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感受志愿精神之美 3
引言 伴随志愿服务的幸福人生 5
一、志愿者——中国社会的骄傲 3
志愿者——中国社会的骄傲 3
生命救援的接力 5
奥运志愿者:累并快乐着 7
为奥运会喝彩,为志愿者喝彩 9
志愿者二次方——一个时尚的名词 11
山区默默的坚持者 13
都江堰司机的“志愿者”经历 15
感受北京,感受残奥会 17
听到服务呼叫就激动的志愿者 19
激情过后:从志愿者到公益组织者 21
淋着雨的志愿者,谢谢你们 23
寻找志愿者 24
初生牛犊不怕虎 26
观摩志愿者支教服务 27
贫困生在服务中自豪与成长 29
小小创意带来的乐趣 31
再次见到漩口的亲人 33
与北川中学生的一段情谊 35
带雷晴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 37
貌美不能长久,心美可伴一生 39
来自映秀的电话 41
志愿者:从团员青年到全民 43
古城新姿,志愿者的身影 45
“要鼓励富家子弟做志愿者” 46
蔡大姐:“我为你提供例证” 48
队长与队长的相遇 50
陈太勇:新事业的坚持者 53
志愿者仅有热情够不够 55
如何做一个好的志愿者骨干 57
男人豪情与女中豪杰 59
二、人性之美,人情之美 63
大爱无畏,心怀天下 63
人性之美,人情之美 65
“礼物传递” 67
还有志愿者的爱心 69
爱人者,人恒爱之 71
爱心更需要讲诚信 72
“忠兴镇那些可爱的孩子” 73
爱照相的青海小孩 75
有艺术爱好的爱心店长 77
“玻璃人”的志愿热情 79
“他是一团火” 81
“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 83
志向——在灾难后更加坚定 85
自自然然的感恩 87
中西文化比较与志愿精神创新 89
中西文化融合与志愿精神普及 91
助人自助的志愿精神 93
志愿精神的价值体系基础 95
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7
志愿者服务的“有我利他意识” 98
和谐文化对志愿精神的孕育 100
志愿精神的几大要素 102
三、我们共同的志愿家园 107
奥运北京,志愿中国 107
慈善义工队,另一种风格 109
玄装之路——志愿救援队的第一次行动 111
四海一家,温柔的心灵 114
映秀工作组的辛勤,也体现志愿精神 116
志愿者的协调与支持 118
志愿者基金会的支持功能 120
义工学堂:成长的摇篮 122
从友情支持到拓展志愿研究 124
北大论坛:志愿服务的学术高峰 126
我们的志愿家园 128
社会志愿者团体的困惑 131
“官方”志愿组织对社会人士的开放 133
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双站长” 135
拜访志愿者协会时的热切交流 136
志愿者站:物业管理公司的需求 138
共青团组织推动的志愿服务 140
基层志愿者组织要抓住“四个一” 142
“我们需要志愿服务体系” 144
政府与民间:志愿服务的动力 146
促进公民社会发展、推动公民组织成长 148
志愿服务:激发社团组织的新活力 150
志愿组织——民主参与途径 152
四、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成长 155
2008年:中国志愿服务载入史册的一年 155
理发剪,磨刀石 158
快乐志愿服务 160
志愿服务的智力资源 162
尊重专家就是尊重智慧 164
农村的友邻互助与志愿服务 166
“一次讲话会改变人的一生” 168
农村缺乏志愿服务,农村需要志愿服务 171
广泛多样的志愿领域 173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175
建立国家志愿服务统筹协调体系 176
宽松友善的志愿环境 177
日常生活的志愿行为 179
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 181
社区、社区服务、志愿服务 182
志愿服务:探索公民教育的新途径 184
志愿服务对青年就业创业素质的培养 185
志愿服务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辅助和补充 186
志愿服务岗位就业的探索与推广 187
志愿服务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自豪感 188
当代志愿服务的多元发展 190
带人致富也是志愿服务 192
三件小事——志愿者还在行动 194
附录 199
我们曾坚守在废墟之下&雷晴撰写 谭歆修改 199
我做志愿者的日子&刘鸿昊撰写 朱莉玲修改 204
消防战士——以命相搏救援灾区&黄艳姿 洪泽芳 209
有多少事可以重来(外两篇)&王义明 214
志愿者亲情行&崔艳芳 219
珍惜人生这一回&郑清容 222
柔柔光,微微笑&斋啡 四娘 225
真心付出是最大的快乐&刘天明 232
时尚义工打造魔力团队&颜映琪 杜莉妮 236
那天,她决定她也要当志愿者&李笑丽 242
火一样的热情 光一样的温暖&王小玲 245
后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