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努尔哈赤&李鸿彬 1
女真社会的多事之秋 1
“十三副遗甲”起兵 2
赫图阿拉建元称汗 6
宣布“七大恨”誓师征明 9
迁都辽沈 11
四十年戎马生涯的顶峰 15
“计丁授田”和“按丁编庄” 17
建立八大贝勒共治国政制度 18
宁远战败 疽发身死 19
简短的结语 22
太宗皇太极&李鸿彬 25
随父兄从征的青年将领 25
继承汗位时的严峻形势 28
“讲和自固”以待时机 30
锐意改革 治国抚民 33
两次入侵朝鲜 38
统一漠南蒙古 41
为入关开拓了胜利之路 43
简短的结语 48
顺治帝福临&李尚英 49
勤学苦读的少年天子 49
亲政之初刻意求治 52
稳定社会秩序 缓和各种矛盾 54
恢复农业经济的主要措施 59
整顿吏治 禁止宦官干政 61
和耶稣会士、佛教高僧的交往 63
家庭主要成员 64
关于遗诏的悬案 66
简短的结语 67
康熙帝玄烨&郭松义 69
继位前后 69
清除鳌拜势力 71
撤除“三藩” 72
统一台湾 75
安定北方边疆 77
慎选人才 表彰清官 80
频繁的外出巡视活动 83
修治河道 86
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88
太子的立和废 90
成败功过小议 92
雍正帝胤禛&刘桂林 97
藩邸生活四十五年 97
在诸皇子斗争中赢得帝位 98
初政伊始 气象一新 100
朋党之禁与骨肉嫌猜 102
承前启后的大政方针 103
宠臣与权贵 106
其人其事 110
死亡之谜 113
简短的结语 114
乾隆帝弘历&左步青 115
青年皇帝的荦荦大才 116
为政之道 宽猛互济 122
务本足国 首重农桑 125
整肃吏治 贪风难挽 127
编纂《四库全书》和文字狱 130
“十全武功” 135
马戛尔尼使团来访 138
奢靡之风 财用耗竭 141
盛极转衰 遍地烽烟 142
响慕风雅 精于骑射 144
后妃、子女与家庭生活 147
传位、辞世和身后余波 150
嘉庆帝颙琰&李尚英 155
亲政之初 惩治权相 155
镇压川楚农民大起义 157
陈德行刺和紫禁城之变 160
力挽颓势 希望有所作为 163
积重难返的闭关政策 168
辞世 170
简短的结语 171
道光帝旻宁&潘振平 173
一帆风顺的继统者 173
提倡“实政”与恪守祖制 176
用兵西北边陲 180
禁烟三部曲 183
面对陌生的敌人 187
“力崇节俭”的皇帝 193
简短的结语 196
咸丰帝奕詝&茅海建 197
皇四子与皇六子 197
初振还罢 200
太平军兴 202
两大变局:厘金与湘军 205
“造反”“造反” 207
英法联军之役 210
肃顺党人 216
热河与京师之间 219
后宫生活 221
简短的结语 223
同治帝载淳&贾熟村 225
小皇帝即位时的宫廷政变 225
两宫太后垂帘前的傀儡 227
文理不通的纨绔公子 228
大婚之后婆媳不和 230
亲政后的内政外交 231
宫廷权力之争 233
“天花之喜”和立嗣问题 238
简短的结语 241
光绪帝载湉&孔祥吉 243
毓庆宫接受的帝德教育 243
不惬意的婚事 246
主张严惩日本侵略者 248
甲午战争中的帝后党争 250
《马关条约》刺激他要痛除积弊 254
“不甘作亡国之君” 256
“诏定国是”除旧迎新 259
变法失败 囚禁瀛台 263
紫禁城上空希望之星陨落 266
宣统帝溥仪&孙思源 267
懵懵懂懂当了末代皇帝 268
一中一西两位教师课读 271
“皇额娘”生母 乳母 273
袁世凯动了“鸠占鹊巢”之心 274
张勋复辟又当了十二天皇帝 277
“大婚”后行为乖张的生活 279
整顿小朝廷内部 281
被赶出宫 282
摄政王多尔衮&李鸿彬 285
父死母殉的不幸 285
墨尔根王助成大业 287
拥戴福临并不甘心 291
统率八旗劲旅入关 293
开国创业的不凡气度 296
摄政七年的行政得失 299
觊觎帝位和“太后下嫁” 303
行猎塞外 坠马致死 305
简短的结语 307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孔祥吉 309
家世 入宫 母以子贵 309
发动政变 垂帘听政 310
与恭亲王奕的权力斗争 313
为同治立后和修复圆明园的风波 317
同治崩逝 再度垂帘 319
逼死儿媳与慈安暴卒 320
“甲申易枢”再次罢斥奕 322
“万寿无疆”三军败绩 324
扼杀戊戌维新运动 327
庚子酿祸 329
晚年推行的“新政” 332
临终前又立一个小皇帝 336
清代皇帝世系表 339
再版后记&左步青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