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6卷 1996》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桂华责任编辑
  • 出 版 社: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

目次 1

第一类 地震观测方法与技术 1

利用观测台阵研究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 谢礼立 1

华北、东北强震固定台网建设 李沙白 2

短周期三分向地震计研制 王家行 3

中强震加速度计研制 王家行 4

固态存储智能地震记录分析系统 王家行 5

强震流动观测 高光伊 6

CDSN维修中心(NMC)二期改造配套 周公威 7

GM-2磁通门磁力仪传感器改造研究 周勋 8

大地电磁局部三维畸变的分离和一种新的三维模型技术 赵国泽 9

大地电磁静效应的消除和三维模型技术的研究 赵国泽 10

NG-1000型3He/4He同位素比值质谱计研制和应用 孔令昌 11

大地电流仪的研制和应用 孔令昌 12

断层气用于地震短临预报的观测研究 车用太 13

太平庄井技术改造与优化 李祥根 14

重力、形变和应变研究 陈益惠 15

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总协调 庄灿涛 16

数据采集器及配套设备的研制 庄灿涛 17

石英水平摆电量化传感器的完善与实用化 冯海英 18

水位测量仪器输出接口技术改造 宁立然 19

东三旗地磁观测室改造 鲍振纲 20

数字前兆遥测试验系统 付子忠 21

光纤应变传感器测量方法研究及对地震预报工作的意义 高德禄 22

超宽频带数字地震仪 蔡亚先 23

便携式宽频带地震仪研制 蔡亚先 24

自动水位仪的数字化改造研究 李晓静 25

石英伸缩仪的完善 吕宠吾 26

中国地球潮汐台网观测指导、技术管理、跟踪服务 陈德福 27

全国地壳运动GPS监测网的建设 游新兆 29

华北地区重力复测与地震分析预报研究 范文 30

工作区地壳上地幔构造及速度结构探测研究 张先康 31

胜利油气区宽角反射、折射法地震勘探 张先康 32

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方法研究 张先康 33

地震前兆测量方法的设计与选择 刘文义 34

关于Ni002水准测量精度的研究 胡斌 35

线性度方法在前兆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吴国有 36

第二类 地震孕育环境和条件 37

地震活动性图象的动力学模式研究 许绍燮 37

工作区地壳上地幔构造及速度结构探测研究 王椿镛 38

工作区范围内潜在震源区危险性预测 王椿镛 39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地震震源过程的研究 林邦慧 40

中国大陆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图象和动力学研究 汪一鹏 41

小江活动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和断裂分段性研究 汪一鹏 42

板内不同断裂相互作用与活断裂滑移机制研究 向宏发 43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定量地貌学与活动断裂分段研究 韩竹君 44

全球三大构造系统的特征及其现今动力学解释 马宗晋 45

天体位置与大地震的关系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杜品人 46

岩石脆-韧性转换变形与地震成因关系的研究 史兰斌 47

郯庐断裂带中段地热场与地热应力场的研究 吴乾蕃 48

燕山震区地壳层-块构造变形系统与现代运动综合研究 郑炳华 49

不同构造单元内部及边界断裂CO2释放规律研究 林元武 50

华北东部强震孕育区物质组成及其转化特征与规律的研究 顾芷娟 51

正断层持久性段落边界研究 程绍平 52

邢台震源区及相邻地区上地幔电性和热结构探测研究 张木生 53

断层活动方式的微观标志研究 张秉良 54

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一期构造运动方式变化的研究 丁国瑜 55

地壳运动Ⅲ型指标与地震动力源 黄秀铭 56

活动断裂定量研究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张培震 57

延怀盆地活动断裂地质填图与浅层探测 方仲景 58

活动断层的段落类型及其与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的关系 冉勇康 60

不同类型活动断裂古地震标志和滑动速率及其年代学对比研究 邓起东 61

北天山活动断裂1∶5万地质填图和活动逆断裂与活动褶皱关系 邓起东 62

延怀盆地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精细速度结构探测研究 刘启元 63

红河断裂带1∶5万活断层填图和分段性研究 虢顺民 64

云南普洱中强震群活动构造运动机制研究 计凤桔 65

剪切带应变不稳定与大陆浅源地震成因 张家声 66

内蒙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与地震 李志义 67

河套断陷活动断裂的运动性质与地震关系 李志义 68

中国东南部上地幔的热结构及其岩石圈动力学意义 林传勇 69

华东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构造与地震关系的综合研究 马宗晋 70

华北地台三维地质结构与地震活动性 马杏垣 71

拉分区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和部位 曹忠权 72

海原活动断裂主要活动段晚第四纪重复破裂特征的细研究 冉勇康 73

山西高原恒山和六棱山两北麓断裂作用的非线性特征研究 徐锡伟 74

浅源地震发震条件研究 胡平 75

延怀盆地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热结构及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刘若新 76

