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3卷 1993》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桂华,冯树文;陈尚平编辑
  • 出 版 社: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类 地震观测方法与技术 1

强震观测台网的建设与管理 于双久 1

东北强震台网的维护与管理 胡成祥 2

确定设防标准的方法 谢礼立 3

设防标准研究中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 周雍年 4

土层反应分析中输入界面的选取 袁一凡 5

中强震加速度计研制 王家行 6

仪器标定及仪器室改造 舒毓龙 7

短周期三分向地震计样机的研制 王家行 8

数字强震仪抗误触发研究 王家行 9

地震荷载作用下实用制振装置的开发 张敏政 10

动力边界元法及其在复杂场地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付铁铭 11

地磁加密观测 詹志佳 12

CDSN二期技术改造 周公威 13

熏烟地震记录器改墨水记录器——潮汐因子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夏恩山 14

重点地震危险区介质物理参数 刘克人 15

中美地磁合作项目 詹志佳 16

台站重力仪数字化磁盘记录系统的研制 刘克人 17

14C测年样品比测研究 彭贵 18

NG-2400型3He/4He同位素质谱计的研制和应用 孔令昌 19

延怀盆地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刘启元 20

地下水动态前兆场物理机制与物理模式研究 车用太 21

邢台震源区及相邻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研究 张木生 22

地壳和上地幔应力状态的研究 位梦华 23

地震区划方法的改进和区划结果检验 高文学 24

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原则与方法 张裕明 25

构造法的评价与改进 叶洪 27

断层气映震的物理化学机制的观测与实验研究 高清武 28

小江断裂带1∶5万地质填图 汪一鹏 29

延怀盆地活动断裂1∶5万地质填图与浅层探测 方仲景 31

北天山活动断裂1∶5万地质填图和活动逆断层与活动褶皱的关系 邓起东 32

首都圈地区水化监测预报 张培仁 33

横波分裂的数值模拟研究及观测解释 姚陈 35

断层气体上涌的物理-化学前兆机理的模拟实验研究 朱克文 37

不同地区小孔径台网横波分裂的对比研究 姚陈 39

断层泥中石英颗粒ESR讯号复零状态的自检方法研究 陈以健 41

地下水温震前异常清理与震例分析 汪成民 42

水位测量仪器输出接口技术改造 宁立然 43

竖摆深井定向技术研究 黎凯武 44

数字地震记录应用和处理方法研究中的现有地震台网 罗江 45

钻孔应变应力台网技术管理 欧阳祖熙 46

地热前兆技术管理 刘永铭 47

数字前兆遥测试验系统 付子忠 48

台站电源及电源控制器的研制和试验 黄锡定 49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 黄锡定 50

断层形变系列化观测仪器研制 勾波 51

KYJ—2型孔隙压力计研制 刘瑞民 52

单孔全应力自采测量仪器研制 丁旭初 53

深井自采地应力测量技术研究 丁旭初 54

形变台站防雷保护及接地改进 陈德福 55

中国地倾斜基本台网技术改造与综合效能 陈德福 56

断层气Hg自动监测方法研究 葛林林 58

多维时限信号的细化变换研究 陈中林 59

模式识别法在定点形变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李正媛 60

地下水动态光纤监测系统研制 葛林林 61

震害的遥感分类分级标准和影像判读标志研究 李志良 62

区域地震台网调整优化 杨军 63

智能化质子磁力自记仪的研制和台网观测实验 彭纯一 64

地方遥测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的完善 朱晤 65

地震复发的准时间可预报实时概率方法及其在地震地质预测中的应用 闻学泽 66

川滇遥测地震台网联网技术设计和试验联网 杨晓源 67

第二类 地震孕育环境和条件 68

华北北部强震构造条件分析 杨主恩 68

我国地震活动的主导构造及其动力学条件 洪汉净 69

华北北部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构造探测、密度结构计算以及地壳磁性结构分析赵国泽 70

典型构造活动引起的物理场时空演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马瑾 71

拉分区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和部位 吴章明 72

华北张性构造区主要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万)和综合研究 刘光勋 73

山西省忻定盆地活动断裂地质填图(1∶5万) 刘光勋 74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1∶5万地质填图与综合研究 李克 75

