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绪论 3
第一章 军事测绘 3
第一节 军事测绘的意义 3
第二节 军事测绘与战争 4
第三节 军事测绘与相关学科 6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8
第二节 管理制度 9
第三章 军事制图 10
第一节 军用地图 10
第二节 制图理论与方法 11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13
第一节 杰出军事工程及其测量 13
第二节 测量理论与方法 15
第五章 军事地理 17
第一节 军事地理研究 17
第三节 兵要地志 20
第六章 军事测绘发展特点 22
第一节 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22
第二节 发展速度的跳跃性 24
第三节 测绘方法的实用性 26
第二编 远古(公元前1046年以前)第一章 概述 29
第一节 战争概览 29
第二节 测绘概况 33
第二章 军事测绘的起源 36
第一节 原始战争对测绘的需求 36
第二节 原始测绘的萌芽与发展 37
第三节 原始战争的测绘保障 39
第三章 军事测绘管理 41
第四章 原始地图 43
第一节 地图萌芽 43
第二节 九鼎图 46
第三节 山海图 48
第五章 军事工程测量 49
第一节 城防的起源 49
第二节 商代筑城 51
第三节 测量方法 53
第六章 军事地理 55
第一节 地理勘测 55
第二节 山海经 57
第三节 禹贡 59
第七章 军事测绘技术 64
第一节 测算方法 64
第二节 测绘工具 65
一 表 65
二 尺 66
三 准 66
四 绳 66
五 规 67
六 矩 67
第八章 简评 69
第三编 周代(公元前1046年~前221年)第一章 概述 73
第一节 战争概览 73
第二节 测绘概况 77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8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80
第二节 管理职能 82
第三节 测绘队伍 85
第三章 军用地图 87
第一节 地图内容 88
第二节 测绘方法 89
第三节 天下之图 91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94
第一节 筑城测量 94
一 城池勘测与设计 94
二 战国长城及其勘测 98
三 野战筑垒及其勘测 100
四 营国制度 101
五 测量方法 103
第二节 交通工程测量 106
一 筑路测量 106
二 漕运工程测量 107
第五章 军事地理 110
第一节 孙子与《孙子兵法》 110
第二节 军事地理与战争 112
一 地理的军事意义 112
二 地缘战略——合纵与连横 113
第三节 军事地形分类 117
一 九地 117
二 车战十败八胜之地 118
三 骑战十胜九败之地 119
第四节 利用地形原则 120
一 不同地形的用兵原则 120
二 不同地形的行军原则 121
三 不同地形的扎营原则 122
四 灵活运用的原则 123
第六章 军事测绘技术 125
第一节 对宇宙及地球形状的认识 125
第二节 算筹与筹算 128
第三节 几何知识 130
第四节 测量工具 131
一 圭表 132
二 司南 133
第七章 简评 134
第四编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第一章 概述 137
第一节 战争概览 137
第二节 测绘概况 141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14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43
第二节 随军测绘管理 145
第三章 军用地图 146
第一节 概况 146
第二节 西汉帛地图 147
一 地形图 147
二 驻军图 149
三 城邑图 151
第三节 制作水平 152
一 制图材料 152
二 地图比例尺 153
三 色彩运用 153
四 数学精度 153
五 要素表示 154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155
第一节 筑城测量 155
一 都城修筑 155
二 万里长城 158
三 测量方法 159
第二节 驰道工程测量 161
一 秦汉驰道 161
二 直道 163
三 栈道 164
第三节 漕运工程测量 164
一 灵渠 164
二 黄河水系 167
第五章 军事地理 169
第一节 军事地形研究 169
第二节 疆域军事地理 170
一 疆域开拓与勘测 170
二 史记·河渠书 172
三 汉书·地理志 173
第三节 周边军事地理 173
一 匈奴军事地理 173
二 西域军事地理 174
三 两条丝绸之路 177
第六章 军事测绘技术 180
第一节 测算方法 180
一 面积与体积测算 180
二 勾股测量方法 181
三 测量坐标系 183
第二节 天文观测与天文测地 185
一 观测方法 185
二 星图 187
三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89
第三节 测量工具 190
一 尺、丈、引 191
二 滑动卡尺 193
三 日晷与漏刻 193
四 浑天仪 194
五 计里鼓车 195
六 罗经石 196
