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概述 1
第二编 大事年表 4
第三编 地理志 33
第一章 自然概况 3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3
第二节 土地 33
第三节 山脉 33
第四节 河流 34
第二章 沿革 35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5
第二节 行政设置与区划 36
第三章 户口 42
第一节 历代户口增减情况 42
第二节 建国以来户口变迁情况 42
第四章 地名(告成乡诸村名的由来) 49
第一节 告成镇 49
第二节 其他村庄 49
第五章 气象 53
第一节 气候 53
一、气候种属 53
二、气温 53
三、日照 54
第二节 风 54
第三节 降雨 54
一、概况 54
二、降水量逐月分布和变化 54
第四节 农业气象 56
第六章 灾害 56
第一节 旱灾 56
第二节 涝灾和暴雨 57
第三节 巨风 57
第四节 冰雹 58
第五节 霜冻 58
第六节 农业病虫害 58
第七章 物产 59
第一节 农业 59
一、粮食作物 59
二、经济作物 60
三、油料作物 60
四、蔬菜 61
五、土壤 62
第二节 林业 70
一、树木类 70
二、果树类 70
第三节 畜产 71
一、畜、兽类 71
二、禽类 71
三、其它 72
第四节 土特产 72
第八章 矿藏 73
第一节 金属矿 73
一、铁矿 73
二、铝矾土矿 73
第二节 非金属矿 73
一、冶金耐火材料矿 73
二、冶金辅助原料矿 73
三、建筑材料矿 73
四、其它材料 73
第四编 政治志 7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告成乡委员会 74
第一节 建国前中共地下党在告成的革命斗争 74
一、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及其发展 74
二、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的状况 80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告成 80
四、倒地运动 81
五、打掉“南霸天”韩卓如 82
六、隔予沟突围战 82
七、刘家?被劫 83
八、合理负担 84
九、五区区干队叛变 84
十、蒋庄惨案 85
十一、建国前夕告成乡的政治局面 86
第二节 建国后党的组织建设 86
中共告成乡组织发展状况 87
中共告成乡各支部历任支书名录 95
中共告成乡一九八五年度下属各支部党员情况表 133
附:中国国民党 134
第二章 告成乡人民政府 135
第一节 历届政府机构设置沿革 135
告成乡政府沿革情况 137
告成乡各村(镇)历任主要领导 145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83
附:建国前的建置沿革和政府机构 183
一、清代的建置沿革 183
二、民国时期的建置沿革 183
三、清代时期的政权机构 184
四、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184
第三章 群团组织 185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85
附:国民党三青团 185
第二节 工会 185
一、教育工会 185
二、供销社工会 185
三、工商所工会小组 186
四、税务所工会小组 186
五、道班工会小组 186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186
第四节 妇代会(妇女联合会) 186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 187
第四章 政法 188
第一节 治安保卫 188
第二节 司法调解 188
一、人民陪审员 188
二、司法助理员 188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 188
第三节 法庭 189
第五编 经济志 190
第一章 农、林、水、牧 190
第一节 农业 190
一、地方农业史 190
二、农业管理 200
三、作物栽培 205
四、农机具 206
五、农业科技 207
第二节 林业 213
一、林业历史 213
二、造林和小流域治理 214
三、林木、果树的发展 215
四、林业科技 215
五、林业资源的利用 215
第三节 畜牧业 216
一、管理机构 216
二、畜牧业的发展 217
三、品种改良与疫病的防治 218
四、饲养、养殖业 219
第四节 水利 223
一、水利机构的建立 223
二、大型水利工程设施 223
三、水利工程管理 225
四、人畜吃水 225
五、渔业 226
告成水文站 228
第二章 工业交通 231
第一节 工业 231
一、工业的历史概况 231
二、近代工业的发展 231
第二节 交通 233
一、公路 233
二、桥梁、涵洞 234
第三节 运输 234
第四节 乡村企业 235
一、乡村企业 235