山西地堑系地震非均匀分布的构造机制及动力环境 刘光勋 76

雁行构造与山西地堑系强震规律研究 谢新生 77

我国大陆应力场特征和强震关系的分区研究 许桂林 78

场区及周围地区现代地壳动力学特征和强震危险性地点的判定 朱思林 79

应用非线性科学方法由实测数据反演地震的孕育与演化 石特临 80

青藏地块北部活断层粘滑和蠕滑及其力学机制的研究 吕德徽 81

南黄海地区地震环境和条件的研究 唐锦铁 82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性研究 李起彤 83

苏浙皖沪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原则和方法 谢瑞征 84

秦岭北缘活动断裂1∶50000地质填图 张安良 85

渭河断陷东部地壳结构 丁韫玉 86

地下水在前兆场变化中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炳乾 87

第三类 地震预报研究 88

首都圈及大华北地区地磁观测的短临前兆与判定方法研究 詹志佳 88

椭圆投影两步拟合法求中国东部低地和西北部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 郁曙君 89

地温变化与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 华昌才 90

大震危险区地热异常背景及前兆热效应机理 张之立 91

华北北部地区地温场异常特征前兆指标及机理研究 张之立 92

中美“局部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关系”合作观测与研究 刘克人 93

前震和前震序列特征判别指标和方法的研究 朱传镇 94

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判定指标及震后显著地震预报方法研究 王琳瑛 95

前震或前兆震群对主震发生的影响 李兴才 97

电磁辐射短临地震异常信息和指标的提取 李兴才 98

S波分裂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研究 郑治真 99

地磁短临前兆综合判定方法实用软件研究 明跃红 100

运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研究震源区的电性变化特征 林云芳 101

地磁前兆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 林云芳 102

地球电磁场的短临前兆标志及判定方法研究 林云芳 103

地磁转换函数和低点位移的短临前兆标志及判定方法研究 曾小苹 104

中国大陆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报研究 陈培善 105

前震和前震序列的研究 林邦慧 106

滇西实验场水化短临预报方法研究 上官志冠 107

中国及邻区8级地震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分析及预测 马宗晋 108

华北北部地区断层气短临预报指标体系的研究 车用太 109

华北地区地震确定性预测方法的研究 汪良谋 110

利用水震波异常判定华北地区近期强震危险性的攻关预研究 鱼金子 111

重力预报地震的方法和机理研究 陈益惠 112

根据环境因子的变化预测地震趋势的研究 杜品仁 113

我国大陆地区强震发生的确定性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汪良谋 114

用MT方法进行地震前兆监视和预报地震活动的研究 晋光文 115

利用卫星遥感热红外异常预报地震 强祖基 116

1992年度北京地区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预报与研究 朱清钟 117

首都圈地区断层气监测预报研究 王基华 118

滇西实验场CO2预报地震新方法观测研究 上官志冠 120

地震灾害损失动态预测方法与应用研究 赵阿兴 121

构造变形场时空演化过程的实验与数值动态模拟及强震发生地点预测 刘力强 122

依据强震时空不均匀性预测2005年前大陆分区地震 姜秀娥 124

八级大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和预测研究 梅世蓉 125

倾斜潮波矢量椭圆轴变特性预报地震的预研究 张金祥 126

一种中期预测的TESP方法的建立 黄德瑜 127

我国大陆强震前中长期前兆特征和环境因子相关性 黄德瑜 128

四川地区断层气短临前兆观测与实用化研究 魏家珍 129

断层气预报地震方法指标与实用性研究 汪成民 130

华北北部地震短临预报方法、前兆综合解释模型及短临预报综合判别系统的研究 李彦巧 131

S波分裂在首都圈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郑斯华 132

首都圈半年至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地点的预测研究 孙士宏 133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短临预报中应用 马丽 134

首都圈形变异常识别模式的建立及在预报中的应用 李志雄 135

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和机理及其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陆远忠 136