中国东部上地幔富铝矿物相变及其意义 樊祺诚 77

断层泥显微结构特征与断层滑动方式关系的研究 张秉良 78

我国大震(M≥7.0)孕育过程中的环境因子效应 王湘南 79

断层泥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在活断层研究中的意义 张秉良 80

北京地区地壳二维深度构造的研究 马林 81

我国大陆强震构造带的分段性及其危险性评价 傅征祥 82

华北张性构造区主要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万)和综合研究 刘光勋 83

山西省忻定盆地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万)和综合研究 刘光勋 84

山西口泉断裂古地震研究 阎凤忠 85

由井壁崩落估算水平主应力量值的研究 张彦山 86

西秦岭东部地区断裂滑动、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研究 刘锁旺 87

长江三峡地区地应力场问题的研究 高士均 89

断层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及其梯度变化的研究 李瑞浩 90

华中及邻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原则和方法研究 李安然 91

湖北省2005年前中强地震区预测图及说明书 李安然 93

滇西试验场区地壳密度时间变化与强震孕育关系的研究 申重阳 94

长江三峡工程区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新活动与发震可能性研究 李安然 95

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断裂带现今地壳运动与动力学研究 周硕愚 96

长江三峡工程南北向人工地震剖面探测 陈步云 97

利用空间技术进行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研究 王琪 98

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研究 王琪 99

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带现今地壳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赖锡安 100

地壳波浪运动对中国西部地震的触发作用 张伯宏 101

鲜水河断裂带(1∶5万)活断裂地质填图 李天绍 102

安宁河断裂1∶5万地质填图及综合研究 王新民 104

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与动力机制研究 朱景春 105

第三类 地震预报研究 106

近期强震危险区及其未来地震强度定量化判定新方法研究 王碧泉 106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前兆特征及机理研究 毛桐恩 108

地震序列的分类和震后趋势的早期判断方法和指标的研究 吴开统 109

利用数字化测震资料提取地震中短期预报指标的方法研究 马云生 111

地震序列的动态追踪和新的短临预报方法的研究 朱传镇 112

前震和前震序列的研究 朱传镇 113

分离局部测点地磁日变化内外源场的新方法研究 任熙宪 114

中期地震预报智能系统 王碧泉 115

环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我国强震活动的关系 马宗晋 117

北京地区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预报与研究 朱清钟 118

首都圈地区水化监测预报及太平庄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研究站建设 张培仁 119

京棉二厂井溶解气及塔院井逸出气的观测研究 范树全 120

地震活动的信息有序过程研究及其应用 徐道一 121

华北第四纪火山作用与地震的关系 陈孝德 122

单项前兆时空分布(场)的物理机制与物理模式 车用太 123

地下流体多测项动态的内在联系及其映震机制研究 车用太 124

我国若干大型地震带地震趋势的构造物理方法预测研究 王绳祖 125

用北京地面站卫星图像研究华北构造活动信息和大震中期预报 李建华 127

首都圈地区断层气监测预报研究 王基华 128

卫星热红外地震短临前兆研究 强祖基 129

确定潜在震源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应用—倾向滑动断裂的分段准则 张培震 130

地震前兆资料与地震短临预报 徐好民 131

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原则和方法 张裕明 132

潜在震源区专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张裕明 133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危险性地球化学判据的综合研究 高文学 135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比值分布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地震前兆综合研究 朱克文 136

水化、水动态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判定方法研究 张炜 137

用诱触发因素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研究 刘德富 138

地震序列类型及震后趋势早期判断方法研究 刘蒲雄 139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尹祥础 141

