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建置沿革 1
第一章 古导江铺的建置 1
第二章 新场、聚源的得名 1
第三章 清代的建置沿革 1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建置沿革 2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置沿革 2
第二篇 地理 4
第一章 位置、疆域 4
第二章 地貌、水系 4
第三章 土壤 5
第四章 气候 5
第五章 物产 6
第六章 自然灾害 7
第七章 大队及主要地名 7
第八章 人口 10
第三篇 政治 17
上篇 17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17
第一节 乡政权机构 17
第二节 乡民代表会 18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 18
第一节 辛亥革命在聚源 18
第二节 防区制和联保制时期的聚源乡 18
第三节 国民党、三青团在聚源的组织 19
第四节 群众的抗暴斗争 20
第五节 中共地下党在聚源的革命斗争 20
第六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聚源乡 21
第七节 解放前夕聚源的政治局面 21
下篇 22
第三章 聚源解放后的政权建设 22
第一节 乡政权机构 22
第二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 23
第四章 建国三十二年的政治 25
第一节 征粮和平息叛乱 25
第二节 建立农民协会 25
第三节 减租退押、清匪反霸 26
第四节 土地改革 26
第五节 抗美援朝 33
第六节 统购统销 33
第七节 肃反、镇反、整风、反右 37
第八节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37
第九节 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 38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9
第十一节 十年内乱 41
第十二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43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及群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45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 45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47
第三节 工会 47
第四节 贫下中农协会 47
第五节 妇代会 47
第六节 工商联合会 48
第六章 民兵建设与政法、民政 48
第一节 民兵武装 48
第二节 治安保卫 49
第三节 司法调解 49
第四节 民政工作 50
第四篇 农业 51
第一章 农业自然条件和发展概述 51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农业 51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农业管理体制 53
第四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4
第五章 农业(种植业) 56
第一节 概况 56
第二节 粮食作物 57
第三节 经济作物 57
第四节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62
第五节 选育、引进和推广良种 64
第六节 化肥的使用 65
第七节 植保工作 65
第八节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革 66
第六章 林业及其它多种经营 66
第一节 林业 66
第二节 栽桑养蚕 67
第三节 花果园 67
第四节 养鱼 67
第五节 养蜂 68
第七章 畜牧业 68
第八章 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 70
第一节 水利 70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72
第九章 农机、沼气 73
第一节 农具改革、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73
第二节 沼气 73
第十章 公社的经营管理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74
第一节 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 74
第二节 农民生活的改善 77
第十一章 建国后聚源乡农业的先进单位和知名人士 78
第五篇 社队企业 79
第一章 民国时期聚源乡的手工业 79
第二章 建国后社队企业的发展 80
第三章 水力发电 80
第一节 黄鹤电站 80
第二节 电管站 81
第四章 农机五金 82
第一节 农机站 82
第二节 五金厂 82
第三节 农具厂 83
第五章 建筑运输 83
第一节 建筑业 83
第二节 运输业 84
第六章 轻工服务 85
第一节 轻化厂 85
第二节 制鞋厂 85
第三节 服装厂 85
第七章 加工酿造 86
第一节 油厂 86
第二节 蚕茧站 86
第三节 贵妃曲酒厂 86
第八章 园艺 87
第一节 园艺场 87
第二节 知青农场 87
第三节 三坝大队果园 87
第六篇 交通邮电 88
第一章 交通 88
第一节 清代的驿道和驿站 8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公路和小道 88
第三节 建国后的交通 88
第二章 邮电 89
第七篇 财贸金融 91
第一章 民国时期聚源的商业 91
第二章 建国后的国营商业和供销社 92
第一节 供销社的建立和发展 92
第二节 供销社的下属机构 93
第三节 粮食局聚源仓库 94
第四节 聚源食品站 94
第三章 财政税收 9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赋税 95
第二节 建国后的财政税收 95
第四章 农村金融 9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金融状况 9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农村合作社 97
第三节 建国后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98
第八篇 教育 100
第一章 清末的私塾、义馆 100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概况 100
第一节 中心国民学校 100
第二节 保国民学校 100
第三章 建国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100
第一节 扫盲教育 10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104
第三节 民办教育 107
第四节 中学教育 107
第九篇 文化和古迹遗址 109
第一章 文化 10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文化概况 109
第二节 建国三十二年来的文化事业 109
第二章 古迹遗址 109
第一节 古导江县遗址 111
第二节 迎祥寺和杨妃池 111
第三节 司马相如墓道碑和聚源场其它庙馆 114
第十篇 医药卫生 116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医药卫生概况 116
第一节 中药店铺 116
第二节 中(草)医生 117
第三节 瘟疫 117
第二章 建国三十二年来的卫生工作 117
第一节 公社医院 117
第二节 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 118
第三节 妇幼保健 118
第四节 卫生防疫 118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18
第十一篇 社会 121
第一章 民国时期聚源的社会概况 121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组织 122
第一节 袍哥、青帮 122
第二节 宗祠 123
第三节 行会 123
第四节 慈善会 123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 124
第一节 旧礼俗 124
第二节 场期、庙会 125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渐形成 125
第十二篇 人物 126
第十三篇 拾遗 134
第十四篇 大事年表 138
编后记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