地热异常用于地震短临预报实用性研究 付子忠 137

地热前兆异常特征与震例分析 杨修信 138

地热正常动态预测及实用性预报软件的建立 陈桂兰 140

地热前兆干扰因素分析和干扰排除实验 刘永铭 141

从构造塌陷的角度研究唐山地震的一些前兆现象 邱泽华 142

非线性科学分析方法在前兆演化及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陈子林 143

我国西北地区1-3年中期预报指标研究 郭大庆 144

断层气资料清理及前兆识别 王长岭 145

西北地区地震异常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 王振亚 146

中国西北地区震后异常和新地震异常的识别与研究 毛可 147

西北地区地下流体地震短临前兆及标志体系研究 王长岭 148

华北地区重力复测与地震分析预报研究 范文 149

首都圈中期地震前兆及时空特征的综合研究方法 马丽 150

2005年前长江中下游强震危险性预测 朱书俊 150

尾波特性变化指标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顾瑾平 151

江苏地区震后异常与新地震异常的识别方法研究 谢华章 152

双震型序列第二主震的预测指标研究 谢华章 153

中强震前后地下水动态响应特征及机理研究 丁仁杰 154

地震序列频度和能量动态变化研究与后续显著地震预测 王铮铮 155

地震孕育短临阶段前兆场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陈党民 156

陕西省地震短临预报指标的研究 吴富春 157

地震动力学中的混沌行为及地震预报问题 牛志仁 158

公里尺度地球物理实验观测的研究 郑治真 159

第四类 地震实验研究 159

活断层和地球物理场研究 郑炳华 160

我国大陆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强震关系分区研究 徐常芳 161

郯庐断裂带中段地热场与地热应力场的预研究 吴乾藩 162

华北北部重点地区地壳上地幔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变形及应力状态,热结构以及高温高压下岩石物性和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刘若新 163

地震前兆物理机制的小样品实验研究 张流 164

震后趋势早期综合判断与跟踪预报研究 韩渭宾 165

场地响应与震源定标律 叶建庆 166

大型水电站地震可靠性分析 朱葳 167

第五类 地震理论研究 167

海洋平台结构的抗震研究 金德印 168

有附属结构系统的地震反应实用分析方法 朱镜清 169

工程结构破损检测方法 黄万春 170

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周建 171

二维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及非线性土体-结构的相互作用 李小军 172

复杂介质中地震波动的仿真研究 刘晶波 173

三维显式有限元波动程序的编制与应用 杨柏坡 174

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建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郑广芬 175

多输入地震动作用下大型建筑物抗震安全研究 王君杰 176

二维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刘殿魁 177

地下岩洞地震时三维应力分析 杨升田 178

结构-桩-土系统地震动反应分析 翟桐 179

藕合振动基底隔震系统的反应控制设计研究 陆顺永 180

土壤液化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石兆吉 181

桩基地震反应及破坏机制研究 张克绪 182

含水与不含水地层的分层交错对地面运动和波的传播影响 门福录 183

地表下有限深度的空管和充液管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 袁晓铭 184

砂土液化的计算机仿真 崔杰 185

桥梁系统易损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刘勇生 186

用强震记录分析场地构造 郭玉学 187

数字强震仪记录长周期误差研究 周雍年 188

用强震观测方法研究局部场地特性对地震动的影响 张晓志 189

时域局部人工边界及其在土-结构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关慧敏 190

考虑系统不确定性的动力可靠度分析方法的研究 赵衍刚 191

连拱桥多点地震输入的地震反应研究 伍国周 192

地震动相关性模型及其对地下管道的影响 周建 193

半圆形凹陷地形引起的瞬态地震波散射 刘国利 194

城市震害时空序列的系统工程研究 赵振东 195

分层地基中桩基础地震反应分析 刘宗贤 196

近岸和跨河建筑物地震破坏机制 王忆 197

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谢君斐 198

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移的机理与预测 王绍博 199

结构地震反应的混合控制理论的研究 齐凯 200

自然灾害的国际救援与国际合作 谢礼立 201

复杂场地对地震地面运动影响的深入研究 孙平善 202

一种新的模拟结构与介质接触面力学模型的开发与研究 赵振东 203

正交异性介质中裂缝扩展与应力集中问题研究 刘殿魁 204

用滤波技术研究结构参数的时变特性 尚久铨 205

孔隙水压力和不透水破裂面对花岗岩破裂强度的影响 杜尧俊 206

地震序列的有序度及多分形特征 王琳瑛 207

首都圈电磁波实用化攻关 曹惠馨 208

非均匀地热活动与强震发生关系的研究 张之立 210

岩石圈热动力过程及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张之立 211

电阻率层析成象的理论研究 冯锐 212

近震体波数字数据测定介质衰减特征 傅昌洪 213

将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记录合并为甚宽频带记录、复原地面位移及速度、加速度变换 李鸿吉 214

