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货币理论与政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钟雄著
  • 出 版 社:河南省基本建设经济研究会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导论 3

第一章 货币、资产与财富 3

第一节 财富与资产 3

第二节 资产需要 9

(一)民间的资产需要 13

(二)企业的资产需要 13

(三)金融机构的货产需要 13

第三节 资产与货币 13

第四节 货币、资产调整与经济活动 18

第二篇 货币供给理论 23

第二章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23

第一节 金融机构与货币供给量 23

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模型 26

第三章 货币供给理论 31

第一节 早期的理论 31

(一)米德 34

(二)丁百幹 34

第二节 弗利德曼·施瓦兹货币方程式 34

第三节 卡干货币供给等式 36

第四节 布兰纳·梅微货币供给函数 37

第五节 泰坚货币供给方程式 40

第六节 斯密士货币供给函数 43

第四章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 47

第一节 导言 47

第二节 强力货币 49

(四)对其他银行资金融通 56

第三节 准备比率 56

(五)对企业资金融通 56

(三)美援存款 56

(二)政府财政 56

(一)国外资产净额 56

(一)存款结构的变化 61

(二)法定准备比率 61

(三)金融结构的变化 61

(四)其他银行资产结构 61

第四节 通货比率 61

(七)每人旅行量 69

(八)通货膨胀 69

(六)银行业的经营 69

第三篇 货币需要理论 69

第五章 唯货币论者与非货币论者 69

第一节 基本理论的对立 69

(五)货币化 69

(四)都市化的程度 69

(三)保有通货的成本 69

(二)货币流通速度 69

(一)国民所得 69

第二节 金块论者与反金块论者的论争 70

第三节 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的论争 73

第四节 传统货币数量学说的盛行 76

第五节 从联邦准备制度到一九三○年代的经济大恐慌 77

第七节 唯货币论的复活与一九六○年代的新论争 79

第一节 导言 83

第六章 传统货币数量学说新诠 83

第二节 费雪与交易型数量学说 84

(一)交换方程式 90

(二)交易货币需要 90

(三)从失衡到均衡的过程 90

(四)交易型数量学说的缺点 90

(五)所得型交换方程式 90

第三节 皮古与余额型数量学说 90

(一)剑桥方程式 97

(二)真实货币需要 97

(三)从失衡到新均衡的过程——价格水准的决定(四)剑桥方程式与交换方程式的差异第四节 魏克塞尔与间接作用的过程 97

第一节 「一般理论」与凯因斯革命 102

第七章 凯因斯革命 102

(四)魏克赛尔与凯因斯 102

(二)间接作用过程 102

(一)货币利率与真实利率的对立 102

(三)累积过程 102

(一)「一般理论」的可接受性 105

(二)摆脱传统货币数量学说 105

第二节 基本模型 105

(一)消费、投资与所得 111

(二)货币、利率与所得 111

(三)希克斯交点 111

第三节 货币需要理论及其发展 111

(三)未竟的研究工作 117

第一节 反凯因斯革命 117

第八章 芝加哥学派的新货币数量学说 117

(二)交易货币需要与利率 117

(一)保有货币动机的分析 117

(一)芝加哥大学的口述传统 122

(二)凯因斯变成了新正统 122

(三)货币史的新解说 122

第二节 货币所得法定论 122

(一)基本模型 127

(二)货币所得的决定理论 127

(三)新货币数量学说的主旨 127

第三节 货币需要理论 127

(一)货币需要函数 132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安定性 132

第四节 名目数值与真实数值 132

第五节 结论——反凯因斯革命的货币理论 135

(一)真实货币需要与名目货币供给 135

(二)真实利率与名目利率(市场利率) 135

第九章 凯因斯经济学的重建 139

第一节 导言 139

(一)一张检查表 144

(二)「货币论」与「一般理论」 144

第二节 凯因斯与古典学派的基本差异 144

(一)未来的不安定感 148

(二)需要决定供给 148

第三节 凯因斯与凯因斯学派的差异 148

第四节 投资、消费与利率 153

(二)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153

(一)重建四物品市场模型 153

(一)凯因斯论利率与投资 157

(二)第二消费心理法则 157

第五节 失业理论 157

(一)长期失业的基本原因 160

(二)货币政策的失业观 160

第六节 结论 160

第十章 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结合 161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二分论 161

第二节 四物品市场的总体模型 162

第三节 货币数量变动的后果 169

(一)资金流通表 169

(二)四物品市场模型 169

(一)比较静态分析 176

(二)动态分析 176

第十一章 耶鲁学派的资产平衡论 176

第一节 导言 176

(一)耶鲁学派的兴起 179

(二)耶鲁学派的基本看法 179

第二节 金融部门与真实生产部门 179

第三节 资产平衡论 185

(二)生产市场 185

(一)金融部门与社会的资产负债表 185

(一)货币新论 198

(二)资产结构选择的基本原则 198

(三)货币需要论 198

第四节 结论——金融媒介机构所扮演的角色 198

第四篇 货币政策 201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的目标 201

第一节 导言 201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意义 203

(四)平衡国际收支 208

(三)经济成长 208

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的冲突性 208

(二)充分就业 208

(一)经济安定 208

(一)经济安定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211

(二)经济安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冲突 211

(三)经济成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冲突 211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的工具 211

第一节 导言 211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标准 212

第三节 再贴现率政策 214

(五)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强制影响 214

(四)对大众预期的影响 214

(三)伸缩性 214

(二)对利率结构的影响 214

(一)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能力 214

第四节 存款准备率政策 217

第五节 公开市场操作政策 219

第六节 规则Q 223

第七节 选择性信用管制 224

第八节 国债管理 226

第九节 以法则替代权衡 229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231

第一节 导言 231

第二节 传统货币数量学说 232

第三节 原始凯因斯学说 236

(一)直接作用 236

(二)间接作用 236

第四节 信用供给可能性学说 238

第五节 银行家的看法 240

第六节 新货币数量学说 242

第七节 资产平衡学说 244

第八节 新凯因斯学说 246

第九节 结论 249

第十五章 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指标 250

第一节 货币市场与货币管理 250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量 253

第三节 货币供给量与利率 256

第四节 货币政策指标 261

(一)利率 268

(二)股票价值 268

(三)货币存量 268

(四)货币基数 268

(五)自由准备 268

第五节 结论 268

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论争 269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 269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品质效果 272

第三节 制度因素对货币政策的限制 277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时间落后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