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莱芜钢铁厂冶金厂区鸟瞰图领导题词领导视察历任莱钢党政主要领导人第一篇 概貌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厂区位置与占地面积 1
第二节 自然情况 1
第三节 资源条件 3
第二章 发展沿革 4
第三章 企业现貌 9
第一节 建成规模与生产能力 9
第二节 产品品种、产量与销售 10
第三节 职工队伍与组织机构 10
第四章 二级单位简况 11
第一节 莱芜铁矿 11
第二节 石灰石矿 13
第三节 焦化厂 14
第四节 第一铁厂 16
第五节 第二铁厂 17
第六节 第一钢厂 19
第七节 第二钢厂 20
第八节 冶炼厂 22
第九节 锻压厂 23
第十节 机修厂 24
第十一节 动力部 26
第十二节 运输部 27
第十三节 交通汽车运输公司 29
第十四节 计控室 30
第十五节 建筑工程处 31
第十六节 安装工程处 33
第十七节 商业综合公司 34
第十八节 莱钢医院 36
第十九节 党校 37
第二十节 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39
第二十一节 电大分校 40
第二十二节 技工学校 41
第二十三节 针织厂 42
第二篇 基本建设第一章 厂址选择 45
第二章 勘察设计 46
第三章 建设历程 49
第四章 主要建设项目 58
第一节 铁矿工程 58
第二节 炼铁工程 61
第三节 焦化工程 63
第四节 特殊钢工程 64
第五节 转炉工程 65
第六节 初轧工程 66
第七节 制氧工程 67
第八节 热轧带钢工程 67
第十节 石灰石矿工程 68
第九节 水压机工程 68
第十一节 总降压变电站工程 69
第十二节 铁路工程 70
第十三节 机修厂工程 71
第五章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 72
第一节 工程会战初期管理体制 72
第二节 基建部时期管理体制 73
第三节 分口管理体制 74
第四节 修建部时期管理体制 74
第六章 施工单位 74
第一节 内部施工单位 74
第二节 外部施工单位 76
第三篇 生产第一章 综述 79
第二章 铁矿开采与选矿 87
第一节 概况 87
第二节 采掘发展沿革 88
第三节 选矿 91
第一节 概况 93
第三章 石灰石开采 93
第二节 港里矿体 94
第三节 双山石灰石矿 97
第四章 焦化 98
第一节 概况 98
第二节 生产发展简述 98
第三节 环境保护 102
第五章 炼铁 103
第一节 概况 103
第二节 原料场与破碎生产 104
第三节 烧结与球团生产 105
第四节 炼铁生产 108
第一节 概况 112
第二节 电炉炼钢生产 112
第六章 炼钢 112
第三节 转炉炼钢生产 115
第七章 轧钢 117
第一节 概况 117
第二节 轧钢生产 117
第八章 锻钢 125
第一节 第一钢厂锻钢生产 125
第二节 锻压厂锻钢生产 126
第一节 铜冶炼 128
第九章 铜钴冶炼 128
第二节 钴冶炼 131
第三节 黄金回收 133
第十章 动力供应与电话通讯 133
第一节 供电 134
第二节 供水 135
第三节 冷风与蒸汽供应 139
第五节 电话通讯 140
第四节 煤气供应 140
第十一章 运输 141
第一节 铁路运输 141
第二节 公路运输 144
第十二章 机修 146
第一节 概况 146
第二节 机修厂 147
第三节 莱芜铁矿、第一钢厂及其他机修 151
第四节 基建施工、安装机修 153
第四篇 科技工作第一章 综述 155
第一节 科技工作的作用与发展 155
第三节 体制与管理 156
第三节 科技队伍及科研设施 156
第二章 新产品开发 158
第一节 合理化建议及“双革”活动 160
第三章 合理化建议与新技术推广应用 160
第二节 新技术推广应用 162
第三节 新材料推广应用 165
第四节 新设备引进 166
第四章 科技情报与技术交流 166
第一节 科技情报工作 166
第二节 科技刊物 167
第三节 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168
第五章 学术团体 16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169
第二节 科技交流活动 170
第五篇 经营管理第一章 综述 173
第二章 计划管理 175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175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175
第四节 统计 177
第三节 管理制度 177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179
第二节 生产作业计划 179
第三章 生产管理 179
第三节 生产调度 180
第四章 技术管理 181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181
第二节 技术规程和管理 182
第三节 主要技术指标 182
第四节 能源管理 184
第五节 技术档案管理 189
第六节 标准化 189
第五章 质量管理 192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192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192
第三节 质量活动 194
第二节 劳动组织 196
第六章 劳动管理 196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196