我国大陆7级大震中期预报定量化判据指标体系研究 高旭 142

首都圈地震中期前兆异常特征及其预报定量化指标的综合研究 吕培苓 142

首都圈半年至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地点的预测研究 孙士宏 146

地磁中期预测模式建立及其应用 卢振业 147

地震大形势与强震追踪研究 高旭 148

首都圈强震追踪方法研究 李淑恭 149

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 邓明德 150

机器发现和时序分析在地震前兆异常信息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郑文衡 152

应用分形分维理论研究地震前兆场动态特征 吴云 153

地震活动时空强多维分布的自仿及其分形 吴云 155

长江三峡水库与毗邻的清江隔河岩水库诱发地震类比及预测研究 高锡铭 156

形变、应变前兆标志体系及追踪分析方法 吴翼麟 157

GPS在地壳形变测量与地震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赖锡安 158

固体潮水平分量振幅因子异常多维分析系统及震兆判定 吴静 159

中国东南部地区中等地震的前兆特征及中期预测能力的评估 高锡铭 160

具有时空记忆性的地震危险分析理论研究 龚平 161

形变综合信息与地震预报要素对应规律的探讨 赵诚 162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整体大地测量与地震预报研究 贾民育 163

孕震系统图像动力学及前兆分布、演化与成因 周硕愚 164

潮汐观测序列的动态稳健预测模型及时变参数谱特征研究 李辉 165

鲜水河断裂地壳形变时空动力学特征与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 杜方 166

西南地区(云南部分)水位水化短临标志体系研究 万登堡 167

响应因子和形变短时突变信息短临预报方法研究 何翔 168

云南及邻区近期强震危险区定量化指标研究 罗平 169

震后异常与新地震异常的识别方法研究 陈立德 170

云南地区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研究 陈立德 171

强震危险区应力场环境动态分析与近期危险性预测 王绍晋 172

场源前兆差异性 石绍先 174

新的前兆手段和分析方法的实验 石绍先 175

工程地震场地实验方法的研究 刘曾武 176

第四类 地震实验研究 176

北京市典型房屋抗震性能的实验研究 张敏政 177

工程结构破损检测方法 黄万春 178

三向地震模拟振动台研制 胡宝生 179

高耸结构探伤方法研究 尚久铨 180

高耸塔结构动力特性的监测与分析 于双久 181

冰荷载的实验研究 蔡之瑞 182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研究 赵威 183

震磁电模拟实验室系统技术改造 郝锦绮 184

高温高压三轴蠕变实验装置的自动化改造 张流 186

典型地幔岩流变特征的实验研究 张流 187

地震前兆场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张流 188

利用钻孔温度数据反演长期地表气温变化方法的研究 祖金华 190

用裂变经过法测定活断层的活动年龄及断层热历史 王庆隆 191

断层石英ESR讯号复零效应研究 陈以健 192

我国大陆地区强震构造条件及地震孕育过程的模拟研究 王春华 193

太行-五台晚太古花岗岩类成因与陆壳演化 吴宗絮 194

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配套改造 马瑾 195

多通道低频宽动态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配套 刘力强 196

北京地区中下地壳岩石组成速度结构的研究 张友南 197

北京-大同断陷盆地带全新世构造变形年代学研究 卢演俦 198

断层物质40Ar/39Ar.FT测年及断层活动期和热历的研究 王庆隆 199

断层摩擦滑动本构关系及地震成核的实验研究 马胜利 200

100吨伺服控制加载机的改善及50吨横向加载装置的配置 马胜利 201

典型构造活动引起的物理场时空演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马瑾 202

延怀盆地及邻区地壳应力场分布计算研究 宋惠珍 203

邢台地震震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宋惠珍 204

新年代学实验室技术改造 卢演俦 205

MDD模式及对西藏高原南部抬升的年代学制约 陈文寄 206

淤泥类有机碳样品不同化学组分14C年龄对比及可靠性评估 彭贵 207

地下流体气化模式及其在孕震发震过程中的作用 鄂秀满 208

电磁辐射频谱与地震关系研究 关华平 209

井下潮汐倾斜仪定向反演 郗钦文 210

地震预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周胜奎 211

微震活动的强震预报实验 刘祖荫 212

滇西实验场地震预报研究科学总结和场区短临预报指标与方案 刘祖荫 213

第五类 地震理论研究 215

用强震记录分析场地构造 郭玉学 215

用强震观测方法研究局部场地构造对地震动的影响 张晓志 216

长周期设计地震动研究 谢礼立 217

时域局部人工边界及其在土-结构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关慧敏 218

地震半确定性震源模型及强地震动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 金星 219

计算机波动仿真预研究 廖振鹏 220

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移的机理与预测 王绍博 221

三维显式有限元波动程序的编制与应用 杨柏坡 222

复杂场地上结构地震反应的研究 杨柏坡 223

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的动力可靠度分析方法的研究 赵衍刚 224

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动态分析方法 尹之潜 225

连拱桥多点地震输入的地震反应研究 伍国周 226

结构抗震分析中阻尼问题的理论与数值研究 朱镜清 227

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中基础方法研究 冯启民 228

长结构在地震多点多维输入下的反应 王前信 229

高层砌体建筑非线性地震反应全过程分析方法数值计算 秦文欣 230

城市震害时空序列的系统工程研究 赵振东 231

结构地震反应混合控制理论的研究 齐凯 232

考虑土层液化双重作用房屋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石兆吉 233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的研究 张克绪 234

复杂形状地下孔洞绕射研究 袁一凡 235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基本理论研究 韩林海 236

结构矩阵分析中摄动理论在抗震计算中应用 张其浩 237

中高层底框架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研究 夏敬谦 238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谢礼立 239

