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县城乡建设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文登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史志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518 页
图书介绍:

古城今昔 1

目录 1

第一卷 城区建设 9

第一篇 古城旧貌 11

第一章 城垣 11

第一节 古城 11

第二节 “新城” 12

第三节 碉堡群 13

第二章 濠堑 14

第一节 城濠 14

第二节 护城河 14

第三章 衙署、庙宇及其他建筑 15

第一节 县衙 15

第二节 察院 16

第四节 庙宇 17

第三节 都司署 17

第五节 基督教堂 23

第六节 卐字会 23

第七节 商会楼 24

第八节 乡村师范 25

第四章 街道 26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街道状况 26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街道状况 30

第五章 县城区划 30

第一节 明清时期 30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1

第二篇 城区规划 32

第一章 县城总体规划 32

第一节 规划原则 32

第三节 发展规模 33

第四节 总体布局 33

第二节 城镇性质 33

第五节 专业工程规划 34

第六节 近期建设 36

第二章 县城总体规划补充内容 40

第一节 城区供水水源 40

第二节 排水规划及污水处理 40

第三节 关于供电问题 40

第四节 人防工程 41

第三章 县城总体规划修订 41

第一节 城区概况 41

第二节 城区现状 41

第三节 总体规划 42

第四章 城区布局 45

第一节 工业区 45

第二节 商业区 46

第四节 风景区 47

第三节 文教卫生区 47

第五节 党政区 48

第三篇 古城新建 50

第一章 市政工程 50

第一节 街道 50

第二节 桥涵 63

第三节 排水 65

第一节 供水 74

第二章 公用设施 74

第二节 供电照明 83

第三节 邮电 87

第四节 交通运输 89

第五节 园林建设 93

第六节 街道绿化 98

第七节 环卫设施 106

第三章 公用建设 109

第一节 公共建筑 109

第二节 公益建筑 112

第三节 工业建筑 118

第四章 居民住宅建设 125

第一节 民用住宅 126

第二节 公共住宅 127

第三节 职工住宅及集体宿舍 127

第四节 全县历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29

第五节 全县历年基建投资统计表 130

第四篇 城区管理 132

第一章 县管机构 132

第二章 房产管理 132

第一节 公房管理 132

第二节 使用管理 133

第三节 维修管理 133

第四节 租金管理 134

第一节 建设用地和拆迁管理 135

第三章 城建管理 135

第五节 分配管理 135

第二节 勘查测量管理 140

第三节 建筑管理 140

第四节 市容管理 142

第五节 市政工程管理 145

第六节 园林绿化管理 146

第七节 水资源和自来水管理 147

第八节 城区交通管理 149

第九节 环境卫生管理 151

第二卷 村镇建设及典型水利工程 159

第五篇 乡镇机关驻地及农村建设 161

第一章 乡镇的形成 161

第一节 构成乡镇的主要因素 161

第二节 清朝中叶市集的建立与以后行政区划的设置关系 164

第三节 文登县乡镇机关驻地建村年代表 165

第二章 乡镇布局及基本建设 165

第一节 文登县乡镇人口密度分布统计表 168

第二节 西北片 169

第三节 西南片 180

第四节 东南片 200

第五节 文城片 220

第三章 各乡镇基本情况统计表 237

第四章 典型乡镇驻地及文明村建设 243

第一节 典型乡镇驻地建设 243

第二节 文明村建设 260

第五章 埠口港建设 267

第一节 街道建设 268

第二节 商港建设 270

第三节 渔港建设 274

第六章 地热资源开发 276

第一节 七里汤 276

第二节 大英温泉 278

第三节 汤村温泉 279

第四节 呼雷汤 280

第五节 洪水澜温泉 282

第六篇 典型水利建设 284

第一章 米山水库 284

第一节 概况 284

第二节 枢纽工程 285

第三节 灌溉设施 286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92

第二章 昆嵛山水库 292

第一节 概况 292

第二节 设计指标 294

第三节 枢纽工程 294

第三章 文登县库区移居拆迁情况统计表 297

第三卷 机构沿革及建筑能量 299

第七篇 文登县城乡建设机构沿革及领导人更迭 301

第一章 晚清及民国时期 301

第二章 抗日民主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302

第一节 行政机构沿革及领导人更迭 303

