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规划依据 2
1.3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
1.3.1 指导思想 2
1.3.2 规划原则 3
1.4 规划期限 3
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 3
2.1 基本情况 3
2.1.1 保护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3
2.1.2 自然条件 4
2.1.3 社会经济状况 8
2.1.4 历史和法律地位 14
2.2 现状评价 16
2.2.1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16
2.2.2 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价 18
2.2.3 保护区经济评价 20
2.2.4 保护价值 21
2.2.5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23
第三章 总体布局 24
3.1 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 24
3.1.1 保护区性质 24
3.1.2 保护对象 24
3.1.3 保护区类型 26
3.2 规划目标 26
3.2.1 总体目标 26
3.2.2 近期目标 27
3.2.3 中期目标 28
3.2.4 远期目标 28
3.3 保护区功能区划 29
3.3.1 区划原则 29
3.3.2 区划依据 29
3.3.3 功能区 30
3.4 总体布局 32
第四章 规划内容 33
4.1 保护管理规划 33
4.1.1 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33
4.1.2 保护措施 34
4.1.3 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 36
4.1.4 防火规划 39
4.1.5 保护方式 41
4.1.6 病虫害防治规划 41
4.2 科研监测规划 42
4.2.1 任务与目标 42
4.2.2 开展科研的原则 43
4.2.3 科研和监测项目规划 43
4.2.4 科研队伍建设 45
4.2.5 科研组织管理 46
4.2.6 科研档案 46
4.3 宣传教育规划 48
4.3.1 对参观者的宣传教育 48
4.3.2 对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 48
4.3.3 职业培训 49
4.4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9
4.4.1 局、站址规划 49
4.4.2 界碑、桩和指示牌规划 51
4.4.3 道路建设规划 52
4.4.4 供电通讯设施 54
4.4.5 生活设施规划 55
4.5 社区共管规划 55
4.5.1 社区共管的原则和目标 55
4.5.2 社区共管规划 56
4.5.3 周边最佳产业结构模式 58
4.5.4 人口控制和社区建设 59
4.6 生态旅游规划 60
4.6.1 生态旅游的原则 60
4.6.2 规划的指导思想 61
4.6.3 旅游资源评价 61
4.6.4 旅游发展前景预测 62
4.6.5 环境容量分析 63
4.6.6 客源和市场分析 63
4.6.7 环境质量控制 64
4.6.8 绿化美化规划 64
4.6.9 三废处理 65
4.6.10 旅游项目规划 65
4.6.11 旅游效益分析 67
4.7 多种经营规划 68
第五章 重点建设工程 68
5.1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68
5.1.1 基础设施建设 68
5.1.2 森林保护设施设备 69
5.2 科研设施和监测工程 69
5.3 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 70
5.4 生态旅游设施工程 70
第六章 投资概算 71
6.1 投资概算依据 71
6.2 总投资及投资构成 71
6.2.1 按投资来源 71
6.2.2 国家投资按工程项目 72
6.2.3 按投资期 72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72
7.1 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72
7.2 组织机构 73
7.3 人员编制 73
7.4 组织机构的任务、作用和职能 74
7.4.1 管理局的工作职能 74
7.4.2 各科、室、所、站的主要工作职能与职责 75
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77
8.1 政策保证 77
8.1.1 相关法律法规 77
8.1.2 优惠政策 78
8.1.3 引进资金和人才的政策 78
8.2 组织保证 79
8.2.1 组织机构和管理示意图 79
8.2.2 机构体系和运行机制 80
8.2.3 定岗定责 81
8.3 资金保证 81
8.3.1 资金使用规定 81
8.3.2 资金报帐制度 81
8.3.3 资金审计和监督制度 82
8.4 人才保证 82
8.4.1 竞争上岗原则 82
8.4.2 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 83
8.4.3 岗位激励和奖励机制 83
8.5 管理保证 83
8.5.1 完善制度,强化依法行政管理 83
8.5.2 强调科学决策 84
8.5.3 引入先进管理措施 84
第九章 效益评价 85
9.1 效益评估 85
9.2 生态效益 85
9.3 社会效益 86
9.4 经济效益 87
9.5 总体评价与展望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