济发展评价 218
一、主要经济指标 218
二、基本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220
三、张掖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222
第八章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224
第一节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24
一、城市的概念及其产生 224
二、城市的类型 226
三、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27
四、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 229
第二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233
一、城镇化及其规律 233
二、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制 237
三、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及其特征 239
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241
五、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44
第三节 以生态文明引领张掖城镇化建设 246
一、张掖市城镇化历程与发展现状 246
二、推进城镇化进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248
三、创新制度,彰显特色,推进张掖城镇化科学发展 250
第九章 区域发展中的人力资本 255
第一节 区域人力资本及其效应 255
一、区域人力资本的含义及特征 255
二、区域人力资本效应 260
第二节 区域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积累 264
一、区域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与形式 264
二、区域人力资本积累 267
第三节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推进生态张掖建设 271
一、张掖市人才队伍总体情况 272
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273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79
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283
第十章 节水型社会建设 287
第一节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论分析与试点背景 287
一、水资源短缺:人类共同面临的新挑战 287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89
三、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区域背景 293
第二节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实践创新及其效应 296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97
二、张掖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工作 300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 305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创新价值 307
第三节 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08
一、试点期后面临的突出问题 308
二、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312
第十一章 循环经济 319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一般原理 319
一、循环经济的形成 319
二、循环经济的多重含义 321
三、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 324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26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329
一、减量化 329
二、再利用 330
三、再循环 331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331
一、企业层面 332
二、区域层面 338
三、社会层面 343
第四节 张掖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350
一、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350
二、突出节能减排,建设循环型企业 351
三、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352
四、经济与环保同步发展的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 353
参考文献 355
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