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岁月的侮辱改造成一曲音乐、一声细语和一个象征 1
回眸2006的中国诗歌 8
新世纪诗歌的疑与惑 19
我看2004的中国诗歌 32
从显现中所看到的 38
平静中的孕育 43
站在读者的立场上 48
世纪之交的中国小说状况 51
谈“民族文化派小说” 55
作家与地域 60
短篇、长篇与大师 64
寻找“希望的言语” 66
作家与地理 71
昔日黄钟大吕,如今悄声细语 73
吉林:诗歌的星辰依然闪烁 76
桃花依旧笑春风 78
铁凝带着《无雨之城》走进市场 81
永恒的母题:人性的崇高与卑劣 86
追求有趣的小说 94
蕴藏在琴韵舞姿中的残酷 98
《高跟鞋》:对准穴位的一次点击 102
读潘军小说札记 106
关于述平的ABCD 111
述平小说:迷惑与叩问 119
刘庆小说的存在与可能 127
文本的开放与意义的清洁 132
眺望人类生活的灰色图景 136
洞听青春悲凉的叹声 141
《历史碎影》:一种最极端、责任最重大的尝试 146
仿佛听见了辘轳的响声 153
使那些变得幽暗的角色焕发光芒 158
大地与人类隐秘的颤抖 164
悬置的窘困 168
平淡中出新意 173
自卑·抗争·忏悔 176
平实:当代小说的一种新趋向 178
朋友与诗 182
技术性写作的两个案例 185
真实的报告 艺术的创造 188
心灵的丰富与孤独 192
散文形式的自觉 195
2004年6月文学阅读札记 198
2004年7月文学双月刊阅读札记 203
2004年8月文学阅读札记 210
2004年9月文学阅读札记 218
2004年10月文学阅读札记 226
2004年12月文学阅读札记 234
求疵记 238
博客小说与说三道四 244
一盘散沙 249
公木传略 255
臆说王肯 262
遥远的昌耀 267
曲有源的使命 269
张笑天:凌云健笔意纵横 271
神笔乔迈 275
赵本夫:有限的印象 278
剪贴与拼接——潘军印象 282
金仁顺:认同与拒绝 288
施战军:从兴趣出发 291
闻树国走了 295
文学的痕迹 297
附录 299
关于“七十年代人”的对话 299
被遮蔽的“七十年代人” 308
索引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