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聂国柱 1
说话梁镇国&沃祖全 万贤浩 龚林儿 孟灵源 1
我的司鼓生涯 4
京剧舞台十秀谈 15
传统戏剧舞台上的形形色色 24
京剧的“流派” 32
京剧的“十戏九不同” 36
京剧中的季节戏 38
闲话跑龙套 41
漫谈京剧文武场 44
京剧中的“文戏武唱”与“武戏文打” 47
京剧的功夫 50
京剧著名琴师的风格 57
日时南昌的京剧戏班 60
戏曲打击乐的当代性 63
京剧人物“亮相”与锣鼓 71
鼓师的指挥手势与演员的手势 74
鼓师四座谈古今 77
话说京剧锣鼓 80
一台锣鼓半台戏 80
小锣虽小击下千斤 81
一击锣鼓的作用 82
将军令 82
打“闹台” 83
大大哆哆确有情 84
打击乐器“铙钹”的由来 85
“八音”与“三通鼓” 85
“鸣锣开道”的锣鼓 86
得胜锣鼓与得胜令 86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87
板眼 87
唢呐 88
有声的标点符号 88
京剧鼓师名人 90
三十年代柏林师为南昌采茶戏引进锣鼓 91
小议赣剧锣鼓 93
周总理对幕后人员的关怀 97
梅兰芳大师的德和艺 98
梅兰芳谈“琴”说“腔” 100
梅兰芳的膳德 101
肖长华义报梅兰芳 102
肖长华二进中南海 103
连跪七次 104
程砚秋破格创腔 105
寻“字”找“音” 106
马连良为孩子们义演 107
“苛刻”教儿 108
梨园女杰童芷苓 109
美猴王大战活林冲 110
从“旁边站”到名演员 111
李玉茹念错了词 112
君子之交淡如水 113
忆厉家班 115
少给一块钱行不行 116
戏中有画画中有戏 117
最早的江西籍京剧作家卢胜奎 118
拐、哑、瞎的演员 119
女伶强者方小亚 120
外国人在赣州唱京剧 122
左手操琴的赵喇嘛 122
谈“吊”论“调” 123
值得发扬的风格 124
舞台上的精神文明 125
鼓掌声与鞭炮声 126
“梨园”和“戏子”的来历 127
孔明鹅毛扇的由来 128
“小花脸”不全是坏人 129
“大花脸”不都是坏人 130
包公的花脸 131
况钟其人 132
徐九经回乡 133
开弓不放箭 133
戏剧的出路在于为大众服务 134
锐意改革振兴戏曲 136
歌曲与京剧&滕剑霞 138
编后记&曾粮 141
第四十九辑的重要更正 143
关于《国立中正大学》的来信及补正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