城市灾害预测和综合防御对策及其在示范城市应用研究 杨玉成 240

砖混结构基底限位滑移隔震 王前信 241

海底淤泥流变性质对海洋工程地震作用环境的影响 朱镜清 242

自由表面任意圆弧不规则边界SH波散射问题解析研究 袁晓铭 243

液化对桩承建筑物体系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 陈国兴 244

桩基贯入过程力学机理与仿真研究 赵振东 245

利用CDSN宽频带远震体波记录研究地壳介质各向异性 姚陈 246

利用宽频带远震P波波形研究中国大陆的岩石圈速度结构 刘启元 247

多种前兆时空分布成因板内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研究 梅世蓉 248

中国大陆某些地震前兆和变形事件的对比研究与变形模型分析 张肇诚 249

地震重点危险区内介质物理参数的动态检测分析及反映危险性发展过程特征参数的动态追踪的物理判据研究 卓钰如 250

华北北部地震前兆综合解释模型研究 梅世蓉 252

华北北部地震前兆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及其物理解释 张肇诚 254

利用区域性和近震源长周期波形资料反演中强地震矩心矩张量(CMT)的研究 王志秋 256

地下流体与地电的地震前兆特征的内在联系及机理研究 王铁诚 257

地下水逸出气氡微动态变化机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张炜 259

在强震概率增长时空域预测中模式识别的应用基础研究 黄德瑜 261

不均匀介质中各类前兆成因机制及综合物理机制的研究 钱家栋 263

地震面波波场和地壳上地幔结构的联合反演 黄忠贤 264

北京南口山前断层活动性研究 车兆宏 265

地震学中的非线性方法 郑文衡 266

中国东南陆相和相邻海沟岛弧系 邵占英 267

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地下水渗流效应的研究 刘鼎文 268

以固体潮观测弹性参数作孕震力学过程的时空演化研究 张雁滨 270

地表潮汐应变响应比对震源演化过程的前兆响应特征研究 张雁滨 271

亚洲中部地区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方盛明 273

利用地震测深资料反演岩石圈速度分布和界面位置 李松林 274

渤、黄海地震空间分布的集群分析 赵根模 275

局域积能振荡和华北地区强震孕育发生过程的相似性研究 郑熙铭 276

地震观测系统高阶脉冲标定研究 黄敏 278

鲜水河断裂带的古地震及破裂分段研究 韩渭宾 279

四川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其附近地壳结构研究 韩渭宾 280

西南地区多层次动力过程与强震活动研究 王绍晋 281

震源过程模型及前兆场研究 苏有锦 282

我国一般民用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的建立、改进与完善 杨玉成 283

第六类 地震灾害预测与评估 283

我国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震害预测数据库的建立 杨柳 284

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建筑物动态易损性模型研究与建立 陈有库 285

中高层配筋砌体易损性分析研究和震害评估标准的建立 夏敬谦 286

建立华北北部几类主要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矩阵 尹之潜 287

工作区地震经济损失分析研究 李树桢 288

中国华北北部建筑物地震损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赵直 289

高层建筑易损性分析和震害评估标准 李树桢 290

震害评估综合方法及预测结果检验 李树桢 291

生命线系统的震害评估方法研究 熊占路 292

生命线网络系统易损性分析及模型建立 冯启民 293

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预测数据库方法研究及建立 冯启民 294

工作区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朱葳 295

重要结构物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冯启民 296

十年尺度中国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尹之潜 297

动荷作用下海底地面破坏预测 王治琨 298

生命线系统设施易损性、功能损失和功能恢复过程研究 邹其嘉 299

中国大陆地震灾害范围的统计研究 王健 301

地震人员伤亡评估系统 程家喻 302

震害遥感快速调查 杨哲 303

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区特征研究和划分标准建立特殊条件(沿海及黄土地区)震害特征研究 朱海之 304

