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中国与中亚篇 3
第一章 “中亚”所指及其历史演变 3
第一节 历史地理之视角:“中亚”范畴按自然地理条件,而不是政治疆域划分 5
第二节 地缘政治之角度:界定范围随时代、利益不同而以渐移改 13
第三节 地缘经济之层面:重“地缘政治”,轻“地缘经济”的理路发生变化 21
第四节 地缘文明之视域:多元文化纷呈与区域文化空间的认同 26
结语 32
第二章 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战略意涵与实践 36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构的历史要素与时代内涵 37
第二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重大抉择 40
第三节 以地缘经济关系为基点,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 42
第四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区安全 46
第五节 合力传承“丝绸之路”文明,构建多元人文交流形式 49
第六节 实践层面面临的难点、问题与协调 52
第三章 中国与中亚:地缘安全视阈下的跨界民族关系 58
第一节 民族政治学与历史地理学视角:考量与定位 59
第二节 我国跨界民族居住区:祖国统一格局的重要地理单元 62
第三节 跨界民族关系:我国民族关系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64
第四节 我国跨界民族居住地方具有丰富的国家认同资源 67
第五节 历史:中国与藩属国协和关系,当今:“和谐周边”之构建 69
第六节 跨界民族居住地方稳定的基础是经济 72
第七节 跨界民族、跨国宗教因素的特定关系与被利用 74
结语 75
第四章 中国与中亚:地区安全化矩阵中的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问题 78
第一节 中亚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类型及其存在性威胁 78
第二节 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特征 83
结语 96
第五章 中国与中亚:新丝绸之路能源战略通道的合作与安全 100
第一节 我国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聚焦点 101
第二节 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成为国家关系的重中之重 103
第三节 能源安全:问题、难点与建议 106
第六章 中国与中亚:边境口岸经济的涉外性特点——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发展鸟瞰 117
第一节 涉外性是口岸经济的本质属性 118
第二节 口岸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119
第三节 口岸政治功能与口岸经济功能相辅相成 120
第四节 跨界民族在口岸经济及跨界区域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122
第五节 口岸经济涉外性发展中的问题与启示 124
结语 127
政治与经济篇 131
第七章 中亚国家移民类型和相关政策盘整与解析 131
第一节 移民类型与表现形式 131
第二节 非主体民族移民潮与国家针对性政策 134
第三节 “命名民族”回归潮与政府优惠政策 139
第四节 劳务移民与社会经济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选择 146
第五节 各国移民政策的调整及其特点 151
结语 156
第八章 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缕析 158
第一节 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关系互动的时代背景 158
第二节 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路径 160
第三节 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中的问题 166
结语 171
第九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关系走向 173
第一节 两国关系紧张化的焦点 173
第二节 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国家关系发展走势 180
结语 186
第十章 国际联军撤兵阿富汗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缘政治地位 189
第一节 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北约撤军阿富汗的关键通道国 189
第二节 美、俄中亚博弈:以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富汗关系为契入点 191
第三节 撤军后的阿富汗时代:乌兹别克斯坦立足维护地区安全 194
结语 196
第十一章 独联体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探析 199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199
第二节 “欧亚联盟”:新的一体化形式 203
第三节 经济一体化:曲折发展 207
