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戏曲与山东吕剧 1
§Ⅰ 戏曲艺术与戏曲音乐 1
(一)源流与沿革 1
(二)戏曲与戏曲音乐的一般特征 2
Ⅰ、中国戏曲的一般特征 2
Ⅱ、戏曲音乐的一般特征 3
§Ⅱ 山东吕剧与吕剧音乐 3
(一)吕剧艺术的特征 3
(二)吕剧音乐的一般特征 4
§Ⅲ 吕剧音乐的源流与构成 11
(一)吕剧音乐的源流 11
(二)吕剧音乐的构成 16
§Ⅳ 吕剧音乐体制的衍变与确立 16
(一)吕剧艺术风格 19
§Ⅴ 吕剧艺术家的演唱风格 19
(二)吕剧艺术家的演唱风格 20
(三)吕剧演唱风格的形式与发展 23
(四)振典吕剧,发展吕剧风格 24
第二章 吕剧唱词与声腔基本调 25
§Ⅰ 概述 25
§Ⅱ 吕剧唱词的风格与格式 25
(一)吕剧唱词的风格 25
Ⅰ、唱词的句式与段式 26
(二)吕剧唱词的基本格式 26
Ⅱ、唱词的四声调值 28
Ⅲ、合辙押韵与平仄规律 28
§Ⅲ 唱词与声腔的关系 29
(一)唱词内容与音乐形象 29
(二)唱词结构与声腔结构 29
(三)唱词四声调值与旋律线 30
(四)唱词风格对唱腔风格的影响 30
§Ⅳ 吕剧声腔的基本调——四平腔 31
(三)反二六 32
第三章 四平腔(基本调)的派生规律 33
§Ⅰ 四平腔的表现功能与变化句式 33
(一)改变旋法的变化句式 33
(二)改变结构的变化句式 34
(三)改变调式(性)的变化句式 35
§Ⅱ 四平腔(基本调)派生方法 35
(一)转调(移调)派生的方法 35
Ⅰ、旦腔派生生腔的方法 37
(二)四平腔的派生方法 37
Ⅱ、正调“以征为宫”派生反调 38
§Ⅲ 四平腔板式派生规律 39
(一)伸展派生的板式 39
(二)紧缩派生的板式 40
(三)拆散派生的板式 42
(四)‘四平’与‘二板’的关系 43
(一)快四平 49
§Ⅰ 伸展派生的板式——慢四平 49
§Ⅱ 紧缩派生的板式 49
第四章 四平腔派生的各类板式 49
(二)二板类 51
Ⅰ、四句体结构 51
①慢二板 52
②快二板 52
③流水板 52
④垛子板 53
Ⅱ、两句体结构 53
①慢二板 53
②快二板 54
③流水板 54
④垛子板 55
Ⅱ、数板 55
①散板 56
Ⅰ四句体结构 56
§Ⅲ 拆散派生的板式 56
Ⅲ、快板(设想) 56
(一)散板与紧板(紧打慢唱) 56
②紧板 57
Ⅱ、两句体结构 57
①散板 58
②紧板 58
(二)尖板与清板(吟板) 58
(三)滚板(设想) 58
§Ⅳ 新创试各类板式 59
(一)二眼板(慢、中、快) 59
(二)四平原板(正、反调) 59
(三)二六板(正、反调) 59
第五章 反四平腔及派生的各类板式 60
§Ⅰ 反四平腔的表现功能 60
§Ⅲ 紧缩派生的板式 61
(一)反快四平 61
(二)反调慢二眼设想 61
(一)反四平慢板 61
§Ⅱ 伸展派生的板式 61
(二)反二板类 62
Ⅰ、四句体 62
①反慢二板 62
②反快二板 62
Ⅱ、两句体 63
①反慢二板 63
②反快二板 63
(三)反流水板(垛子板) 63
Ⅰ、四句体 63
Ⅱ、两句体 64
§Ⅳ 拆散派生的板式 64
Ⅱ、两句体 65
(二)反清板 65
(一)反散板与反紧板 65
Ⅰ、四句体 65
(三)反尖板 66
§Ⅴ 新创试的反调板式 67
(一)反二眼板 67
(二)反四平原板 67
§Ⅰ 我国戏曲音乐(声腔)结构形式 68
(一)综述 68
第六章 吕剧唱腔的曲体结构 68
Ⅰ、整体性结构 69
Ⅱ、唱段结构形式 69
(二)戏曲声腔整体性结构——体制 70
Ⅰ、曲牌联套体的结构原则 70
Ⅱ、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体制 71
§Ⅱ 唱段的基本结构 73
(一)唱词与声腔(及唱段基本组成部分) 73
Ⅱ、腔节(分句) 74
(二)段式的局部结构 74
Ⅰ、腔型 74
Ⅲ、句式 75
(三)段式 75
Ⅰ、单句体 75
Ⅱ、对仗结构 75
Ⅲ、三句体结构 76
Ⅳ、起承转合结构 78
(四)段式的扩充 79
Ⅰ、句式扩充 79
①前叠与后复 79
②垛句扩充 80
③散式扩充 81
Ⅱ、段式扩充 81
①尾句重复再现 81
④套式 82
③套节 82
②雪拥篮关 82
⑤集曲 83
⑥变奏 83
Ⅲ、多段式 84
①单一结构的多段式 84
②复合结构的多段式 85
§Ⅲ 成套唱腔的曲体结构 85
第七章 吕剧声腔的转板 87
