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年金计划设计与制度创新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殷俊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73224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理论。主要研究年金保险基金的性质、发展空间、制度框架及其运营的经济与政策环境等。第二,企业年金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体系。主要研究企业年金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体系的框架及法律规范。第三,中国企业年金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主要研究企业年金保险基金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年金保险基金运营模式选择,以及对基金运营机构的管理。第四,中外企业年金制度的比较。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

第二节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4

一、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研究 4

二、企业年金制度中的权益问题研究 5

三、企业年金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研究 6

四、探讨企业年金制度的模式 6

五、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7

六、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趋势研究 7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8

一、主要研究内容 8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10

第二章 企业年金制度的理论探讨 12

第一节 年金制度的内涵分析与若干重要概念的界定 12

一、年金制度的概念 12

二、年金保险与年金契约 14

三、企业年金及其性质 15

第二节 企业年金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动因及面临的风险分析 24

一、企业年金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24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企业年金制度 29

三、企业年金制度面临的风险分析 32

第三节 企业年金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34

一、老年生活保障与发展企业年金 34

二、经济发展与企业年金 35

三、政府财政负担与发展企业年金 36

四、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年金 36

第四节 中国发展企业年金制度的基础 36

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企业年金发展 37

二、公共年金替代率逐步降低与企业年金发展 38

三、政府在企业年金发展中的作用 39

第三章 企业年金计划品种与设计 41

第一节 货币购买年金计划与储蓄年金计划 41

一、货币购买年金计划 41

二、储蓄年金计划 45

第二节 利润分享年金计划与员工持股计划 49

一、利润分享年金计划 49

二、员工持股计划 52

第三节 403 (b)计划与个人退休安排 55

一、403 (b)计划 55

二、个人退休安排 58

第四节 其他几种年金计划 63

一、基奥计划 64

二、简化的员工年金计划 65

三、员工储蓄激励计划 67

第五节 混合型年金计划 68

一、DB型混合年金计划 68

二、DC型混合年金计划 70

第六节 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 72

一、各种年金计划的比较 72

二、影响年金计划选择的设计要素 76

三、年金计划设计的条款 80

四、年金计划对参加者的资格要求 80

第四章 企业年金管理制度架构 82

第一节 世界各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宏观管理体制对中国的启示 82

一、欧洲福利国家年金保险制度的改革 83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年金制度 85

三、美国退休年金制度 89

四、日本企业年金制度 92

五、几种企业年金管理制度的比较 96

第二节 在公共年金制度框架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99

一、年金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00

二、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应选择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管理模式 101

第三节 中国企业年金管理制度模式设计 105

一、企业年金制度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及职能 105

二、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模式 111

三、账户管理模式 116

四、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117

第五章 企业年金运营模式的选择 119

第一节 企业年金的类型与运营模式 119

一、年金计划类型及选择 119

二、企业年金的三种运营模式 121

第二节 企业年金基金的组织形式 122

一、按法律形式分 122

二、按成员范围分 123

三、按缴款方式分 124

第三节 企业年金的运营原则与精算原理 125

一、运营的原则 125

二、固定受益型年金的缴费率的精算原理(按工资比例提取) 126

第四节 年金管理公司的运营风险约束机制 131

一、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的选择 132

二、受托人的责任约束与年金资产安全 133

第五节 企业年金运营的过程分析 134

一、企业年金缴费模式的选择 134

二、企业年金运营的管理成本分析 137

三、年金积累与支付阶段 142

第六章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与资本市场发展 146

第一节 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相关性分析 146

一、中国年金保险基金规模与投资状况分析 147

二、世界年金保险制度金融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59

三、企业年金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对现有格局的影响 163

第二节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行为的约束 174

一、企业年金的性质对其投资行为的约束 174

二、资本市场对企业年金的约束 179

第三节 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均衡理论 188

一、投资风险与收益 188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企业年金投资 192

第四节 企业年金在资本市场的绩效与投资策略 198

一、企业年金绩效评价方法 198

二、企业年金指数化投资策略与中国的实践 203

第七章 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制度 214

第一节 企业年金会计的基本理论 214

一、企业年金会计与会计主体 214

二、企业年金基金会计的基本目标 216

三、企业年金基金会计要素 217

四、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基本假设 219

五、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基本原则 220

第二节 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223

一、企业年金会计的核算主体——企业 223

二、企业年金会计的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 224

三、企业年金计划类型与会计核算 225

四、企业年金会计处理方法:专设“应付养老金”科目 228

五、企业年金会计信息披露 228

第三节 企业年金负债的会计处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229

一、权衡理论与年金计划举办企业负债率偏低问题 230

二、企业负债率偏低的解释 232

三、企业年金计划的偿付责任与企业负债 233

四、企业年金负债合并与企业边际税率调整 236

第八章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 241

第一节 企业年金的政府监管概述 242

一、政府监管人的职能 242

二、政府监管的方式 243

三、政府监管的内容 243

四、政府监管的实施 244

五、政府监管原则 245

第二节 中国企业年金的监管制度及框架建议 247

一、中国企业年金监管框架选择 247

二、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效率与市场化监管手段 248

三、企业年金基金制度与政府管制 249

第三节 政府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监管 250

一、受托人的投资行为监管 250

二、企业年金受托管理人的评价标准 253

第九章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改革 255

第一节 中国年金保险积累模式的选择 255

一、年金保险金三种积累模式及特点分析 255

二、中国年金保险应选择部分积累模式 257

第二节 中国年金保险制度积累模式的改革 259

一、结余型部分积累模式向综合型部分积累模式转变 259

二、优化积累模式内部结构与有效控制转制成本 260

第三节 中国年金制度改革方向是优化宏观积累模式结构 263

一、微观积累模式与宏观积累模式 264

二、改革年金保险管理体制与优化年金保险宏观积累模式结构 266

第四节 年金保险制度的偿付能力与企业年金制度发展 269

一、偿付能力是年金保险制度经济功能的体现 269

二、偿付能力是年金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71

三、适度的偿付能力是社会总效用最大化的要求 273

四、对中国公共年金偿付能力的评价 275

第十章 企业年金计划与税收政策 277

第一节 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待遇 277

一、企业年金计划税收政策的作用与目标 277

二、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优惠模式 279

第二节 中国企业年金计划中的税收政策 280

一、中国企业年金计划相关的法律规定 281

二、中国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分析 281

三、中国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282

四、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政策目标和应遵循的原则 283

五、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 284

第三节 中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设计 285

一、税收优惠模式 285

二、缴费的额度和缴费的可免税限额 286

三、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年金计划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限制性要求 287

第四节 美国401 (k)计划的税收政策分析 289

一、美国早期的企业年金计划CODA 289

二、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化 294

三、美国401 (k)计划形成与发展 296

四、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税收政策变化的本质 300

第五节 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政策效应 301

一、不同税收政策下的企业年金计划收益 301

二、企业年金计划税收政策的成本及其控制 304

第十一章 企业年金计划与企业管理 313

第一节 企业年金计划与企业员工流动性分析 313

一、企业年金计划与员工流动 313

二、模型框架与假设 315

三、企业员工的理性选择分析 318

四、员工流动性分析的结论 327

第二节 企业治理机制下的企业年金计划设计 328

一、企业治理机制的特征与作用 328

二、体现企业治理机制特征的企业年金计划设计 331

三、企业治理机制变化与企业年金计划重构 335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342

参考文献 353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