第四节 一体化:复杂矛盾的进程 213
结语 217
民族与宗教篇 223
第十二章 20世纪后半叶中亚地区的民族情绪与群众运动 223
第一节 边界领土问题 223
第二节 社会政治条件 227
第三节 文化语言因素 240
第四节 经济形势恶化造成社会动荡和民族关系紧张 244
第十三章 中亚国家的民族关系与地区安全 251
第一节 地缘政治的变化使中亚国家民族问题凸显跨国性 252
第二节 民族、宗教问题相结合、相促发对地区安全构成新型威胁 254
第三节 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插手中亚,冲击地区安全 256
第四节 各民族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平等是国家稳定的基本保障 260
结语 263
第十四章 “颜色革命”与中亚动荡带的民族关系 267
第一节 “郁金香革命”激化民族矛盾 267
第二节 极端主义势力利用宗教问题欲催化政权剧变 274
结语 278
第十五章 中亚国家的宗教情势和宗教非政府组织的特性、走向与政府对策 281
第一节 形成和发展阶段 281
第二节 产生和发展的特性条件 287
第三节 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92
第四节 当局对宗教非政府组织的政策 296
第十六章 “离散族群”:中亚维吾尔人 300
第一节 “迁徙型族群”与“边疆性”分布 301
第二节 族民与国民身份认同的叠合与裂变 306
第三节 “离散族群”:地缘关系的敏感神经 313
第四节 “离散族群问题”的提出与讨论 315
结语 318
第十七章 历史与传承:中亚回族(东干)的文化认同 321
第一节 中亚回族(东干):一个具有独特历史经历的民族群体 321
第二节 平安和谐:中亚回族对伊斯兰文化认同的核心 324
第三节 中原文化:中亚回族身份认同的历史凭证和延续之源 327
第四节 对外“输出”,对内“引进”是中亚回族走向未来的发展路径 329
结语 331
第十八章 民族学视阈下的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斯坦)人及其跨国 332
第一节 族名:词源学的考释 333
第二节 历史:文献学的解读 336
第三节 人物:口述史的佐证 340
第四节 跨国:地缘关系的变化 343
第十九章 民族认同与族际关系: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哈萨克人的凝聚与变迁 348
第一节 俄罗斯联邦阿尔泰共和国哈萨克人的来源与分布 349
第二节 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哈萨克人的民族认同 353
第三节 哈萨克人的族际关系 356
结语 359
第二十章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民族政策取向:从“主体民族化”到“国家民族”之构建 362
第一节 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特点 363
第二节 民族政策取向:从“主体民族化”到“国族”的构建 385
第三节 民族语言政策:从国内政治化到国际化理念之演变 395
第四节 民族宗教政策:开放性、宽容性和多元宗教对话 402
第五节 民族政策运行体系:各民族政治协商制度 411
结语 417
历史与文化篇 425
第二十一章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俄文述作关于新疆历史和人文研究叙事模式探析 425
第一节 民族学思想理论视野下的新疆历史地理和人文研究 425
第二节 从信古到释古是俄国学术界新疆历史研究的突出特点之一 428
第三节 历史地图学方法的引入为新疆史研究提供了多维性可视域 431
第四节 历史档案和文物典藏折射新疆历史研究的专题性和多元性 434
结语 436
第二十二章 中亚史前文化的开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443
第一节 “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 443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445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450
第四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458
第二十三章 中亚卡拉苏克文化:史前东西民族的迁移运动 464
第一节 卡拉苏克文化代表之来源 464
第二节 卡拉苏克文化之本原 469
第二十四章 中亚的安德罗诺沃、楚斯特和埃拉坦文化 473
第一节 安德罗诺沃文化 473
第二节 楚斯特文化 478
第三节 埃拉坦文化 483
第二十五章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阿尔泰历史文化研究走势 487
第一节 历史回顾 487
第二节 现状探析 488
第三节 前景展望 493
第二十六章 丝绸之路中亚路段巴克特里亚艺术中的佛教成分 495
第一节 贵霜王朝征服之前的巴克特里亚艺术 495
第二节 贵霜—巴克特里亚时期佛教艺术的传播 497
第三节 巴克特里亚—吐火罗斯坦佛教艺术风格的演变 500
第二十七章 帖木儿文艺复兴时代中亚民族建筑艺术的类型与特点 503
第一节 伊斯兰建筑风格和特点 504
第二节 中国装饰艺术元素之影响 507
第三节 建筑师决定建筑艺术的时代特征 510
第四节 建筑装饰艺术日臻成熟 512
第五节 建筑艺术类型和结构的继承创新 514
附录:主要参考外文文献 517
后记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