长白山天池火山再次大喷发危险性研究——岩浆囊探测研究 刘若新 305

长白天池火山公元520~1000年间大喷发的火山学研究 刘若新 306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的概率法分析及极近场地面运动的研究 杨清源 307

城市震害地质环境类型及质量评价 高振寰 308

中国南方的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作为灾变事件的纪录和解释 徐道一 309

震害预测方法与数据库的建立 杨满栋 310

首都圈半年至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地点的跟踪预测研究 车兆宏 311

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调查评估与减灾辅助决策 谢广林 312

延怀盆地大震危险性分析研究 刘昌铨 313

西安市区地质灾害的致灾特征与灾情评估 于建民 314

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鄂旗第四纪火山 徐亚勤 315

我国大陆2005年前滇黔强震危险性预测 韩新民 317

第七类 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 319

确定设防标准的方法 谢礼立 319

设防标准研究中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 周雍年 320

复杂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杨柏坡 321

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 李小军 322

强地震动场的工程预测 廖振鹏 323

地震区划方法的改进与检验 陶夏新 324

乡镇房屋抗倒措施的研究 丁世文 325

新型节能房屋的抗震及抗倒塌研究 黄泉生 326

高层建筑抗震实用分析研究 孙景江 327

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计算方法及减震研究 张其浩 328

水箱减振装置 张敏政 329

铅挤压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 张敏政 330

二次结构减震设计 王云剑 331

华北北部工作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 李树桢 332

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抗震设防标准 李树桢 333

地下管道抗震实用性分析方法 冯启民 334

大型水电站地震可靠性分析 朱葳 335

有附属结构系统地震反应的实用分析方法 朱镜清 336

基底滑移摆隔震方法的研究 赵威 337

桥梁隔震设计方法 赵振东 338

饱和砂土地基地震稳定性分析和减灾措施 门福录 339

基础垫层隔震方法 张克绪 340

土层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的选取 袁一凡 341

诱发地震研究的总结 胡毓良 342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稳定性与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的深化研究 胡毓良 343

断层的韧脆转换机制及剪切动力作用形成的金矿研究 杨主恩 344

土层地震反应的随机分析 曾心传 345

用人工地震波研究地面地震动衰减特征 秦小军 346

关于建筑物沉降监测问题的研究 田康 347

第八类 地震服务和资料资料服务 348

强震记录数据处理与出版 胡成祥 348

强震观测数据库 周雍年 349

核爆破强震观测资料分析 胡成祥 350

场地评定与设计地震动参数规范 谢礼立 351

地震烈度定量标准 陈达生 352

地震区划数据库和知识库 陶夏新 353

《唐山大地震震害》英文版 谢礼立 354

基础资料及历史地震目录的编制 汪素云 355

数字化地震数据应用研究 牟惟莉 356

CDSN数据网及管理系统建设 周公威 357

CDSN软件解析 牟其铎 358

地震矩张量反演在地震报告中的应用 刘瑞丰 359

速报图集的出版 张少泉 360

中长期地震预报数据库-活断层数据库 李建华 361

中国大陆地区活动断裂数据库研究 邓起东 362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管理系统的研制 陈棋福 363

全国地震通信网完善 廖斌 364

地震监测地理信息系统 王愍 365

地震编目地名自动检索及震级归一化研究 薛峰 366

《中国震例》编写评审 张肇诚 367

全国地震台站(网)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田丰 368

地震破裂的细过程研究 郑治真 369

高精度GPS观测资料分析软件研究 吴星华 370

机关管理软件研制 葛林林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