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1
第一章 大事记(1810——1949) 1
第二章 发展概况 13
第一节 儒学和塾学 13
附一 科举简介 15
附二 清代科举制系统图 17
附三 安丘清代科甲出身名录 18
附四 鞠凌九中举试卷荐批 24
附录 1884年至1927年安丘教会学校一览表 25
第二节 教会学校 25
第三节 初等教育 26
一、晚清时期的初等教育 26
二、民国前期的初等教育 28
附录 田氏新建小学校舍记 30
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初等教育 30
(一)国民党统治区 30
附录 1947年5月安丘县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国民学校统计表 31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 32
(三)日伪占领区 32
(一)清末与民国前期 33
一、中等教育 33
第四节 中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 33
(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 34
二、中等专业教育 34
(一)民国前期 34
(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 35
附一 国民党安丘县立简易师范设校计划 35
附二 安丘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教职员履历一览表 37
第五节 高等教育 37
第六节 社会教育 38
一、民国前期的社会教育 38
附录 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第一级安丘籍学生名单 38
附一 安丘县乡农学校一览表 40
附二 《山东省安丘县训练联庄会员第二期第七组全体姓名录》序 40
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教育 41
(一)国民党统治区 41
附录 1945年安丘县小学附设民众学校统计表 42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 42
附录 1946年4月《山东教育》第四期载“冬学拾锦”节录 43
(三)日伪占领区 44
二、劝学所与视学所 45
附录 清代县教谕、训导名单 45
一、教谕署与训导署 45
第三章 行政机构 45
第一节 晚清与民国前期的行政机构 45
附录 1908年至1928年县劝(视)学所视学、督学一览表 46
三、教育局与第五科 46
附录 1928至1937年县教育局(科)长、督学一览表 47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行政机构 47
一、国民党统治区 47
(一)教育科 47
附录 1938年至1947年县教育科长、督学一览表 47
(二)汶北教育促进委员会 48
附录 安丘(丘南)、新安丘(安丘)、淮安三县文教科长一览表 49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 49
三、日伪占领区 50
第三节 行政机构的襄助机关——教育会 50
第四章 教育宗旨 53
第一节 儒学塾学及学堂的宗旨 53
附录 晓示生员卧碑(原文) 54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宗旨 54
第三节 民国前期的教育宗旨 55
附一 1931年安丘县教育局训练标准实施原则及实施方法 55
附一 山东省立第八联合中学校歌歌词(第一段) 56
一、国民党统治区 56
附二 1931年安丘县立初级中学训育标准及实施方法 56
第四节 1937年至1948年各类区域的教育方针 56
附二 山东省立第八联合中学校庆歌歌词 57
附三 安丘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训导内容、目的及方式 57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 57
三、日伪占领区 57
附录 (日伪)山东省教育主旨歌 58
一、学堂的学制 59
二、小学的学制 59
第一节 学制 59
第五章 学制课程教材教法 59
附一 癸卯学制系统图 60
附二 壬子癸丑学制系统图(1912—1913年) 61
附三 壬戌学制系统图(1922年) 62
三、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制 63
第二节 课程与教材 63
一、私塾的课程与教材 63
二、小学堂的课程与教材 63
附一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必修课程及教学时数表 65
附二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必修课程及教学时数表 66
附四 清末初设学校十年来课程变迁表 67
附三 民元前五年学部所订之女子小学科目时间表 67
三、小学的课程与教材 68
附一 1912年教育部规定初等、高等小学科目时间表 71
附二 1923年全国、省教育联合会所拟小学课程纲要科目时间表 72
附三 民国成立后十年来小学课程变迁表 72
附四 1929年教育部规定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科目时间总表 73
附五 1933年安丘县立第八小学课程设置及周课时安排表 73
附六 安丘县立第一小学课程时间表 民国二十九年四月(日伪) 74
(二)师范 75
(一)中学 75
四、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与教材 75
附一 山东省政府教育厅暂定初级中学课程标准(民国十七年六月至十八年十月) 76
附二 1933年初级中学各学期每周各科及自习时数表 79
附三 修正高、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 80
附四 (1)安丘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三年制简易师范教学科目及每周各科教学时数表 82
(2)安丘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易师范科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数表 82