二、校办工厂 237
三、县二轻局下放工业 237
四、商办工业 237
五、县驻乡工业 238
第五节 手工业 245
第六节 邮电 247
第七节 电业 248
第三章 财政、税收、金融 2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税收 250
一、民国时期的财税机构 250
二、财税的名目、税率 250
第二节 建国以来的财政税务 251
一、财税机构 251
二、财税管理 251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金融 253
一、高利贷 253
二、货币贬值 253
第四节 建国以来的金融 253
一、金融机构的建立、变化和发展 254
二、金融和金融工作 254
第四章 商业 257
第一节 建国前的商业 257
一、粮食 257
二、棉花 257
三、其它商业 257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7
一、建国初期至一九五六年的私营商业 257
二、完成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8
第三节 建国以来的商业 258
一、供销合作社商业 258
二、个体商户与集市贸易 260
第四节 粮食 261
一、粮管所的建立和业务范围 261
二、农村议购议销 261
三、储运 262
四、饲料加工 262
五、粮管所的副业生产 262
六、油料购销情况 262
第五节 告成食品经营处 262
第五章 乡政府的经济机构 271
第一节 经济联合社 271
第二节 财政管理 272
一、建国前的财政状况 272
二、建国后的财政工作 272
第六编 军事志 273
第一章 兵役制度和民兵武装 273
第一节 兵役制度的变革 273
一、民国时期的募兵、派兵和抽丁 273
二、建国前后的志愿兵、义务兵 273
第二节 民兵武装 274
第三节 建国前的地方武装 275
第二章 兵事纪略 276
第一节 战略要地 276
一、汉·阳城屯 276
二、晋·鄂坂关 276
三、魏·阳城关、石羊关 276
四、战略要地——阳城 276
第二节 农民起义 277
一、陈胜揭竿起义 277
二、申屠胜起义 278
第三节 “阳城”历代战役 278
第三章 群众的抗捐抗税斗争 279
第一节 农民抗差扒迎仙阁 279
第二节 愠会斗争 279
第七编 文化教育志 280
第一章 教育事业 280
第一节 明、清时期教育发展概述 280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发展概况 281
一、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 281
二、告成国民中心完全小学校的演变 282
三、各自然村教育的发展 283
四、抗日时期教育发展情况 285
第三节 建国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285
一、小学教育 286
二、建国后的教育方针 291
三、学制 294
第四节 中学教育 299
一、概况 299
二、教学工作 300
三、教职员工情况 301
四、勤工俭学 302
第二章 文化艺术 306
第一节 地方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 306
第二节 机构设置 306
一、文化馆(站) 306
二、广播站 307
三、影剧院 308
四、电影队 308
第三节 文艺活动 309
第四节 艺术 310
一、艺术事业的发展 310
二、书法 310
三、绘画 310
四、雕、塑 311
五、音乐 311
六、摄影 311
建国前后的大学生 312
第八编 医药、卫生、体育 319
第一章 建国前的医药、卫生概况 31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医药、卫生概况 319
第二节 中药店铺 319
第三节 中西医生 320
一、中医生 320
二、西医生 320
第四节 瘟疫、霍乱 320
第五节 已故名中医及其成就 320
第二章 建国以来的卫生工作 322
第一节 乡医院 323
第二节 卫生防疫 324
第三节 妇幼保健 325
第四节 告成医药公司 325
第三章 体育 326
第一节 建国前的体育概况 326
第二节 建国后的体育事业 327
一、武术 327
二、球类 327
三、田径运动 327
四、游泳 328
五、民兵军事体育 328
六、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328
七、棋艺 328
第九编 文物名胜志 329
第一章 概述 329
第一节 文物的损毁 329
第二节 文物的修建 330
第二章 箕山 331
第三章 古建文物 332
第一节 寺 332
第二节 庙 333
第三节 宫、洞 337
一、宫 337
二、洞 337
第四节 台 338
测景台与观星台 338
测景台和观星台 339
附:周公祠堂记 344
明·陈凤梧撰周公测景台及新庙记 345
第五节 宅 346
周·鬼谷宅 346
鬼谷宅 447
附:鬼谷子教学 348
孙、庞初斗 349
