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旧民主主义革命 1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 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一、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 1
二、清王朝的腐朽 3
三、西方的崛起 5
第二节 鸦片战争 6
一、中国人民严禁鸦片的正义斗争 6
二、中国人民抗击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12
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
第三节 太平天国 23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胜利发展 23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天国政策 28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31
四、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34
五、捻军和少数民族的起义 38
第二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40
第一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40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40
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 42
三、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4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45
一、边疆危机 45
二、中法战争 46
三、中日甲午战争 47
第三节 戊戌变法 49
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 49
二、资产阶级的维新改良运动 51
三、戊戌变法的性质、意义和历史教训 57
第四节 义和团运动 59
一、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59
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历史教训 64
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5
第三章 辛亥革命 67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政治、经济 67
一、帝国主义全面控制中国 67
二、清政府的“新政” 69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71
四、人民群众的反清斗争 73
第二节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73
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73
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78
三、革命派同立宪派的论战 81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发展 84
一、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 84
二、武昌起义 86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88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92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经验教训 93
第四章 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 96
第一节 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 96
一、宋教仁案件与二次革命 96
二、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人民群众的反袁斗争 101
三、“二十一条”和袁世凯复辟帝制 106
四、护国战争和洪宪制的覆灭 109
第二节 军阀割据和护法运动 112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112
二、皖系政权的卖国独裁和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113
三、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下的深重灾难 119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120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20
二、中国工人阶级和民主革命阵营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初步发展 122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24
中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 129
第五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9
第一节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9
一、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的失败 129
二、五四运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130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3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9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39
二、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二次护法战争 141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 144
一、华盛顿会议和联省自治 144
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深入 145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提出 146
四、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初期的农民运动 147
第六章 北伐战争 152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建立 152
一、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152
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155
三、奉系军阀的统治 160
四、五卅运动 全国革命的高潮 164
五、黄埔军校的建立 广东战争的胜利 168
第二节 北伐战争胜利发展 170
一、北伐前夕的国内形势 170
二、国民革命军的胜利进军 迁都武汉 175
三、全国工农革命的大发展 179
四、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蒋介石的反动 183
第三节 大革命的失败 185
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开始 185
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的失败 186
三、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189
第七章 红军战争 193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3
一、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纷争和一党专制统治基础的奠定 193
二、新军阀联合“北伐”奉系 北洋军阀的覆灭 196
三、国民党的“训政” 改组派的出现 197
四、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官僚资本的出现 200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202
一、中国革命的低潮 第三党的出现 202
二、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204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208
第三节 红军反围剿战争和根据地的建设 213
一、红军的四次反“围剿”战争 213
二、土地革命深入发展和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215
三、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模型 216
第四节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221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长征的开始 221
二、遵义会议 “左”倾冒险主义的纠正 223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225
第八章 抗日战争的开端 230
第一节 日本侵占东北 抗日救国运动的兴起 230
一、“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开端 230
二、抗日救国运动的兴起 234
三、伪“满洲国”的建立 235
第二节 华北事变 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 236
一、日军侵华的加紧和爱国将领的曲折抗战 236
二、抗日救国运动的复兴 239
三、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和官僚资本的形成 241
四、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244
五、中间党派的抗日反蒋斗争 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250
第三节 西安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52
一、西北联合抗日局面的出现 252
二、西安事变 国内和平的实现 256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61
第九章 全国抗日战争 265
第一节 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265
一、“七·七事变” 全国抗战开始 265
二、国共两党的抗战主张 268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防御抗战 272
四、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278
五、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理论和战略方针 281
六、中间党派的抗日主张 华侨对抗战的支援 283
第二节 抗战相持阶段前期的复杂斗争 286
一、日本侵华方针的调整和汪精卫集团的投敌卖国 286
二、统一战线内部的摩擦和斗争 289
三、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291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94
五、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295
第三节 抗战相持阶段中期的艰苦斗争 297
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日本对沦陷区人民的奴役 297
二、解放区军民的反“扫荡”战争和克服困难的各项办法 299
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膨胀和国民党法西斯政权的强化 301
四、美国支持中国抗战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304
五、解放区的政权、经济、文化教育建设 306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308
一、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形势下的中国战场 308
二、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309
三、国共两党两个不同的代表大会 312
四、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和国民党顽固派向解放区的进犯 314
五、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15
第十章 解放战争 319
第一节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19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民主的方针 319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23
三、国民党加紧内战部署和解放区自卫战争的准备 327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329
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关于打败国民党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329
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31
三、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全中国而斗争 334
四、中间派政治幻想的破灭与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337
五、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经济、文化建设 339
第三节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立 341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 341
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344
三、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345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46
五、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48
下编 社会主义革命 35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改造 351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国民经济的恢复 351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351
二、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353
三、抗美援朝运动和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 354
四、没收官僚资本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360
五、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361
第二节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362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62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64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71
一、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71
二、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37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374
四、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方针的确定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