第七章 简评 197
第五编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第一章 概述 201
第一节 战争概览 201
第二节 测绘概况 205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207
第三章 军用地图 208
第一节 概况 208
第二节 禹贡地域图 209
第三节 方丈图 211
第四节 制图六体 212
一 分率 213
二 准望 213
三 距离及其改正 214
四 整体性 214
五 历史影响 214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216
第一节 筑城测量 216
一 坞壁工程勘测 216
二 城防工程测量 217
三 长城工程测量 220
第二节 漕运工程测量 221
一 运河勘测 221
二 海路勘测 223
第五章 军事地理 225
第一节 军事地形研究 225
第二节 重要地理著作 227
一 水经注 228
二 华阳国志 231
三 法显传 231
第六章 军事测绘技术 234
第一节 测算著作 234
第二节 重差测算理论 235
一 重差测算概念 235
二 重差测算方法 237
第三节 测量新发现 239
一 岁差 239
二 大气折光 239
三 否定“寸影千里” 240
四 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240
第四节 测量工具 241
一 尺度 241
二 指南车 242
三 浑天仪与浑天象 242
四 漫流式漏刻 244
第七章 简评 245
第六编 隋、唐(及五代)(公元589年~960年)第一章 概述 249
第一节 战争概览 249
第二节 测绘概况 252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254
第一节 中央管理体制 254
第二节 地方管理体制 255
第三节 地图造送制度 256
第三章 军用地图 257
第一节 舆地图 258
一 海内华夷图 258
二 十道图 259
第二节 战区图 261
一 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 261
二 设险图 262
三 西域图记 263
第三节 测制特点 263
一 上下结合 制度管理 263
二 图志结合 图文并茂 263
三 大小结合 图种较多 264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266
第一节 筑城测量 266
一 大兴(长安)城营建测量 266
二 洛阳营建测量 270
三 野战筑垒测量 271
四 测量方法 273
第二节 漕运工程测量 274
一 大运河开凿及其测量 275
二 测量方法 276
第五章 军事地理 279
第一节 军事地形研究 279
一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280
二 《通典》兵要内容 281
第二节 兵要地志搜集与编撰 283
一 访求搜集 283
二 地志编修 283
第三节 战区地志 285
第四节 全国地志 285
一 诸州图经集 285
二 括地志 286
三 元和郡县图志 286
第五节 域外地理 287
一 赤土国记 288
二 大唐西域记 289
三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290
四 经行记 291
五 皇华四达记 291
第六章 军事测绘技术 294
第一节 测算教育 294
第二节 纬度测量 294
第三节 雕版印图 297
第四节 测量工具 298
一 尺度 298
二 浑天仪 299
三 覆矩 300
四 水平仪 301
五 补偿式漏壶 302
第七章 简评 303
第七编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第一章 概述 307
第一节 战争概览 307
第二节 测绘概况 312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31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14
第二节 管理制度 315
第三章 军用地图 317
第一节 战区地图 317
一 北方战区地图 317
二 西北战区地图 319
(一)河西陇右图 319
(二)西夏地形图 320
(三)西州地图 320
三 西南战区地图 321
第二节 全国地图 321
一 淳化天下图 322
二 全国转运图 323
三 守令图 323
四 华夷图 326
五 禹迹图 326
六 疆域图 328
第三节 城防地图 332
一 平江图 332
二 静江府城池图 335
三 长安城图 336
第四节 江防图 337
第五节 沈括及其制图学说 337
第六节 制图特点 339
一 内容多面性 339
二 形式多样性 340
三 多种地图材料 340
四 多元制图主体 341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343
第一节 筑城测量 343
一 概况 343
二 营造法式 347
第二节 漕运工程测量 350
一 测量概况 350
二 水位、流量测算 351
三 分级筑堰测量法 353
第三节 水防工程测量 353
第五章 军事地理 355
第一节 军事地理著作 355
一 通鉴地理通释 355
二 东南防守利便 356