§Ⅰ 吕剧声腔转板的形式 87
(一)、段式内的转板 87
Ⅰ、句式间的转板 87
Ⅱ、分句(乐节)间的转板 88
(三)段式之间的转板 88
Ⅰ、段与段之间的转板 88
Ⅱ、段式之间某局部进行转板 88
Ⅱ、“慢、中四平——快四平”互转法 89
②运用上句腔结音,直接转板 89
①运用间奏转板 89
§Ⅱ 吕剧声腔各板式的互转法 89
①运用间奏进行转板 89
Ⅰ、“慢——中四平”互转法 89
(一)“慢——快”板式互转法 89
②运用段式结音转板 91
Ⅲ、“慢、中四平—二板”互转法 91
①运用间接奏转板 91
②运用段式结音转板 91
Ⅳ、“快四平——二板”互转法 92
①运用间奏转板 92
②由上句腔直接转板 92
Ⅴ、“慢二板——快二板”互转法 93
Ⅰ、“四平与散板(类)互转法 94
①运用间奏转板 94
(二)“上板与散板”互转法 94
②运用上句腔结音,直接转板 95
③干转 95
Ⅱ、“二板(类)与散板板(类)”互转法 96
①运用间奏转板 96
②运用上句腔结音直接转板 97
③干转板 98
第八章 吕剧其它腔调 99
§Ⅰ 吕剧经常使用的唱腔曲牌(一——十五) 99
§Ⅱ 唱腔曲牌的使用 105
(一)联缀 105
(二)集曲 106
(三)嫁接 107
(四)溶入 108
(二)东路琴书中的曲牌 109
(一)北路琴书中的曲牌 109
§Ⅲ 广泛吸收山东琴书的唱腔曲牌 109
第九章 吕剧乐队与伴奏 110
§Ⅰ 乐队的构成 110
(一)概述 110
(二)编制 110
§Ⅱ 乐队在戏曲中的作用 111
(一)概述 111
Ⅲ、舞蹈动作音乐 112
Ⅴ、敲击乐伴奏 112
Ⅳ、唱腔伴奏音乐 112
(二)乐队伴奏的作用 112
Ⅱ、抒情动作音乐 112
Ⅰ、序曲、幕间曲、尾声 112
§Ⅲ 吕剧唱腔伴奏手法 113
(一)吕剧唱腔的前奏、间奏、尾奏 113
Ⅰ、四平腔系的前奏、间奏、尾奏 113
①中四平 113
Ⅱ、二板(类)的前奏、间奏、尾奏 115
③快四平 115
②慢四平 115
Ⅲ、反四平腔系的前奏、间奏、尾奏 116
(二)吕剧声腔的伴奏 118
Ⅰ、跟腔走 118
①用于四平(正、反) 118
②用于快四平(正、反) 118
③用于原板、二六(类) 119
Ⅱ、衬腔 119
Ⅲ、拖腔(包腔) 120
Ⅳ、对比 120
Ⅴ、卡农 121
Ⅵ、主调写法 122
Ⅰ、文场曲牌分类及功能 123
①丝弦曲牌 123
Ⅱ、文场伴奏使用的曲牌 123
§Ⅳ 吕剧乐队伴奏中的继承革新 123
(一)传统伴奏程式 123
②唢呐曲牌 124
③混牌子 125
Ⅲ、唱腔伴奏中的行当特征 125
Ⅳ、武场伴奏中的锣鼓经 126
(二)乐队伴奏的批判继承问题 127
(三)乐队和演员合作问题 127
Ⅰ、编制的扩展 128
Ⅱ、伴奏上的革新 128
(四)戏曲乐队发展问题 128
(三)敲击乐在转板中的运用 129
第十章 吕剧音乐的革新与写作 130
§Ⅰ 吕剧音乐的继承、革新 130
§Ⅱ 吕剧音乐的写作 134
(一)创作总布局原则 134
Ⅰ、设唱的节骨眼 134
Ⅱ、设计器乐曲的节骨眼 134
Ⅱ、布局声腔的腔调、板式 135
(二)布局的步骤 135
Ⅰ、分析剧本 135
Ⅲ、布局器乐曲 136
§Ⅲ 吕剧声腔的写作 136
(一)设计腔调与板式的原则 136
(二)运用“基本调”创腔的手法 136
(三)曲式与体制的革新 139
(四)创立“主导音调”贯穿全剧手法 139
§Ⅳ 伴奏音乐的设计与写作方法 140
(一)设计伴奏音乐的三种方法 140
(二)伴奏音乐主题的写作与运用 140
(三)全剧伴奏音乐的布局方法 141
(四)器乐曲的展开手法 141
§Ⅴ 基本调的展开手法 141
(一)重复 141
(二)摸进 142
(三)衍展 143
(四)对比 146
§Ⅵ 吕剧创腔中宫调转换手法的运用 147
(一)常见的几种宫调转换手法 147
Ⅰ、调式交替 147
Ⅱ、调性变换 150
Ⅲ、旋宫 151
(二)偏音在“宫调转换”中的作用 151
Ⅰ、上五度旋官 151
Ⅱ、下五度旋官 152
§Ⅶ 吕剧唱腔中的多声部音乐写作 152
(一)多声部音乐写作的作用与种类 152
(二)吕剧创腔中的主调写法 152
(三)吕剧创腔中的复调写法 154
Ⅰ、支声复调 154
Ⅱ、模仿复调 154
Ⅲ、对比复调 155
(四)“帮腔”在吕剧创腔中的运用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