五、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的课程 83
第三节 教法 84
一、私塾的教法 84
二、学堂的教法 84
三、学校的教法 85
附录 1931年安丘县立初级中学国文教学概况(摘) 86
四、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各类学校的教法 87
附录 教师王云安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法(摘录)——《大众日报》1949年4月12日李海崑 87
第六章 教员 88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教员 88
第二节 民国前期的教员 88
附录 山东省四次小学教员检定安丘合格教员统计表(1931—1934) 90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教员 90
一、国民党统治区 90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 92
三、日伪占领区 93
附录 各级学校教员聘书样式 94
第七章 学生 95
第一节 儒学、塾学、学堂的学生 95
第二节 民国前期各类学校的学生 95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各类区域的学生 98
一、国民党统治区 98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 99
三、日伪占领区 99
第八章 党群组织 100
第一节 国民党 100
附二 党员守则 101
附一 国民党安丘县党部入党人誓词 101
第二节 三青团 102
第三节 童子军 103
附一 中国童子军誓词 103
附二 中国童子军愿词 103
附三 童子军军歌(歌词) 104
第四节 共产党 104
第五节 学生自治会 105
第九章 教育经费 105
第一节 塾学与学堂的经费 105
第二节 民国前期各类学校的经费 107
附一 1912年安丘县各类学校经费岁入岁出比较表 109
附二 1928—1931年安丘县教育经费各项收入比较表 109
附三 1931年安丘县教育经费岁入决算表 110
附四 1931年安丘县教育经费岁出决算表 112
附五 1929——1931年度安丘县社会教育经费概况表 114
附六 1931年安丘县县有学田表 115
第三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各类学校的经费 118
一、国民党统治区 118
附一 1945—1946年安丘县各类学校经费分配表 119
附二 民国三十六年下半年度安丘国民教育经费岁出预算书 120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 122
附三 1947年安丘县县有学田表 122
附录 1948年鲁中南行署关于学校经费的规定 123
三、日伪占领区 123
附一 1942—1943年安丘县各项教育经费开支表 124
附二 1945年安丘县教育经费岁出预算书 125
第四节 教会学校与私立学校的经费 127
附录 1915年安丘县私立小学经费表 128
第十章 学校简介 128
第一节 学堂 128
一、维新两等小学堂 128
二、德新初等小学堂与研新两等小学堂 128
三、汲新学堂 129
第二节 小学 130
一、安丘县立第一小学 130
二、景芝镇天主堂私立仁德小学 130
三、前屯小学 131
第三节 中学 132
一、安丘县立中学 132
二、教会德育中学 133
三、山东省立第八联合中学 133
四、山东省立安丘中学 134
一、张公制 135
第十一章 人物 135
第一节 人物传略 135
二、牛景文 136
三、刘一鹤 137
四、周思诚 138
五、叶之枞 139
第二节 教育名人 139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 141
附录 142
一、公冶长书院《重修庙碑记》 142
二、拔贡王光楣试卷与荐批 143
三、“五·四”运动在安丘 孙松一 146
下编 147
第一章 大事记(1949——1985) 147
第二章 发展概况 16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16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162
附录 小学教育发展情况统计表 164
第三节 中学教育 164
附一 普通中学发展情况统计表 166
附二 历年中学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表 166
二、农业技术中学 167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 167
一、师范学校 167
三、卫生学校 168
四、职工中专学校 168
五、教师进修学校 168
六、干部中专班 169
第五节 广播电视教育 169
一、电视大学 169
二、电视中专 169
三、农业广播学校 169
一、文化教育 170
第六节 特殊教育 170
第七节 农民教育 170
二、职业教育 172
第八节 职工教育 173
一、文化教育 173
附录 1955——1958年安丘县工农业余教育统计表 174
二、专业教育 174
三、高等教育自学 175
第三章 行政机构 175
第一节 县教育局 175
附一 历任教育行政负责人一览表 177
附二 安丘县教育局各股股长、副股长一览表 179
第二节 乡镇教育组 180
附一 历任区(公社)文教助理、中心完小校长、教育组长名单 181
附二 各乡镇教育组长及中心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名单 184
第三节 教学研究与服务机构 185
一、教学研究室 185
附录 历任教研室主任一览表 186
二、业余教育办公室 186
四、校舍改造办公室 187
五、电化教学工作站 187
三、招生办公室 187
附录 历任业教办公室负责人一览表 187
六、安丘县教学服务公司、安丘县勤工俭学管理站 188
第四节 县职工教育办公室 188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实施 188
第一节 教育方针 18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189
附录 刘东青事迹简介 191
第三节 文化知识教育 193
