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前言 1
序(唐明邦) 3
导言什么是易学及其研究方法 7
上篇 易学源流 17
一、《太极图》和·《推背图》的故事 19
二、古代中国的二进制 22
三、连山·归藏·周易 25
四、河图洛书之争 28
五、时间与空间的统一 32
六、干支·五行与阴阳学说的结合 34
七、太极原理 38
八、先天易与后天易·卦序发展的三个阶段 43
九、易学与系统论 54
十、《老子》·《易传》·《黄帝内经》 58
十一、汉易象数学·京房八宫 62
十二、魏伯阳与《参同契》 71
十三、义理与象数·王弼扫象 74
十四、陈抟与宋易 78
十五、古代易学史的最后一个高峰 80
十六、杭辛斋与近代易学的兴起 82
中篇系统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举例—— 84
十七、六十四卦的总体结构 85
十八、“乾坤其易之缊邪” 92
十九、“否、泰,反其类也” 97
二十“水火不相射” 100
二十一、“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103
二十二、雷风相薄山泽通气 106
二十三、男女与损益之道 109
二十四、人体科学的最初萌芽 113
二十五、十二消息卦证明辩证法三大规律实际上是一个规律 119
二十六、天根·月窟“七日来复” 122
二十七“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126
二十八、洪水与日蚀 129
二十九、大畜·小畜 133
三十、靠天吃饭,保卫丰收 136
三十一、市场经济的最早萌芽 139
三十二、治蛊之道 142
三十三、九德卦与精神文明 146
三十四、“履和而至”,“谦尊而光” 151
三十五、“井通而困相遇也” 155
三十六、处困之道 158
三十七、革故鼎新 161
三十八、光明与黑暗的对立 165
三十九、差异就是矛盾 169
四十、妇女的命运 172
四十一、大过与小过 174
四十二、颐养之道 178
四十三、中孚·中复·中行 180
四十四、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 184
四十五、相似性·对立与联系 188
四十六、“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190
四十七、元亨利贞·吉凶悔吝 192
四十八、《杂卦传》与《序卦传》的比较研究 195
下篇 易理妙用 200
四十九、实践是从已知求未知的基本方法 201
五十、易学与数术 205
五十一、刘子华与天文学 208
五十二、薛学潜与物理学 210
五十三、遗传密码 212
五十四、飞蝶·外星人·宇宙空间的探索 213
五十五、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215
五十六、我与气功 217
五十七、人体特异功能 220
五十八、绘画与书法 223
五十九、命理学初步 226
六十、相学一瞥 236
六十一、堪舆学的命运 237
六十二、善易者不卜 240
六十三、普及易学知识 244
六十四、易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246
一九九八年版的两个后记 248
附录 251
一、中国哲学史学习、研究提要 251
二、《古易新编》的基本观点 255
新版后记 264
参考书目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