北京台IDA记录在地震预报及震源参数反演中的应用 李鸿吉 215

利用地震矩张量来研究中国各主要构造带的形变速率 李鸿吉 216

地球内部物理场与大气物理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震与灾害性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秦馨菱 217

新疆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与强震关系研究 李强 218

2005年前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强度预测研究 黄玮琼 219

运用破裂动力学理论探讨测定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研究 李世愚 220

地震破裂动力学 李世愚 221

华北地震类型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李世愚 222

海南地区电磁感应研究 范国华 223

数字地震记录的三维偏振分析 刘元壮 224

提取慢S波初至方法研究 郑治真 225

中国大陆面波QR和QL值分析及Qβ值结构的区域特征 陈国英 226

孕震过程中地磁前兆场的物理模式研究 曾小苹 227

中国大陆东部板内孕震环境及其动力过程研究 毛桐恩 229

岩石流变磁效应的试验室研究 郝锦绮 231

孕震系统的不稳定性及地震活动的仿射性研究 安镇文 232

准确测定强余震的环境剪应力值 陈培善 233

地震过程的三维断裂力学有限元分析研究 林邦慧 234

利用全波数字记录反演震源位置及地震矩张量的研究 林邦慧 235

格林函数计算与地震矩张量反演 吴忠良 236

地震体波谱分析基础软件 魏富胜 237

核—幔边界的形状及其附近大尺度不均匀性研究 左兆荣 238

华北地震分布时-空特征的单链群集分析与地震序列模拟研究 左兆荣 239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 曾融生 240