附一 安丘县教研室关于小学教学的常规要求 195
第四节 文体、卫生 198
附二 安丘第三中学地震测报点简介 198
附一 光甫学校武术队简介 200
附二 地(市)级以上运动会受奖运动员前两名一览表 201
第五章 学制课程教材教法 205
第一节 学制 205
一、小学 205
二、中学 205
三、中等专业学校 205
一、幼儿园 206
第二节 课程与教材 206
附录 1985年安丘县各类学校学制系统图 206
四、广播电视学校 206
附录 1983年县机关幼儿园总课程表 207
二、小学 208
附一 1953年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 209
附二 安丘县1978年小学教学计划表 210
附三 1981年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211
三、中学 212
附一 1952年中学教学计划(草案) 213
附二 山东省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 214
附三 1963年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215
附五 安丘县1978—197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表 216
附四 安丘县1974—1975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表 216
附六 1981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一、二类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217
四、中等专业学校 218
附一 1958—1959学年度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219
附二 1983年农技中学教学计划表 220
附三 安丘县职工中专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计划(1985年) 221
五、工农业余学校 222
附录 1956年山东省各类工农业余文化学校暂行教学计划 222
六、广播电视学校 224
第三节 教法 225
附一 “派生连锁识字法”简介 227
附二 加强数学基本知识教学,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作法(摘录)——安丘一中教师马敬 228
第六章 教师 230
第一节 教师的来源及教师队伍的发展 230
附录 历年教师统计表 231
第二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 232
第三节 教师的文化业务进修 234
第四节 教师的生活待遇 235
第五节 民办教师 237
一、民办教师的发展 237
二、民办教师的管理 237
第一节 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 238
三、民办教师的待遇 238
第七章 学校管理 238
附一 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管理示意图 240
附二 历任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一览表 241
附三 机构改革后县直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一览表 248
附四 中学校历(1956年4月) 249
第二节 小学及幼儿园 250
第三节 电视大学及其他学校 251
第四节 规章制度 251
附一 安丘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职工考勤暂行规定(1980年) 252
附二 1985年安丘县教育管理示意图 253
附三 1985年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初中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 254
第八章 党群组织 254
第一节 共产党 254
附一 1973—1985年党员发展情况统计表 255
附二 历届县党代会教育界代表名单 256
附三 历任教育局党组书记及教育局、县直学校党支部书记名单 257
附四 历任(公社)乡镇教育党支部书记名单 258
第二节 共青团 260
附录 历年团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 260
第三节 少先队 261
附录 历年少先队基本情况统计表 262
第四节 教育工会 263
附一 县直学校及教育局工会主席名单 264
附二 乡镇教育工会主席名单(区、公社时期均在内) 265
第五节 学生会 267
第九章 教育经费 268
第一节 国家办学经费 268
附录 历年教育经费一览表 269
第二节 集体办学经费 270
第三节 勤工俭学 271
附录 1973—1985年勤工俭学收支表 272
第十章 学校简介 273
第一节 小学 273
一、安丘县实验小学 273
二、安丘镇中心小学 274
三、辉渠乡绪泉小学 275
第二节 中学 275
一、山东省安丘县第一中学 275
二、山东省安丘县第二中学 277
一、安丘师范 278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 278
三、景芝镇中心中学 278
二、安丘县第一农业技术中学 279
第四节 科学技术普及学校 280
一、贾戈乡科学技术普及学校 280
二、景芝镇科学技术普及学校 281
第十一章 人物 282
第一节 人物传略 282
一、张竹坡 282
二、刘著明 284
二、叶锡三 285
三、刘兰亭 285
一、陆冰岩 285
第二节 教育名人 285
四、马守约 286
第三节 人物表 287
一、市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一览表 287
二、历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中教育工作者一览表 297
三、县政协委员中教育工作者一览表 298
四、特级教师、讲师一览表 299
五、中教五级、小教三级以上工作者统计表 300
编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