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目录 1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25年5月至1927年7月) 7
1925年 7
5月 刘格平来宁津进行革命活动 7
1926年 17
8月 刘格平到津南地区开展建党工作 17
12月 刘格平发展马如林入党 18
1927年 18
2月 宁津籍共产党员返乡开展工作 18
3月 宁津(城东)工委建立 19
9月 宁津县第一个党支部建立 23
9月 宁津党支部在教育界积极开展工作 23
1927年 23
8月 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建立 2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 23
12月 宁津县教师开展“平均使用教育款”的斗争 24
1928年 25
年初 张策平返乡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25
4月 宁津党支部领导成员调整充实 25
5月 国民党宁津县党部建立 25
1929年 27
年初 宁津党支部在“清党”中被迫解散 27
夏 共产党员刘元俊在天津被捕牺牲 27
展反帝、反封爱国活动 28
上半年 进步青年王剑心在本村高小开 28
1930年 28
下半年 长官高小学潮 29
1931年 29
2月 南北庄党小组建立 29
6月 张策平在大柳街开办农民夜校 29
秋 “九·一八”事变后的宁津县抗日救亡活动 30
1932年 30
1月 宁津教育促进会和教师联合会成立 30
2月 王家庙完小党支部建立 31
4月 何家寨党支部建立 31
7月 王表寰高小“今日读书会”建立 31
8月 中共宁津县委建立 32
9月 省委巡视员廖华来宁津检查工作 33
秋 宁津县立师范党支部建立 33
10月 北区区委建立 34
冬 大柳街党支部建立 34
1933年 35
1月 王兴周、荣镜照恢复党籍 35
3月 大柳街云蒸书店开办 35
6月 东区区委建立 36
6月 宁津县立师范学潮 36
6月 一次违犯党的纪律的县委扩大会议 37
6月底 津南特委组织委员吴建华来宁津建立县委 38
9月 北区和东区区委书记易人 38
冬 长官高小董事会改组 38
1934年 39
春 李广文来宁津开展党的工作 39
12月 全县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发展 39
4月 夜闹岱家庙会 40
6月 王表寰高小学生党支部建立 40
7月 柴胡店集上反敲诈斗争 40
秋 王表寰高小三次学潮 41
11月 梁集、曹洼棉油厂工人罢工 42
12月 南北庄“齐心会”成立 42
1935年 43
1月 宁津县党组织遭破坏 43
3至4月间 张策平奔走营救盖津源、杨秀章 45
4月 王兴周被捕后自首叛变 45
5月 县委决定实行分工包区开展党的地下活动 45
夏 正谊中学黄台分校党小组建立 46
夏 王锡珍被任命为宁津县委书记 46
下半年 宁津县党的工作出现转机 47
1936年 47
春 国民党县党部策划反共阴谋破产 47
12月 张富忱赴绥远祝捷 48
1937年 48
2月 宁津县委重建 48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53
1937年 53
7月 抗日战争爆发 53
7月 马振华来宁津指导组建抗日武装 53
7月 宁津抗日后援会成立 54
8月 宁津抗日救国会成立 54
9月 宁津县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建立 54
9月 宁津抗日武装组织升编 55
10月 冀鲁边区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建立 56
年底 宁津县、区武装力量进一步发展 56
1938年 57
1月 宁津县委重建 57
2月 宁津县城遭日军空袭 57
5月 抗日铁血团成立 57
6月 津浦支队和永兴支队进抵乐陵、宁津一带 58
7月 解放宁津县城 58
8月 宁津抗日铁血团升编 59
8月 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 59
8月 宁津县抗日游击大队成立 60
8月 水郡庄大地主王淮川捐献抗日 60
9月 宁津县五名党员干部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61
9月 中共冀鲁边区特委成立 61
10月 宁津县隶属冀南第六督察专员公署 62
6月 张策平回宁津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升编 62
11月 宁津县委书记易人 62
12月 国民党“二总队”袭击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 63
12月 全县党的发展工作取得新成绩 64
1939年 65
1月 盖津源获营救 65
2月 李家桥战斗 65
2月 宁津沦陷 66
2月 宁津县大队成立 66
3月 县委书记李援离任 67
4月 二区区长李务训遭杀害 67
4月 国民党十军团再次制造事端搞摩擦 68
7月 宁津县“二政权”垮台 69
11月 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建立 70
7月 调整津南、鲁北地委领导成员 70
12月 津南地委在青积务村召开县以上干部会议 70
3月 宁津“三三制”政权建立 71
1月 中共冀鲁边特委《烽火报》社 71
移址宁津 71
1940年 71
4月 二区妇救会主任王伟跃三人被捕 72
5月 宁津两名县、区女干部被错以“托派”罪名杀害 72
