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份 针灸概要 1
第一章 针法、灸法及火罐 1
第一节 针法 1
目录 1
一、毫针 2
(一)练针法 2
(二)针前准备 2
(三)注意事项 2
(四)毫针操作法 3
1.进针法 3
2.针刺角度 3
3.行针法 4
4.透穴法 5
5.出针法 5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 5
(一)操作方法 6
(二)注意事项 6
二、三稜针 6
三、皮肤针 7
(一)操作方法 7
(二)适应症 7
(三)注意事项 7
第二节 灸法 7
一、艾?灸 7
三、针上灸 8
第三节 火罐(附:注意事项) 8
(二)间接灸 8
二、艾条灸 8
(一)直接灸 8
第二章 经络 10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作用 10
第二节 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及其分布概况 10
一、任脉经 11
二、督脉经 12
三、手大阴肺经 13
四、手阳明大肠经 14
五、足阳明胃经 15
六、足太阴脾经 16
七、手少阴心经 17
八、手太阳小肠经 18
九、足太阳膀胱经 19
十、足少阴肾经 20
十一、手厥阴心包经 21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 22
十三、足少阳胆经 23
十四、足厥阴肝经 24
第三章 穴位 25
第一节 穴位的种类 25
一、经穴 25
二、经外奇穴 25
三、阿是穴 25
第三节 取穴法 26
三、反应 26
二、传导 26
一、刺激 26
第二节 穴位的作用 26
一、骨度分寸取穴法 27
二、指寸法 27
三、天然标志法 29
第四节 常用穴位 29
一、头颈部穴位 30
二、胸、腹部穴位 34
三、背、腰、骶部穴位 37
四、腋胁侧腹部穴位 40
五、上肢部穴位 42
六、下肢部穴位 46
附:特定穴归纳表 52
第四章 治疗 53
第一节 辨证施治 53
第二节 针灸处方规律 54
一、本经取穴 54
二、他经取穴 55
第三节 配穴法 56
一、前后配 56
二、上下配 57
三、左右配 57
四、远近配 57
五、表里配 57
第四节 各种常见病证 57
一、感冒、头项病类 58
二、关节痛、扭挫伤病类 63
三、胸、胁病类 64
四、腹部病类 65
五、泌尿生殖妇女病类 66
六、皮肤病类 68
七、急救病类 69
八、其他病类 69
第四部份 内科 71
一、上呼吸道感染 71
二、支气管炎 73
三、流行性感冒 77
四、腹泻 80
五、溃疡病 84
六、阑尾炎 87
七、肠伤寒 89
八、传染性肝炎 93
(一)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93
(二)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95
(三)慢性肝炎 97
九、肝硬化 100
十、胆囊炎 104
十一、泌尿系感染 107
十二、泌尿系结石 109
十三、高血压 111
十四、脑血管意外 114
十五、再生障碍性贫血 118
十六、神经衰弱 120
十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122
十八、风湿性心脏病 128
十九、关节炎 130
第五部份 儿科 135
概说 135
儿科常见疾病 136
一、麻疹 136
二、水痘 143
三、小儿肺炎 144
四、猩红热 148
五、流行性腮腺炎 151
六、惊风 152
七、消化不良 155
八、疳积 158
第六部份 妇科 161
妇产科基本知识 161
一、妇女的生理特点 161
二、病理特点 163
三、诊断要点 164
四、治疗特点 166
妇产科常见疾病 166
月经病 166
一、月经不调 166
二、闭经 173
带下证 175
一、白带 175
二、黄带 177
三、赤带 178
妊娠病 179
一、先兆子癎和子癎 179
二、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181
产后病 183
产后发热 183
妇科杂病 184
一、子宫脱 184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