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1281
百字论释 1281
正觉与出离 1330
缘起与实相(上) 1343
缘起与实相(下) 1357
观行与转依 1369
奘净两师所传的五科佛学 1381
佛家辩证法 1392
汉藏佛学沟通的第一步 1402
试论中国佛学有关心性的基本思想 1413
宋刻蜀版藏经 1425
契丹大藏经略考 1432
金刻藏经 1441
福州版藏经 1447
思溪版藏经 1455
碛砂版藏经 1462
元刻普宁寺版藏经 1470
明初刻南藏 1475
明再刻南藏 1480
明刻径山方册本藏经 1484
清刻藏经 1490
西藏所传的因明 1493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 1500
一 因明入正理论的三个本子和注疏 1500
(二) 因明入正理论本文 1504
一、总述要义 1507
二、能立 1511
附录 1521
一、真唯识量 1521
三、似能立 1526
三·一、似宗 1527
三·二、似因 1533
三·三、似喻 1563
四、现量 比量 似现量 似比量 1574
五、能破 似能破 1583
六、总结 1590
二、因明入正理论疏评介 1614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 1621
谈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译本部份的编次 1621
有关大乘经分类部份的补充说明 1632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说明 1638
经藏 总六八八部二七九○卷 1644
宝积部 ○○○一——○二四九 1644
般若部 ○二五○——○三二六 1681
华严部 ○三二七——○三九四 1691
涅盘部 ○三九五——○四二四 1700
阿含部 ○四二五 ○六八八 1704
律部 ○六八九——○八九八 1739
律藏 总二一○部 八七九卷 1739
论藏 总一九六部 一三九四卷 1763
○八九九——一○九四 1791
附疑伪目 外论附末 一○九五——一一一三 1791
密藏 总三八八部 六三九卷一………………………………………………………………………金刚顶部八○部一七九卷一一一四——一四九七附疑伪目 总七部 二六卷 1842
一四九八——一五○四 1843
撰述 总五八二部 四一七二卷 1843
章疏部 二○○部 一七八七卷 1843
论著部 一三四部 四六一卷 1866
一七四五——一七六四(义章) 1866
一七三一——一七四四(密教经疏) 1866
一六三六——一六五七(律疏) 1866
一五○五——一六三五(经疏) 1866
一六五八——一七三○(论疏) 1866
一八四七——一八七七(禅宗) 1879
一八九五——一八九八(三阶教) 1879
一八七八——一八九四(净土教) 1879
语录部 二三部 三○三卷 1879
一八三○——一八四六(律宗) 1879
一八○五——一八二九(贤首宗) 1879
一八○二——一八○四(慈恩宗) 1879
一七六五——一八○一(天台宗) 1879
一八九九——一九二一 1881
纂集部二三部三○四卷 1881
一九二二——一九四四 1883
史传部 六八部 六七六卷 1883
一九四五——二○一二 1889
音义部 一九部 二九五卷 1889
二○一三——二○三一 1891
目录部 二二部 二四七卷 1891
二○三二——二○五三 1893
杂撰部 三三部 九九卷 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