第三节 定员定额 198
第四节 工资与奖励 200
第七章 物资管理 205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205
第二节 物资供应与管理 206
第三节 产品销售 210
第四节 仓库管理 211
第五节 清产核资 212
第八章 设备管理 214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214
第二节 设备管理 215
第三节 备件管理 220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221
第九章 计量管理 221
第二节 计量标准器的建立和量值传递 223
第三节 在用计量器具的数量及检修 223
第四节 计量标准器的质量管理 225
第五节 计量检斤与管理 225
第十章 安全、环保管理 228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228
第二节 安全制度与培训 229
第三节 安全技术措施 229
第四节 安全检查 230
第五节 工伤事故与职业病 231
第六节 环境保护 232
第十一章 财务管理 235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235
第二节 会计核算 236
第三节 成本管理 237
第四节 流动资金管理 240
第五节 固定资金管理 243
第六节 专用基金管理 245
第七节 利润管理 249
第六篇 教育卫生与生活福利第一章 教育 253
第一节 概述 253
第二节 职工教育 254
第三节 技工学校 257
第四节 普通教育 259
第二章 医疗卫生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第二节 职工医院 262
第三节 公共卫生 266
第四节 计划生育 268
第二节 职工食堂 2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1
第三章 生活福利 271
第三节 职工宿舍 272
第四节 托幼事业 272
第五节 生活服务 273
第六节 家属工作 274
第七节 待业青年的安置 275
第七篇 党政建设第一章 党的工作 277
第一节 党的建设 277
第二节 党委日常工作 285
第三节 纪律检查工作 287
第四节 组织工作 289
第五节 宣传工作 295
第六节 党校 301
第七节 机关党委 304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306
第二章 行政工作 306
第二节 行政日常工作 311
第三章 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工作 314
第一节 职代会机构与任务 314
第二节 工会 316
第三节 劳动竞赛 318
第四节 女工工作 320
第五节 文艺活动 320
第六节 体育活动 323
第七节 工会经费与救济 324
第四章 共青团工作 32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25
第二节 团的活动 327
第五章 武装工作 330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330
第三节 团的经费与团费 330
第二节 民兵工作 332
第三节 征兵、预备役统计与拥军优抚 335
第四节 人民防空 335
第六章 工厂保卫 337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其任务 337
第二节 侦察破案、打击犯罪 338
第三节 治安管理 338
第四节 消防工作 339
第五节 经济民警 340
第八篇 大事记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五年大事记 341
第九篇 人物第一章 省以上劳动模范简介 387
第二章 厂级先进人物与先进集体 390
第一节 历年厂级劳模、标兵 390
第二节 厂级先进集体及荣誉称号 391
第二节 参加全省党政会议人员 396
第三章 参加省以上(及地方)党代大会、人代大会代表 396
第一节 参加全国党政会议人员 396
第三节 出席莱芜市(县)人代大会代表 398
第四章 参政人员 398
第一节 参加全国党政机构人员 398
第二节 参加山东省党政机构人员 399
附录一、重要文件摘录 401
(一)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建设山东莱芜钢铁基地的报告 401
(二)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关于报请审批莱芜钢铁基地设计任务书的报告 403
(三)冶金工业部报送对莱芜钢铁基地设计任务书的意见 414
(四)冶金工业部关于莱芜钢铁厂设计问题的通知 416
(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利用以煤代油专用资金对莱芜钢铁厂进行部分配套的报告 417
(六)国务院以煤代油专用资金办公室、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关于以煤代油专用资金对山东省莱芜钢铁厂进行续建配套的协议书 420
二、历任莱钢二级单位、机关部处室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名单 424
图表总目录 439
后记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