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地理 1
地理位置、沿革 1
位置 1
地名历史 1
成陆历史 1
地形地貌 3
山岭 3
墩咀 6
谷石 7
水系 9
河港 9
溪涧 10
泉井 11
气候 12
四季划分 12
气候变化特征 13
土壤 14
黄壤 14
水稻土 14
湖积粘土 14
物产 15
植物 15
动物 16
自然村名 19
建制 22
隶属县治沿革 22
管辖范围 24
[附录]王鏊七十二峰记 27
太湖纪略 28
第二篇 民生 31
人口资料 32
计划生育 39
劳力分布 42
消费状况 45
口粮 45
食油 46
住房及街道建筑 47
生活水平 48
第三篇 政治 51
政权沿革 51
清朝中期並抗战初年的政权 51
山政委员会 52
国民党区政府 54
马山区人民政府 54
人民代表大会 59
政党、群众团体 60
共产党组织在马山的建立与发展 60
国民党、三青团组织在马山的建立与发展 70
农民团体 72
农会 72
农民协会 72
贫下中农协会 72
青少年团体 73
少先队 73
青年抗日救国会 73
共青团 73
妇女团体 75
十姐妹 75
妇女联合会 75
工会 77
主要政事 78
抗日战争以前时期 78
抗日战争初期 78
抗日斗争的新局势 79
近接解放 80
建立新政权 81
剿匪与镇压反革命 81
抗美援朝 81
统购统销 81
人民公社化 82
三年困难时期 83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83
文化大革命 84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85
“七一八”反革命集团案 85
复查工作 8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86
民政事务 88
优抚救济 88
殡葬改革 89
居民委员会 89
第四篇 军事 91
解放前驻军历史与战事纪略 91
抗日革命斗争 92
田文龙部抗击日军 92
智歼敌探 92
耿湾战斗 93
五月扫荡 93
古竹战斗 93
平台山战斗 94
大扫荡以前的战局 95
中秋节大扫荡 95
狱中斗争 98
夹墙斗争 98
日军砍伐林木和人民的反砍伐斗争 99
新四军北撤 99
收编刘建部队 100
桃花村突围战 100
缴获军火船 100
民兵建设与兵役制 101
模范队——民兵 101
兵役 103
[附录]日军罪行录 104
第五篇 经济 107
农业 107
农业体制沿革 108
农田分布 109
农具 119
肥料 122
杂草、虫害的防治 123
农作物品种 123
农副产品 129
耕作制度的变革 131
农业领导机构 131
附:农业先进 132
多种经营 133
用材林 133
经济林 138
养殖业 144
其他副业 149
副业生产机构 150
工业 156
发展概述 156
乡镇工业 157
机构 170
水利 171
自然泾流与人工河流 171
戽水工具沿革与更新 171
机灌站、灌溉渠道网的建成 172
机电两用灌溉站的改造 172
堤岸 173
闸口 173
抢塘 174
[附录]马迹山工赈修堤记 175
乡镇建设 176
概述 176
民房 176
街道 180
风景点 180
围湖造田 181
交通 182
供电 186
邮政 187
粮油 190
历史概述 190
统购统销 190
收购供应 191
粮管所 191
商业 194
建国前商业概述 194
供销社 194
集市贸易 195
代销店 195
小摊贩 195
金融 198
信用合作社 198
财税 202
第六篇 文教医卫 205
文化 205
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205
马灯舞 206
文化站 207
电影放映队 207
广播站 207
戏场 209
教育 210
建国前教育史概述 210
幼儿教育 214
小学教育 215
中学教育 217
成人教育 220
医疗卫生 225
建国前概述 225
建国后的医卫设施 225
第七篇 文物胜迹 229
概述 229
出土文物 230
名胜古迹 231
龙头渚景点 231
钮头渚景点 233
祥符寺景点 236
檀溪景点 239
古竹景点 241
耿湾景点 242
西村景点 243
七里堤景点 244
名人吟咏 245
语言、民歌、民间故事 254
方言俗语 254
谚语、歇后语 255
歌谣 257
民间故事 263
文艺创作 272
风俗灾异 274
四时八节 274
婚嫁 274
丧葬 275
灾异 275
第八篇 历史人物 279
古代名人录 279
建国前历史人物 281
烈士英名录 282
现代社会人物 284
[附录]现代部分党政干部,科技人员简表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