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概况 1
大事记 7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21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23
1、各阶层土地占有和租佃关系 23
2、雇工及高利贷剥削 25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7
1、互助组 34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 34
2、初级社 35
3、高级社 3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36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39
第二章 土壤普查及区划 41
第一节 土壤 41
1、棕壤 41
2、褐土 43
第二节 土壤肥力 44
3、潮土 44
1、土壤养分 45
2、土壤肥力与产量的关系 49
第三节 土壤的障碍因素及特点 50
1、有效土层浅薄 50
2、土体中的障碍层次 51
3、土壤表层质地粗 51
第四节 土地生产力评级 52
第五节 土壤改良利用区划 53
1、泗河河谷平地精种培肥粮食高产区 54
2、阶地整平培肥水土保持粮油区 55
3、山区水土保持农林牧综合发展区 55
4、河滩固沙护岸速生林区 56
第三章 农业生产 57
第一节 农业经济 58
第二节 粮食生产的发展 59
第三节 经济作物的发展 60
3、烤烟 63
4、芝麻 63
2、棉花 63
1、花生 63
第四节 作物栽培 64
1、小麦 64
2、玉米 67
3、地瓜 69
4、谷子 70
5、高粱 71
6、大豆 72
7、小杂粮 73
8、花生 74
9、烟草 75
第五节 耕作制度 88
1、概况 88
2、农业分区概况 88
第六节 病虫防治 90
1、作物病害及防治 91
2、作物虫害及防治 96
第七节 农业气象 99
1、生产概况 108
第一节 建国前的畜牧业 108
第四章 畜牧业 108
2、畜禽疫病 109
3、民间兽医及阉割人员 109
第二节 建国后的畜牧业 110
1、土地改革 110
2、农业合作社 110
3、人民公社 111
4、生产责任制 111
1、县畜牧局 112
第三节 机构沿革 112
2、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113
第四节 家畜配种 116
第五节 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及科技成果 116
1、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116
2、畜牧兽医设备 116
3、科技成果 117
第六节 畜禽的繁育与管理 117
1、牛 117
2、猪与羊 118
3、禽、兔、蜂 119
4、其他家畜 120
1、裘皮羊 121
第七节 优良畜禽 121
2、泉林鸭 123
第八节 饲料生产 123
1、粗饲料资源 123
2、精饲料资源 124
1、畜禽疫病及流行 125
2、疫病防治 125
第九节 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125
3、饲料加工 125
第五章 家庭副业、乡镇企业 134
第一节 家庭副业 134
第二节 乡镇企业 137
第三节 主要产品及产量 138
第六章 农经管理 140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40
1、农林牧副渔生产计划 140
2、劳力使用调配计划 140
第二节 劳动管理 141
3、财务管理计划 141
4、收益分配计划 141
1、组织形式 142
2、计酬方法 142
3、定额管理 143
4、合理组织调配劳动力 143
7、坚持民主管理工分制度 144
第三节 财务管理 144
6、建立健全劳动纪律 144
5、坚持检查验收制度 144
1、民主理财 145
2、现金管理 146
3、粮食、物资管理 146
4、财务纪律 146
第七章 收益分配 147
第一节 产量分配 147
1、民国时期 147
2、互助组 148
3、农业合作社 148
5、体制下放 149
4、人民公社 149
6、文化大革命 150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151
第二节 产值分配 152
1、农业合作社 153
2、人民公社 153
3、体制下放 153
4、文化大革命 154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154
第三节 社员生活的变化 155
第八章 农业科技 164
第一节 农校 164
第二节 农场 165
1、农场的建立和发展 165
2、良种繁殖 166
3、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 166
4、畜牧业生产及良种的引进和推广 167
5、多种经营 167
第三节 县农科所始末 168
1、良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169
第四节 种子繁殖与推广 169
2、主要作物品种的推广 170
3、“两杂”的繁殖和制种 175
4、种子质量检查 181
第五节 农机具 182
第六节 农技队伍 187
第七节 农业广播学校 191
第八节 农村能源 192
1、能源的建立与发展 192
2、沼气和省柴灶的功能 192
第一节 农业机构 194
第九章 管理机构 194
第二节 土地征购 203
第三节 党、团、工会组织 203
第四节 经费收支 206
第十章 附录 207
第一节 附记 207
1、人民代表、政府委员、政协委员 207
2、全国、省、地市、县先进单位、个人 209
第二节 文存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