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487
第二部 帝国与国家 487
第五章 内与外(一):礼仪中国的观念与帝国 489
第一节 礼仪、法律与经学 489
1.世界观转变的“内在视野” 489
2.今文经学与乾嘉学术 492
3.《春秋》在清代经学中的位置 498
4.孟、荀与今古之辨 505
5.礼、法与权 510
6.礼仪、德刑与王朝政治 513
第二节 今文经学与清王朝的法律/制度多元主义 519
1.宫廷政治,还是合法性问题? 519
2.蒙元王朝的合法性与公羊学 522
3.满清王朝与中国王朝的法统 534
4.长城的象征意义及其历史转化 543
5.帝国的法律/制度多元主义及其内在矛盾 548
第三节 今文经学与清王朝的合法性问题 551
1.奉天法祖与“大一统” 551
2.“二伯”与“宗文王” 559
3.“讥世卿”与王朝政治的内在矛盾 565
4.“别内外”:外部关系的内在化与“中国”概念的再定义 569
5.“大一统”之礼序与夷夏之相对化 573
第四节 大一统与帝国:从礼仪的视野到舆地学的视野 579
1.大一统、礼仪中国与帝国 579
2.封爵之虚化、郡县制与无外/有外的帝国 585
3.舆地学的视野与帝国内外关系的转化 590
4.西北规划与“海洋时代” 603
第六章 内与外(二):帝国与民族国家 609
第一节 “海洋时代”及其对内陆关系的重构 609
第二节 作为兵书的《海国图志》与结构性危机 619
1.从东汉回向西汉 619
2.从西北到沿海 624
3.以“守”为攻 630
4.以陆战对海战 632
5.知识、军事与贸易 636
第三节 朝贡体系、中西关系与新夷夏之辨 643
1.以谁为中心:西方,南洋,还是中国朝贡体系? 643
2.南洋内部的中西关系 653
3.世界范围内的夷夏问题 658
4.英国经济或欧洲资本主义崛起的秘密 665
5.“合省国”的政治结构与大一统的想像 671
6.历史预见与现代性的逻辑 675
第四节 主权问题:朝贡体系的礼仪关系与国际法 679
1.朝贡、条约与对外关系 679
2.国际法与主权 695
3.《春秋》、《周礼》与国际法 707
4.丁韪良的“古代中国的国际公法” 710
5.“列国之势”、民族—国家与重建儒学的世界图景 721
第七章 帝国的自我转化与儒学普遍主义 737
第一节 经学诠释学与儒学“万世法” 737
第二节 克服国家的大同与向大同过渡的国家 744
第三节 《大同书》的成书年代与早期康有为的公理观 753
第四节 作为世界之治的“大同” 765
1.具体的叙述与普遍的叙述 765
2.历史的叙述与科学的叙述(种族主义的知识基础) 768
3.帝国之兵书与世界大同之治 772
4.国家主义与社会主义 777
第五节 经学、孔教与国家 782
1.大同与国家、皇权与民权 782
2.《新学伪经考》 793
3.《孔子改制考》 804
3.1 封建与一统 804
3.2 三统说与孔子之王制 810
3.3 三世说与对皇权中心主义的超越 815
第六节 从帝国到主权国家:“中国”的自我转变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