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1
综述 1
图表 5
一 大事表 5
二 剧种表 11
志略 13
一 剧种 13
(一)豫剧 13
(二)河南越调 14
(三)河南曲剧 14
(四)罗戏 15
(五)卷戏 15
(六)二夹弦 16
(七)河北梆子 16
(八)二黄 16
(九)坠子戏 16
二 剧目 17
(一)剧目表 18
(二)剧目选释 21
1 《包公坐监》 21
2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21
3 《原形毕露》 21
4 《卫星与火箭》 21
5 《半边天》 21
6 《太阳店》 22
7 《?蜡庙》 23
8 《梅伯抱烙》 23
9 《赵公明下山》 23
三 音乐 25
(一)声腔 25
1 豫剧 25
2 越调 26
3 曲剧 26
(二)剧种音乐 27
1 豫剧 27
(1)板类 27
〔二八〕 27
〔慢板〕 30
〔流水〕 31
〔飞板〕 34
(2)伴奏 35
弦乐伴奏 35
击乐伴奏 37
2 越调 50
(1)〔板类〕 50
〔慢板〕 50
〔阴丝板〕 52
〔流水〕 53
〔滚白〕 56
〔哭腔〕 57
〔铜器座〕 58
〔垛子〕 60
〔不咂嘴〕 61
杂调 63
(2)伴奏 64
丝弦曲牌 64
唢呐曲牌 64
锣鼓伴奏 64
(三)乐队沿革、建制与乐器 87
1 豫剧 87
2 越调 87
3 曲剧 87
四 表演 88
(一)角色行当 88
(二)表演身段 89
(三)特技表演 90
1 咬牙喷彩 90
2 窜铡 90
3 悬空吊辫子 90
4 漱獠牙 90
5 苍髯换白 90
6 高低长靠上下高 90
7 滚地甩发 90
8 耍帽翅 90
9 僵卧 91
(四)表演选例 91
1 越调《?蜡庙》选场《张桂兰下山》 91
2 越调《断桥》 92
3 豫剧现代戏《半边天》第二场《迎难而上》 94
五 舞台美术 96
(一)服饰 96
(二)砌末装置 96
1 砌末 96
2 装置 97
3 灯光 97
4 布景 98
5 化妆 98
(三)人物扮相 98
1 梅伯扮相 98
2 张桂兰扮相 98
3 秦香莲扮相 98
4 宋氏扮相 98
5 赵公明扮相 99
6 姜子牙扮相 99
7 张飞扮相 99
8 罗老松扮相 99
9 马殿奎扮相 99
10 大春母扮相 99
11 吴广兴之妻扮相 99
12 欧阳海扮相 99
13 小李扮相 99
14 大翠扮相 99
15 春兰扮相 99
16 高飞扮相 99
17 侯七扮相 99
18 金占鳌扮相 99
六 机构 101
(一)科班 101
1 张九河窝班 101
2 彭素华窝班 101
(二)戏校 102
1 大刘堂戏校 102
2 西平县文艺专业班 102
(三)戏曲短训班 102
(四)戏班 103
1 俊秀班 103
2 同乐班 103
3 金刚寺班 103
4 冯张庄班 103
5 张圪垱越调班 104
6 权寨梆子班 104
(五)业余剧团 104
1 仪封曲剧团 104
2 刘振平坠剧团 104
3 吴堂越调剧团 105
4 黄庄豫剧团 105
5 业余剧团汇(调)演 107
(六)专业戏曲剧团 108
1 西平县越调剧团 108
2 西平县豫剧团 111
3 西平县农村文艺宣传队 115
(七)戏剧协会 116
七 演出场所 116
(一)戏台 116
(二)戏楼 116
(三)露天舞台 117
(四)剧院 117
1 中山堂 117
2 搬运剧院 118
3 西平县人民剧院 118
4 东风剧院 118
5 柏城剧院 118
八 演出习俗 120
(一)戏班演出习俗 120
1 破台 120
2 亮戏 120
3 踩台 120
4 打闹台 120
5 台口 120
6 戏帽 121
7 安台戏 121
8 压轴戏 121
9 打加官 121
10 垛箱 121
11 点戏 121
12 供奉庄王爷 121
13 画脸 122
14 议帐 122
15 身价、份子、掐头、抽头、头里跑、点戏钱等 122
16 祭台 122
17 滤戏 122
18 打炮 122
(二)古庙会等演出习俗 122
1 庙会 122
2 愿戏 125
3 堂会戏 125
4 喜庆戏 125
5 对台戏 125
6 开光戏 125
7 戏报、海报 126
8 演出禁忌 126
九 轶闻、传说、行话、谚语 127
(一)轶闻 127
1 老包一声断喝,树上孩童落地 127
2 打赌 127
3 掉胡子不掉戏 127
4 尤公子点戏 127
5 救命恩人 128
6 敬心宽二上金殿 128
7 曹×忘戴胡子 128
8 一边站?,一边站仨 128
9 救场 128
10 摸灯戏挨了一喇叭 128
11 应不出角也出角 129
(二)传说 129
(三)行话 129
(四)戏剧谚语 130
十 文物古迹、报刊专著 131
(一)文物古迹 131
附:《关帝庙金塑神像创建舞楼碑记》 131
(二)剧本 131
1 《母女的心愿》 132
2 《英雄下山》 132
3 《半边天》 132
4 《飞吧,燕子》 132
5 《摘石榴》 132
(三)理论著述 132
传记 135
一 传记 135
(一)张九河 135
(二)彭素华 135
(三)武国宇 136
(四)戴玉金 136
(五)冯纪汉 137
(六)刘松山 139
(七)焦向鼎 140
二 人物表 141
附录 142
一 关于文艺学习班学员转移户口的请示报告 142
二 关于转移文艺学习班学员户口、粮食关系的通知 145
三 关于增补剧团学员的报告 146
四 西平县1974年农村业余文艺会演次序表 147
五 西平县关于一九七六年举行业余文艺调演时间安排的通知 150
六 西平县一九七六年业余文艺调演时间安排的初步意见 151
七 西平县农村业余文艺调演大会须知 152
八 关于文艺专业班招生的通知 153
九 关于加强影剧院治安管理的规定 154
十 关于加强对影(剧)票管理的通知 155
十一 西平县戏剧工作者协会章程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