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1919——1927年) 19
第一章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19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19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实绩和各社团、流派的涌现 33
第三节 对封建复古派和资产阶级右翼文人的斗争 45
第四节 早期革命文学的倡导和革命群众创作的出现 57
第二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上) 65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发展 65
第二节 《呐喊》和《榜徨》 76
第三节 前期杂文 87
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95
第三章 郭沫若 104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104
第二节 《女神》 113
第三节 《前茅》、《恢复》等诗集 125
第四章 其他作家的创作 132
第一节 叶绍钧的创作 132
第二节 朱自清等作家的创作 139
第三节 郁达夫和闻一多的创作 148
第四节 话剧创作 154
第二编(1927——1937年) 161
第一章 左翼文艺运动在战斗中发展 161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161
第二节 对新月派和民族主义文学运动的斗争 176
第三节 对《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的斗争 185
第四节 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和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196
第五节 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205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创作 216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 216
第二节 红色歌谣 221
第三节 方志敏等革命烈士的诗文 229
第三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下) 336
第一节 后期杂文 336
第二节 《故事新编》 252
第三节 诗歌 256
第四节 在文艺理论上的贡献 261
第四章 茅盾 269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269
第二节 《子夜》 279
第三节 《林家铺子》和《春蚕》等短篇小说 289
第五章 其他作家的创作(一) 297
第一节 蒋光慈、柔石、叶紫等作家的小说 297
第二节 殷夫等诗人的诗歌 308
第三节 散文创作 316
第四节 话剧创作 321
第六章 其他作家的创作(二) 328
第一节 巴金和他的《家》 328
第二节 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338
第三节 曹禺和他的《雷雨》《日出》 346
第三编(1937——1942年) 357
第一章 在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 357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文艺运动的新发展 357
第二节 对“文学与抗战无关论”和“战国策派”的斗争 365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对革命文艺发展的重大意义 369
第四节 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 372
第二章 在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文学创作 378
第一节 田间、艾青等的诗歌 378
第二节 沙汀、艾芜、张天翼等的小说 395
第三节 夏衍等作家的话剧创作 405
第四节 郭沫若的《屈原》等历史剧 414
第五节 茅盾抗战前期的创作 423
第四编(1942——1949年) 429
第一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革命文艺的新时代 429
第一节 党的整风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429
第二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 434
第三节 文艺整风的深入和对王实味等人的斗争 442
第四节 对胡风等人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 448
第五节 革命文学创作的崭新面貌 454
第二章 解放区的戏剧创作 461
第一节 《逼上梁山》和旧戏改革 461
第二节 新歌剧《白毛女》 467
第三节 其他歌剧 475
第四节 话剧创作 479
第三章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485
第一节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485
第二节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492
第三节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497
第四节 其他长篇小说创作 503
第五节 其他短篇小说创作 509
第四章 解放区的诗歌、散文 516
第一节 《东方红》等群众诗歌创作 516
第二节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522
第三节 《漳河水》和其他诗歌创作 529
第四节 散文创作 537
第五章 国统区的文艺创作 542
第一节 戏剧创作 542
第二节 小说创作 548
第三节 诗歌散文创作 555
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代结束语) 561
后记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