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发明《前言》 15
简介 17
如何使用恩佛依理论 21
名词解释 25
第一章 辅助教学的七个锦囊妙技 31
身体静止不动 35
大声(暂停)耳语 40
举手回答或直接回答 46
如何交代功课 55
教学过程移转中最重要的20秒 61
反常/中性/正常 65
影响式方法 70
第二章 吸引注意 77
身体静止不动—加强篇 80
开始视觉化指令 85
说不完全的句子 92
正面的评语 98
教学与情境之结合 101
移动兼呼吸 106
教学转换前的警示用语 112
第三章 教学活动 117
举手回答或直接回答—加强篇 120
增加非语言讯号的使用 130
重叠技巧 136
身体接近和目光远离 140
讨好不易接近的学生 143
最后才使用动词 152
第四章 从教学活动移转到研习功课 157
如何交代功课—加强篇 161
如何交代功课—进阶篇 68
维持高效率的学习气氛—声调篇 174
维持高效率的学习气氛—走动速度篇 178
维持高效率的学习气氛—几秒钟刻意地停顿 181
第五章 研习功课 187
从威权到影响式方法 192
反常/中性/正常—加强篇 207
加强建设性的关系:一对一 218
加强建设性的关系:团体回馈 224
先做三件事 228
无影手 232
协力者观察问卷之介绍 242
第六章 辅助教学的七个锦囊妙技 251
身体静止不动 254
大声(暂停)耳语 259
举手回答或直接回答 262
如何交代功课 269
教学过程移转中最重要的20秒 272
反常/中性/正常 276
影响式方法 280
第七章 吸引注意 285
身体静止不动—加强篇 288
开始视觉化指令 292
说不完全的句子 298
正面的评语 303
教学与情境之结合 307
移动兼呼吸 310
教学转换前的警示用语 316
第八章 教学活动 319
举手回答或直接回答—加强篇 322
增加非语言讯号的使用 329
重叠技巧 333
身体接近和目光远离 334
讨好不易接近的学生 336
最后才使用动词 343
第九章 从教学活动移转到研习功课 347
如何交代功课—加强篇 350
如何交代功课—进阶篇 354
维持高效率的学习气氛—声调篇 357
维持高效率的学习气氛—走动速度篇 361
维持高效率的学习气氛—几秒钟刻意地停顿 363
第十章 研习功课 367
从威权到影响式方法 371
反常/中性/正常—加强篇 382
加强建设性的关系:一对一 392
加强建设性的关系:团体回馈 396
先做三件事 398
无影手 400
第十一章 最后一章 407
附录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