北京平原若干第四纪断陷盆地主边界断层晚期活动性比较研究 方仲景 242

断裂分段的持久性界限区识别标志及应用研究 张培震 243

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古地震标志、滑动速率及其年代学对比研究 邓起东 244

我国大陆强震地震地质标志分级定性、定量研究 徐锡伟 246

延怀盆地土壤年代学的研究及应用 赵小麟 247

未来50年内我国若干近代火山活动区的火山活动性研究 刘若新 248

不同强震活动类型特征的研究 罗灼礼 249

中国大陆某些地震前兆和变形事件的对比研究与变形模型分形 张肇诚 251

用华北地震台网资料进行危险区波速震源介质研究 卓钰如 252

首都圈中期地震参数的综合研究 卓钰如 253

以系统理论探讨地震序列中非线性问题 吴开统 254

地球化学灵敏指标的区域异常特征研究 杨玉荣 255

用自然类比法作地震序列分类及震后趋势早期判断 焦远碧 256

TIP方法在首都圈的应用研究 黄德瑜 257

在强震概率增长时空域预测中模式识别的应用基础研究 黄德瑜 258

未来十年强震活动确定性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张立人 259

我国大陆强震群体活动转移规律和预测方法研制 张立人 260

地震波的尺度效应和环境效应的物理摸拟研究 郭铁栓 261

地震类型与高精度地壳形变短临特征与机理研究 李孟聪 262

应用磁情指数确定孕震区发震时间的研究 张闵厚 263

用体应变资料计算响应比方法的研究 何世海 264

北京地区热水地球化学背景值普查与地震灵敏组分研究 吉安琪 265

用地下水资料计算响应比方法的研究 陈建民 266

首都圈强震活动与构造条件关系的研究 杨修信 267

首都圈强震与构造关系的研究及应力场模拟 杨修信 269

首都圈断层现今活动特征及应力增强地段的研究 高忠宁 270

断层障碍模型与应力结构 谢富仁 271

用地震学方法测定地壳深部应力 刘建中 272

TM遥感在活动断裂带中的应用研究 张景发 273

活动断裂带多源地学信息的综合研究 张景发 274

川西构造地貌的定量化研究及其在活断层分段中的应用 贺群禄 275

场源前兆特征鉴别 赵国光 276

我国大陆断层现代形变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张超 277

各走向断裂带残余应力场对地震时空强分布的控制作用 安欧 278

中国大陆强震群发震机制研究 黄忠贤 279

钻孔崩落的实验研究与连续破坏模型 阮小平 280

首都圈大地形变及地震趋势研究 车兆宏 281

南口-孙河断层活动性研究 车兆宏 283

首都圈地形变和应变异常追踪研究 何世海 284

用地倾斜资料作响应比研究 李旭东 286

地球动力学参考系联系与中国地壳运动大尺度现实特征研究 刘鼎文 287

综合利用各类形变资料研究应变场动态变化与转化特征 刘序俨 288

湖北省强震观测研究 陈中林 289

重力和水准资料联合估计地面垂直位移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刘序俨 290

场区及周围地区地壳运动动力学特征及强震危险性判定 刘鼎文 291

利用大地形变资料进行地震危险区圈定的定量方法研究 刘鼎文 293

全国地倾斜场及形变波传播若干问题的讨论 牛安福 294

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深地震测深资料的深入处理与解释 张先康 295

邢台震源区及相邻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探测研究 祝治平 296

延怀盆地地壳细结构探测研究 张先康 297

渤海圈经济区地壳深部构造及地震区划的研究 刘光夏 298

华北北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和潜在震源区划分标志 刘昌铨 299

四川盆地及其西部边缘震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 张先 300

岩石在高温水中(临界温度附近)应力腐蚀特征的试验研究 荣代潞 301

地电阻率的分数维及其前兆特征 梁子彬 302

布里季曼(Bridgman)效应在以地震地质指标划分潜在震源中的应用 郭安宁 303

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波场分解和震相识别 张范民 304

西北地区剪切波分裂的前兆特征研究 李清河 305

三维物理模型上的横波分裂研究 方家福 306

尾波特性与前兆异常的实验研究 程德利 307

不同强震活动类型特征的研究 闻学泽 308

我国大陆及邻区构造滑移线、地震活动规律和危险性研究 罗伟 309

西南地区进入短临预报阶段地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的研究 江道崇 311

强震前震源附近定向微裂隙的变化 陈天长 313

地震时空自组织的分形特征及概率分布的协同学规律研究 韩渭宾 314

用时空转换系数判断震后趋势 谢家树 315

大震前后水氡前兆的时空分维特征 杨长春 316

局部地区强震活动中止的标志研究 苏刚 317

高效接地树脂复合电极系统的实验观测研究 杨明芝 318

罗山东麓断裂带分段结构、全新世活动历史及断层崖的研究 闵伟 319

地震波理论与计算在地震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聂永安 320

华北与西南强震序列震源区应力场的对比研究 刁桂苓 322

腾冲火山及火山地震活动的动力学特征 姜朝松 323

用重正化群方法研究地震序列性质 武孔春 324

国外地震应急反应计划比较研究 巫孟还 325

第六类 地震灾害预测与评估 326

地震烈度定量标准 刘恢先 326

地震区划方法的改进与检验 陶夏新 327

减轻地震灾害对策标准的最优决策分析 尹之潜 328

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在区域性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杨玉成 329

地震危害预测大系统研究 李大华 330

城市震害预测中高危害小区和高危害房屋类型搜索技术 王治山 331

城市抗震防灾简易地震小区划方法研究 刘曾武 332

大中城市地震次生灾害评估 高云学 333

电力系统地震灾害的预测及防灾措施 张其浩 334

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的动态分析方法 尹之潜 335

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中基础方法研究 冯启民 336

矿震的研究与开发 张少泉 337

大地震应急报告 赵荣国 338

华北北部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邹其嘉 339

地震灾害经济、社会功能及人员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和标准的建立 邹其嘉 340

唐山地震灾区社会恢复及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邹其嘉 341

2005年前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动态模型 邹其嘉 342

华北北部减轻地震灾害综合对策研究 马宗晋 343

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区特征及划分标准的建立和特殊地理条件(沿海地带、黄土)震害特征研究 朱海之 344

断层震害及其减灾对策 蒋溥 345

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方法 杨哲 346

全球地震灾害评价计划北京区域中心预研究 张培震 347

地震及其相关灾害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 李闽峰 348

红河断裂1∶5万活断层填图 虢顺民 350

中国大陆地震区、带划分研究 汪良谋 351

我国大陆强震构造类型的划分及其运用于危险区划的研究 徐杰 352

我国大陆强震构造带分段性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价 汪良谋 353

我国大陆古地震及强震重复性研究 张培震 354

预测近期强震危险区及其地震强度的新方法研究 罗伟 355

我国西南地区特大地震危险性进一步研究 罗灼礼 356

近期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定量判据和指标体系的研究 丁鉴海 357

减轻地震灾害的社会对策 汤泉 358

黄土动力特性研究及其在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段汝文 359

减轻地震灾害的社会对策研究 杜振民 360

2005年前川藏强震危险性预测 唐荣昌 361

四川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害预测调查与研究 黄兴健 363

甘孜一玉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评价 蔡长星 364

鲜水河断裂带(1∶5万)活断裂地质填图 李夭绍 366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地质填图(1∶5万)及大震重复性研究 冯元保 367

