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屋盖结构实用抗风设计》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方慧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290851
  • 页数:1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利用现有的手段全面系统的对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风致响应及用于工程设计的等效静风荷载进行理论和实验性的研究;然后,以几个典型体型的大跨屋盖为例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为土木专业的相关人士提供有用的参考。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现状 4

1.2.1风荷载特性的研究 4

1.2.2风致响应的计算 5

1.2.3风荷载的确定及等效静风荷载的研究 6

1.3研究内容 7

第2章 本征正交分解法 10

2.1引言 10

2.2本征正交分解法(POD)的基本原理 10

2.2.1POD方法的概述 10

2.2.2POD基本原理 13

2.2.3POD参数的性质 23

2.2.4两种POD应用的推导 24

2.3POD法的几方面应用 26

2.3.1风压场的重建和预测 26

2.3.2风致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27

2.3.3等效静风荷载确定中的应用 27

2.4本章小结 27

第3章 屋盖风压特性分析及风压场重建与预测 29

3.1引言 29

3.2风洞试验设备及流场模拟 30

3.2.1风洞测量设备 30

3.2.2风洞流场模拟的有关指标 32

3.2.3国内外一些风洞流场的模拟概况 35

3.2.4本书试验风洞流场模拟 40

3.3屋盖的风洞试验概况 46

3.4试验有关参数的确定及脉动信号的修正 49

3.4.1试验风速及采样频率 49

3.4.2采样时间的选择 50

3.4.3脉动信号畸变的修正 50

3.5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确定 52

3.5.1风压系数的定义 53

3.5.2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换算 53

3.6不同地貌下的风压特性分析 56

3.6.1双坡屋盖 56

3.6.2 0.1和0.2矢跨比球壳屋盖 61

3.6.3柱壳屋盖 63

3.7不同地貌下体型系数分析 67

3.7.1双坡屋盖 67

3.7.2 0.1和0.2矢跨比球壳崖盖 72

3.7.3柱壳崖盖 75

3.8风向角的影响 79

3.8.1双坡崖盖 79

3.8.2柱壳崖盖 82

3.9双坡屋盖的风压场重建与预测 84

3.9.1本征值分析 85

3.9.2重建分析 88

3.9.3预测分析 93

3.10本章小结 103

第4章 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方法研究 105

4.1引言 105

4.2传统模态叠加法响应功率谱的两快速算法 106

4.2.1CQC快速算法矩-阵形式的推导 106

4.2.2POD技术的谱分析 108

4.3脉动风致位移均方根响应 110

4.4模态耦合项分析(SRSS和CQC的对比分析) 111

4.4.1SRSS法位移响应谱及均方根响应计算 111

4.4.2CQC法的位移响应谱及均方根响应 112

4.5传统模态叠加法算例分析 113

4.5.1 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分析 113

4.5.2 0.2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分析 118

4.5.3模态耦合项的影响 121

4.6块里兹向量法基本原理 122

4.6.1研究背景 122

4.6.2块里兹向量法在风致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124

4.7块里兹向量的生成 125

4.7.1矩阵形式推导 125

4.7.2考虑荷载模式频率的块里兹向量推导 127

4.7.3里兹向量终止程序 128

4.8块里兹向量法算例分析 129

4.8.1POD技术提取荷载空间分布模式 129

4.8.2参与因子的计算 130

4.8.3模态叠加法计算结果对比 131

4.9模态加速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133

4.10模态加速度法算例分析 137

4.10.1 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 137

4.10.2 0.2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 139

4.11本章小结 140

第5章 大跨屋盖结构的等效静风荷载研究 141

5.1引言 141

5.2模态惯性力组合法 145

5.2.1矩阵形式推导 145

5.2.2耦合项分析 147

5.3背景、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的组合法 152

5.3.1背景响应及背景等效静风荷载 152

5.3.2共振等效静风荷载 155

5.3.3背景和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的组合 155

5.4等效原则的确定 156

5.5柱壳算例 157

5.5.1风致响应计算结果 159

5.5.2模态惯性力组合法 160

5.5.3不同等效原则确定等效静风荷载 166

5.5.4背景和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组合法 167

5.6本章小结 169

结论 171

参考文献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