5月 张维明接任宁津县委书记 73
6月 宁津早期共产党员郭震牺牲 73
6月 三名县、区妇救会干部遭敌捕获营救 73
6月 宁津行政区划调整 73
8月 冀鲁边区回民大队在宁津县魏家庵成立 74
9月 马振华、张维明在薛庄突围中牺牲 74
9月 津南地委改称 75
1月 李满庄惨案 75
10月 时进任宁津县委书记 75
1941年 75
9月 召开追悼马振华、张维明大会 75
2月 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成立 76
2月 小苑庄伏击战 76
2月 闫玉森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77
2月 全县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77
4月 消灭“小红门” 78
6月 调整宁津县区划 78
12月 一军分区授予王德普村“红色保垒”称号 78
11月 巧袭县城西关伪警察所 79
12月 宁津县委加强村政权建设 79
1942年 79
1月 宁津、振华两县人民在日伪军对边区扫荡中遭涂炭 79
2月 薛家、盖家突击战 80
6月 杜子孚牺牲 80
沟 81
6月 宁津地下印刷厂建立 81
6月 日军围绕宁津、振华县界修筑鸿 81
6月 日军在宁津全面推行“保甲制” 82
7月 张策平病逝 82
7月 宁津、振华两县如期完成参军任务 83
7月 宁津县大队两次升编 83
8月 击毙汉奸大队长谭福同 83
8月 边区党委调整确定抗日战略方针 83
1943年 84
1月 鬲津县撤销 84
3月 宁津、振华两县鸿沟围困局面形成 85
3月 恢复宁津县建制,命名振华县 85
3月 振华县委确定对敌斗争方针 85
6月 县委传达边区党委和一地委指示 86
4月 李毓贞牺牲 86
5月 振华县公安科建立 86
7月 开挖地洞地道粉粹清剿扫荡 87
7月 县、区党政军机关实行精兵简政 87
7月 抗战力量仍处于劣势 88
8月 县委抽调部门领导干部充实加强区级领导 88
11月 锄奸反特成绩显著 89
9月 兰甫、魏芳林牺牲 89
5月 津南、鲁北两地委建立 89
5至6月间 日军连续四次大扫荡 89
1944年 90
1月 振华县委隶属渤海军区一地委 90
2月 县委组织县、区党的领导干部开展整风学习 90
3月 振华县隶属渤海区一专署 91
3月 程庄孤胆突围战 91
5月 东南、振华两县联合行动指挥部成立 92
7月 县大队主动出击 93
上半年 县公安科改为公安局并建立公安队 93
6月 张建孚牺牲 93
8月 振华县委书记易人 94
8月 振华县委动员全县军民开展大破袭 94
冬 关器接任振华县委书记 95
1945年 95
2月 县委部署参军工作 95
2月 振华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建立 96
4月 县、区人民武装两次升编 96
5月 县、区武装力量发起全面攻势 96
6月 攻克保店据点 97
7月 活捉汉奸队长李保勇 97
9月 振华县城解放 101
8月至9月 史兴华任振华县委书记 101
8月 振华县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 101
1945年 101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101
9月 县委在仲伍街召开全县干部会议 102
年终 党在八年抗战中发展壮大 102
1946年 102
2月 全县开展“四十天运动” 102
3月 振华县民兵配合主力部队消灭匪患 103
4月 县烈士祠堂建成 103
5月 县委组织学习讨论中央“五四”指示 104
6月 县委作出贯彻落实“五四”指示的有关政策规定 105
7月 公审处决伪县联保主任周建屏 105
11月 消灭“还乡团”匪特 106
12月 参军工作和党的发展工作成绩显 107
著 107
11月 城关区七个村翻身农民联名写信给毛主席、朱总司令 107
1947年 108
2月 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参军运动 108
3月 振华县后方支援前线指挥部成立 108
4月 职工消费合作社建立 109
4月 振华县总工会成立 109
6月 刘格平来振华县检查工作 110
7月 全县广泛开展捐献运动 110
11月 战斗英雄苏殿秀壮烈殉国 110
1948年 111
3月 石青主持县委工作 111
4月 县、区党员干部去盐山县参加整党 111
8月 县委召开县、区领导干部会议 112
9月 全县掀起大参军运动 112
11月 振华县部署动员抽调南下干部的工作 113
9月 振华县筹建团组织 113
11月 振华支前民工团在上海 114
12月 王之义任振华县委书记 114
1949年 115
1月 县委组织学习新华社发表的新年献词 115
2月 县委通盘安排各级领导班子的充实和加强工作 115
3月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振华县筹委会建立 115
5月 振华县恢复原名宁津县 116
6月 渤海各地委、各军分区更名 116
7月 全县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 116
7月 渤海各专员公署更名 117
9月 宁津县粮棉丰收受到上级表彰 117
9月 党的基层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加强 117
10月 宁津县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7
后记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