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三章 劳动就业 1
第一节 解放初期失业问题的解决 1
一 城镇失业状况 1
二 解决失业的政策 2
(一)“包下来”的政策 2
(二)订立集体合同和设立劳资协商会议 3
(三)统一管理与调配劳动力 4
(四)限制开除和解雇职工 6
三 解决失业的措施 7
(一)介绍就业 7
(二)转业训练 8
(三)还乡生产 9
(四)以工代赈 10
(五)生产自救 10
(六)发放救济金 11
一 劳动力不足到多余 12
第二节 “二·五”和精简、调整时期的就业 12
二 整顿劳动组织 13
(一)整顿组织、精简人员 13
(二)平衡调剂、协作支援 14
(三)制止农民盲目外流 14
三 精减职工 15
(一)精减政策 15
(二)精减措施 16
(三)收回精减职工 17
四 安置闲散人员 18
附:济南市天桥区社会闲散劳动力“三条线”管理简介 19
第三节 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就业 20
第四节 职工子女顶替和内部招收 22
一 职工子女顶替 22
(一)企事业单位退职、退休、死亡职工子女顶替 22
(二)党政机关、团体退职、退休、死亡干部、工人子女顶替 27
(二)工艺美术人员子女内部招收 28
二 职工子女内部招收 28
(一)国营农场、劳改农场职工子女内部招收 28
第五节 劳动就业的一些特殊规定 29
一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9
(一)复员军人安置 29
(二)伤、病、残战士安置 32
一 港、澳、台胞及归侨安置 33
(一)台胞、港澳同胞安置 33
(二)归侨安置 34
(三)精减归侨职工安置 35
三 刑满释放和开除公职人员安置 36
四 其他人员安置 39
(一)“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被处理人员安置 39
(二)“右派”摘帽、改正后安置 40
(三)历史遗留案件被处理人员安置 42
(四)精减职工安置 42
(五)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下人员被宽大释放和刑满人员安置 43
第四章 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4
第一节 机构 44
第二节 动员 45
第三节 安置 48
一 形式 48
(一)插队 48
(二)回乡 50
(三)兵团安置 51
(四)农场安置 52
二 生产、生活 53
(一)小农具 53
(二)粮油 54
(三)生活费 55
(四)棉布棉絮 56
三 住房 57
五 劳动收入 59
四 医疗 59
六 困难补助 60
第四节 经费 61
一 管理 61
二 使用 61
第五节 调离农村 64
第五章 劳动计划与统计 6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67
一 管理范围 67
二 管理体制 68
三 管理机构 70
第二节 职工队伍 71
一 职工人数 71
二 行业分布 78
三 固定职工增加来源和减少去向 84
四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人员分类 94
一 职工工资总额 99
第三节 职工工资 99
二 职工工资总额在非农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110
三 职工工资总额与非农业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比例 113
四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构成 115
五 职工平均工资 118
六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与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 125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 127
第五节 工资基金管理 132
第六章 劳动力管理 134
第一节 用工制度 134
一 固定工 134
二 临时工、合同工 135
三 亦工亦农工 139
四 劳动合同制工 141
第二节 招工办法 147
一 计划招收 147
附:“山东省劳动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 147
二 政策规定 149
第三节 定员定额管理 151
第四节 劳动组织管理 156
第五节 劳动力调配 159
一 余缺调剂 160
二 夫妻分居调动 164
三 军队转业干部家属调动 167
四 其他调动 169
第六节 劳动纪律 174
第七节 劳务输出 178
一 国外劳务输出 178
二 省外劳务输出 179
第七章 技术工人培训 183
第一节 学徒培训 183
一 技工学校沿革 186
第二节 技工学校培训 186
二 专业设置 198
三 师资队伍 198
四 培训制度 200
(一)招生 200
(二)学制 200
(三)教学 201
五 培训实绩 202
(四)毕业生分配 202
六 技工学校选介 205
(一)济南第二机床厂技工学校 205
(二)淄博矿务局技工学校 205
(三)山东省劳动局技工学校 206
(四)烟台市劳动局烟台技工学校 207
(五)烟台市劳动局威海技工学校 207
(六)山东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 208
(七)胜利油田勘探技工学校 209
第三节 技术补课、考核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