宁夏银川平原1∶50万地震区划 孟广魁 368

第七类 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 369

工程地震场地实验方法的研究 刘曾武 369

研究区一般和典型场地条件勘测试验及场地评定研究 刘曾武 370

多层砖房抗震设防标准 王虎栓 371

强地震动场的工程预测 廖振鹏 372

乡镇房屋抗倒措施的研究 丁世文 373

新型节能房屋的抗震及抗倒塌研究 黄泉生 374

高层建筑抗震实用分析研究 孙景江 375

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计算方法及减震研究 张其浩 376

水箱减振装置 张敏政 377

铅挤压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 张敏政 378

二次结构减振设计 王云剑 379

我国一般民用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的建立改进与完善 杨玉成 380

我国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震害预测数据库的建立 杨柳 381

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观测台阵 谢礼立 382

中央电视塔结构台阵 彭克中 383

复杂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 杨柏坡 384

基岩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的研究 陈达生 385

典型县城区局部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的研究 杨柏坡 386

典型县城区场地岸边斜坡及不利场地调查 孙平善 387

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 李小军 388

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建筑物动态易损性模型建立与研究 陈有库 389

中高层配筋砌体的易损性分析研究和震害评估标准的建立 夏敬谦 390

建立华北北部几类主要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矩阵 尹之潜 391

华北北部地区地震经济损失分析 李树桢 392

中国华北北部(建筑物)地震损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赵直 393

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抗震设防标准 李树桢 394

地下管道抗震实用分析方法 冯启民 395

重大工程及特种工程抗震鉴定标准 冯启民 396

重大建筑物遥感识别标志的建立 朱葳 397

生命线网络系统易损性分析及模型建立 冯启民 398

工作区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朱葳 399

工作区地震经济损失分析研究 朱葳 400

工作区地震损失预测模型 朱葳 401

桥梁隔震设计方法 赵振东 402

岩土工程防灾及震害预测研究 张克绪 403

饱和砂土地基地震可靠性分析和减灾措施 门福录 404

基础垫层隔震方法 张克绪 405

典型县城区土壤液化和软土震陷的危害性分析 石兆吉 406

华北北部工作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 王天颂 407

基底滑移摆式隔震方法 赵威 408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胡聿贤 409

重大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 廖振鹏 410

易倒塌房屋经济的抗倒措施的研究 夏敬谦 411

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延性分析及二次设计 刘勇生 412

工程地震估计的理论与应用综合性研究 霍俊荣 413

建筑物震害的多元离散识别方法 徐祥文 414

海底隧道系统抗震分析的进一步研究 朱镜清 415

强地震下土-结构体系的非线性反应研究 熊建国 416

地震时近海工程结构半解析方法研究 杨升田 417

结构抗震分析中阻尼问题的理论与数值研究 朱镜清 418

工程结构和浮放设备隔震方法的研究 张雪亮 419

第八类 地震服务和资料服务 420

强震记录数据处理与出版 胡成祥 420

强震观测数据库 周雍年 421

DSA-1强震加速仪数字回放软件 李沙白 422

场地评定与设计地震动参数规范 郭玉学 423

地震区划数据库和知识库 陶夏新 424

生命线工程震害数据库 冯启民 425

地震安全设防条例 谢礼立 426

《唐山大地震震害》英文版 刘恢先 427

近期强震危险区判定专家系统 王碧泉 428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地震报告 牟其铎 429

数字地震资料的应用研究 牟其铎 430

利用面波频散重建三维S波速度结构软件包 陈国英 431

地壳上地幔Qβ结构软件包研制 何正勤 432

数字地震记录中强干扰扣除 沈萍 433

地学断面的清绘和出版 杨主恩 434

山西临汾地区地震区划与防震减灾规划纪实录相片 马宗晋 435

地震区划数据库与知识库 叶洪 436

14C年代数据库的完善和扩充 焦文强 437

地震信息系统的优化和技术改造总体设计 陈鑫连 438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制定 徐宗和 439

地震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李静 440

地震救灾专用工具 王建华 441

地震区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 李大华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