第六节 石、处、碑 351
一、石 351
附:龙击石 351
二、军寨处 352
三、碑 352
石淙河摩崖碑诗十七首 354
第七节 其它遗址 363
第八节 坟、墓、陵、冢 363
一、巢父坟 363
二、许由墓 364
三、常克念墓 364
四、启母墓 364
五、刘景睿陵 364
六、冶上毛冢 364
第九节 名士遗著 364
一、有关箕山的专题著作 364
附:箕(鸡)山的由来 365
二、名士遗著 367
第十节 石羊关 390
附:石羊关的传说 390
第四章 古遗址 392
第一节 新石器王城岗遗址 392
附:王城岗 392
第二节 战国阳城遗址 393
第三节 阳城战国冶铁遗址 394
第四节 阳城冶铜遗址 395
第五节 曲河唐、宋瓷窑遗址 395
第五章 考古发掘与馆藏文物 397
第一节 告成古文化遗址考察发掘纪要 397
一、建国后,发掘考察大事纪 397
二、重点发掘中的重要发现 398
三、古文化遗址分布情况 398
第二节 馆藏文物 400
一、石器 400
二、骨器和玉器 401
三、陶器 402
四、铜器 404
五、铁器和铸范 404
六、瓷器 405
第六章 革命文物 405
第一节 纪念馆园 405
第二节 战斗遗址 406
第三节 纪念旧址 406
第七章 杂录 406
第一节 告成四大景 406
一、颍水春耕 406
二、箕阴避暑 407
三、石淙会饮 408
附:话说石淙河 408
今日石淙 411
四、玉溪垂钓 412
第二节 陈胜的传说 413
陈胜驮煤 413
大泽乡起义 413
梦中学艺 416
箕山狩猎 417
率众抗捐 417
附:告成山上古遗址 418
第十编 人物志 420
第一章 人物传及社会闻人 420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420
第二节 知名人物传 424
刘颍谷传 424
刘淙雯传 425
王二顺传 426
第三节 社会闻人 427
第二章 中共告成地下党组织主要成员 432
第三章 革命残废军人和抗日复员军人 434
第一节 革命残废军人名录 434
第二节 抗日复员军人名录 435
第四章 建国后县团级以上人员 436
第五章 科局长、乡党委书记、乡长 440
第六章 先进模范人物 449
第七章 明、清时期进士、举人、秀才 451
第八章 名人传说 455
靳二“火盆” 455
“铁胳膊”韩三 455
“铁腿”邓三刚 456
“大力士”房配 456
“神拳”刘二 457
附:张指南 458
第十一编 社会志 460
第一章 计划生育 460
第二章 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病态 461
第一节 婚嫁、丧葬、祭祀、庙会、节日 461
一、婚嫁 461
二、丧葬 462
三、祭祀 463
四、庙会 463
五、传统节日 463
二十四节气 475
六、新节日 479
第二节 社会病态 481
一、迷信陋俗 481
二、吸毒 482
三、赌博 482
四、乞丐 482
五、暗杀(打黑枪) 482
第三章 宗教信仰 483
第一节 福音堂 483
第二节 黉学 483
第三节 庙道(天仙庙道) 483
第四节 红枪会 484
第五节 宗祠 484
第四章 社会保护和政府救济 485
第一节 社会保护 485
一、敬老院 485
二、五保户 485
第二节 政府救济 485
第三节 优抚 486
第四节 社会福利 486
第五节 退伍安置 486
第五章 人民生活与社会秩序 486
第一节 人民生活 486
一、建国前人民生活概况 486
二、建国后人民生活的改善 487
三、高龄老人 487
第二节 社会秩序 488
一、建国前的社会秩序 488
二、建国后的社会秩序 488
第六章 民政 489
第一节 民政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489
第二节 民政工作 489
第三节 信访工作 490
一、信访组 490
二、民事调解组 490
三、司法组 490
第七章 服饰、饮食、建筑 490
第一节 服饰 490
一、清代流行的服饰 490
二、民国时期流行的服饰 491
三、建国以后的服饰 491
第二节 饮食 491
一、生活习惯 491
二、生活习俗 492
第三节 建筑 493
一、建国前的住宅状况 493
二、建国后的建设发展 494
三、告成镇的远景规划 494
四、村镇建设管理机构 496
第八章 社会新风俗 497
第一节 社会新风 497
一、喜事新办 497
二、男到女家 497
三、追悼会 497
第二节 新俗 497
一、喜事 497
二、丧事 498
第九章 民歌、民谣、方言、土语、歇后语、农谚、谚语、格言、对联 498
第一节 民歌、民谣 498
第二节 方言、土语、歇后语 500
一、方言、土语 500
二、歇后语 501
第三节 农谚、谚语、格言、对联 501
一、农谚 501
二、谚语 507
三、格言 508
四、对联 508
第十章 专业户及个体经济 511
第一节 专业户 511
陈贵卿 511
“养兔状元”——常全寿 513
第二节 个体经济 513
杂录 516
历史记忆歌 516
九流 516
五花八门 516
《告成乡志》编纂始末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