第二节 兵要地志 356
一 全国总志 356
二 域外地志 358
三 区域地志 360
第六章 军事测绘技术 363
第一节 测算方法 363
第二节 地图印刷技术 364
第三节 计里画方 365
第四节 定位新方法 366
第五节 测量工具 367
一 指南车 367
二 指南针 368
三 水运仪象台 369
四 燕肃莲花漏 370
第七章 简评 371
第八编 元代(辽、金)(公元1279(或916)年~1368年)第一章 概述 375
第一节 战争概览 375
第三节 测绘概况 379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3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1
第二节 管理特点 382
第三章 军用地图 384
第一节 地图搜集 384
第二节 地图测绘 385
一 区域地图 385
二 舆地图 388
三 域外地图 391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393
第一节 筑城测量 393
第二节 漕运工程测量 394
第三节 海道工程测量 400
第五章 军事地理 402
第一节 西域地理 402
第二节 海外地理 403
第三节 疆域地理 404
第六章 军事测绘技术 407
第一节 测算方法 407
一 方法简捷化 407
二 四元玉鉴 408
第二节 纬度测量 408
第三节 创新成果 410
一 里差的发现 410
二 海拔概念的创立 411
三 地球仪 411
四 简仪 411
五 高表与景苻 412
六 正方案 413
第七章 简评 415
第九编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第一章 概述 419
第一节 战争概览 419
第二节 测绘概况 423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42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25
第二节 管理制度 426
第三章 军用地图 428
第一节 概况 428
第二节 九边图(边防图) 429
第三节 筹海图(海防图) 436
第四节 江防图(及湖防图) 443
第五节 舆地图 446
一 杨子器跋舆地图 447
二 广舆图 448
三 皇明职方地图 450
四 坤舆万国全图 452
第六节 航海图 455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459
第一节 长城修筑测量 459
第二节 城堡修筑测量 463
第三节 漕运工程测量 466
一 运河工程测量 466
二 黄河工程测量 466
三 海运工程测量 470
第五章 军事地理 471
第一节 陆地边疆军事地理 471
一 九边图说 473
二 全辽志 473
第二节 沿海军事地理 475
一 筹海图编 475
二 江南经略 476
三 万里海防图论 479
四 海防图论 480
第三节 舆地(疆域与域外)军事地理 480
第六章 军事测绘技术 484
第一节 融通西学的测量方法 484
第二节 珠算的兴起 485
第三节 地图测制 487
第四节 航海导航 488
一 航程测算 489
二 牵星测量 489
三 针路与针经 490
第五节 测量工具(设备) 490
第七章 简评 493
第十编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第一章 概述 497
第一节 战争概览 497
第二节 测绘概况 501
第二章 军事测绘管理 50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03
第二节 管理制度 504
第三章 军用地图 506
第一节 军用地形图 506
第二节 城池图 507
第三节 海防(江防)图 511
一 沿海图 511
二 江河图 513
第四节 世界地图 517
一 海国图志 517
二 中外舆地全图 519
第五节 全国地图 520
一 皇舆全览图 520
二 雍正十排图 522
三 乾隆内府皇舆图 522
四 清会典图 527
五 大清帝国全图 527
第四章 军事工程测量 530
第一节 要塞工程测量 530
第二节 兵垒工程测量 534
第三节 军港工程测量 535
第四节 漕运工程测量 537
第五节 海运工程测量 541
第六节 铁路工程测量 543
第五章 军事地理 544
第一节 海外军事地理 544
一 海国闻见录 544
二 瀛环志略 545
三 五洲地理志略 547
第二节 疆域军事地理 548
一 天下郡国利病书 550
二 读史方舆纪要 551
三 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 555
第三节 边疆军事地理 556
一 陆疆边防 556
二 海疆边防 557
第六章 军事测绘技术 560
第一节 测量理论与方法 560
一 梅文鼎与《数理精蕴》 560
二 最小二乘法的传入 561
三 测绘著述 561
第二节 军用地图测制 562
一 控制测量 562
二 地形勘测 563
三 地图投影 564
四 印刷方法 564
五 长度标准 565
第三节 军事测绘教育 566
第四节 测绘仪器(或工具) 568
第七章 简评 571
大事记 573
主要参考文献 607
跋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