第二节 党组织沿革及领导人更迭 314

第八篇 建筑队伍 318

第一章 工匠与私营作坊 318

第二章 文登县建筑工程公司 319

第一节 沿革 319

第二节 体制改革与职工工资 320

第三节 历年文登县建筑工程公司职工人数 323

第四节 职工素质 324

第五节 技术职称 325

第六节 职工队伍建设 325

第七节 职工福利 326

第八节 荣誉记录 328

第九节 文登县建筑工程公司机械设备统计表 329

第十节 历年年末固定资产统计表 331

第十一节 经济效益 332

第十二节 管理制度 334

第三章 全县各乡镇建筑工程公司 339

第一节 各乡镇建筑工程公司的演变 339

第二节 一九七八年和一九八五年全县各建筑安装企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照表 340

第九篇 建筑设计 344

第一章 设计机构及设计管理 344

第一节 民国时期 344

第二节 抗战时期 34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 344

第二章 经营方式 346

第三章 设计队伍 346

第四章 技术培训 347

第五章 文登县设计室历年设计成果统计表 348

第六章 墙面装修及建筑结构设计 350

第一节 墙面装修设计 350

第二节 建筑结构的发展 351

第三节 文登县设计室历年大、中型工程设计统计表 354

第七章 收费 355

第八章 荣誉名录 356

第十篇 建筑施工 357

第一章 机构设置 357

第二章 体制改革 357

第一节 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 357

第二节 推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358

第三节 改革工程质量监督办法 359

第三章 经营方式 359

第一节 建国前经营方式 359

第二节 建国后经营方式 359

第四章 施工管理 35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59

第二节 定额管理 359

第五节 技术管理 360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60

第四节 安全管理 360

第五章 “六五”期间全县历年建筑施工量统计表 361

第六章 建筑机具 362

第一节 瓦工工具 362

第二节 木工机具 369

第三节 其他工种机具 376

第七章 建筑材料 380

第一节 草、木 380

第二节 土料 381

第三节 沙料 382

第四节 石料 382

第五节 砖、瓦 384

第六节 石灰 388

第七节 水泥及其制品 389

第九节 防水材料 390

第八节 钢材 390

第十节 装饰材料 391

第八章 建筑艺术 392

第一节 古代建筑 392

第二节 近代建筑 400

第三节 现代建筑 400

第九章 施工程序 403

第一节 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403

第二节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03

第三节 施工技术管理、操作和验收 404

第四节 编制基本建设工程的概、予算 405

第五节 签订施工合同 406

第六节 工程竣工验收 407

第十一篇 典型建筑 408

第二节 一般民房 409

第一节 贫民房 409

第一章 居民建筑 409

第三节 新形民居 410

第二章 别具一格的特殊建筑 411

第一节 万家庄梁氏庄园 411

第二节 华侨别墅 414

第三节 埠口宾馆 416

第四节 汪疃影剧院 417

第五节 文登石油公司加油站 418

第六节 文登县商业综合公司 419

第七节 昆嵛山电视转播台 420

第十二篇 人物 422

第一章 能工巧匠 422

第二章 优秀设计 431

第三章 模范人物 434

第四卷 风光名胜 439

第一节 文登旧十景 441

第一章 文登十大景 441

第十三篇 风光与古迹 441

第二节 文登新十景 443

第二章 自然风光 445

第一节 昆嵛山 445

第二节 万石山 452

第三节 三瓣石 453

第四节 王母娘娘洗脚盆 455

第五节 玉兰花 455

第六节 碧海沙丘 456

第七节 四月雪 456

第三章 古迹遗踪 456

第一节 文山 456

第二节 无染寺碑 461

第三节 月芽石刻 462

第四节 东华宫 462

第六节 柘阳寺 464

第五节 朝阳洞遗址 464

第七节 县城外诸寺观考略 467

第十四篇 革命遗迹 469

第一章 革命纪念地 469

第一节 天福山起义遗址 469

第二节 老蜂窝 475

第一节 宋村烈士塔 477

第二节 三家庄烈士塔 477

第二章 革命烈士纪念塔 477

第三节 葛家烈士塔 478

第四节 蒿片烈士塔 478

第五节 祝家泊烈士塔 479

第六节 口子后烈士塔 479

第五卷 大事记及重要资料辑存 481

第十五篇 大事记 483

第十六篇 重要资料辑存 506

编后记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