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正式建市,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3
第一编 鹤壁市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4
一、以煤矿建设为重点,全面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4
二、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6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7
第二节 “左”的错误初步纠正与“反右倾”运动 10
一、初步纠“左”,整顿人民公社 10
二、“反右倾”与持续跃进 11
一、国民经济的调整 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 13
二、国民经济困难局面的扭转 18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中鹤壁的政治经济 20
第一节 政治形势动荡不安 20
一、“全面夺权”,社会动乱 20
二、抵制极“左”思潮,局势相对稳定 23
三、两次重大反复,形势剧烈动荡 23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25
一、国民经济急转直下 25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6
三、国民经济的起落 29
四、鹤壁人民不屈不挠地建设社会主义 31
第三章 全面改革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34
第一节 历史的转折 35
一、拨乱反正,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35
二、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37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40
第二节 农村改革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44
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44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45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走农工商综合经营道路 47
第三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1
一、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 51
二、计划、财政、金融等体制改革 56
三、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61
第四节 “六五”、“七五”计划的胜利实现 62
一、“六五”计划的胜利实现 62
二、“七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63
第二编 工业与交通建设 71
第四章 煤炭工业 71
二、统配煤矿的形成和发展 72
一、悠久的煤炭工业开发史 72
第一节 煤炭工业的发展 72
三、地方煤炭工业 77
第二节 现代化的煤炭生产与职工文化生活 79
一、日益现代化的煤炭生产 79
二、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 81
第五章 机械建材工业 84
第一节 在曲折中前进 84
一、从“两个合作社”起步 84
二、调整内部结构,焕发行业生机 86
一、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企业活力 88
第二节 走改革开放之路 88
二、机械、建材行业比翼齐飞 89
第六章 电子工业 93
第一节 瞄准当代新技术,建设鹤壁“电子城” 94
一、艰苦创业,兴办电子工业 94
二、在深化改革中发展 95
第二节 电子工业生产初具规模 98
第七章 化学工业 100
第一节 自力更生,土法上马 100
一、土法上马初创化学工业 100
二、化学工业基础的建立 102
一、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 103
二、突出重点,面向两个市场 103
第二节 依靠科技,保证质量,拓宽服务领域 103
第三节 迅速崛起的制药工业 108
一、丰富的药材资源与传统药品 108
二、现代制药工业 109
第八章 电力工业 112
第一节 电力工业基础的初步建立 112
一、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112
二、电力工业的发展 114
一、群众办电 117
第二节 电力工业的多能利用 117
二、建设中的鹤壁火电厂 118
第九章 交通运输、邮电事业 119
第一节 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 119
一、公路交通网络的形成 119
二、公路运输繁荣兴旺 122
三、铁路建设 125
第二节 邮电事业阔步前进 126
一、“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126
二、采用先进技术,发展电信业务 129
第十章 轻纺工业 134
一、轻纺工业的形成 135
第一节 轻纺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135
二、发展生产,服务人民生活 136
第二节 上品种,抓质量,广泛开拓市场 137
一、名优产品争芳斗艳 137
二、轻纺行业发展快,效益高 138
第三编 农村经济建设 143
第十一章 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143
第一节 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143
一、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146
第二节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 146
二、实用技术的推广,生产条件的改善 147
第三节 健全科技体系,搞好技术服务 151
第十二章 林业生产呈现勃勃生机 153
第一节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植树造林 154
一、建设防护林带,治服风沙 154
二、绿化平原,改善农田气候 154
三、绿化山区丘陵,改善生态环境 155
第二节 经济林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 156
第三节 先进技术的推广,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 159
第十三章 发展水利事业,为民造福 161
第一节 水利建设的发展 162
一、淇河的开发与利用 162
二、卫河的治理 164
三、机电排灌的兴建 165
四、建库蓄水 165
五、科学管理 166
第二节 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 167
第三节 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168
第一节 畜牧业的基础和现状 171
第十四章 畜牧业的兴起 171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173
第三节 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 175
一、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建设 175
二、疫病防治体系的健全 176
三、饲料工业基础的建立 177
第十五章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78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79
一、在困境中发展 179
二、在改革中猛进 180
二、横向经济联合,推动乡镇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183
一、依靠本地资源办厂,集体、联办、户办一起上 183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地方特色 183
三、投入小,产出大,利润高 184
第三节 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185
第四编 财贸业的建设 189
第十六章 城乡商业的繁荣兴旺 189
第一节 国营商业的稳步发展 189
一、国营商业的建立 189
二、国营商业的曲折发展 191
三、国营商业发展的新时期 192
一、供销合作社的建立 196
四、商办工业的发展 196
第二节 供销社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纽带 196
二、供销社在曲折中前进 198
三、供销社的振兴 199
第三节 个体商业 204
一、全方位、多品种的经营服务 205
二、鹤壁的“王府井”——奔流街市场 205
第四节 医药商业的发展 208
一、医药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208
二、医药经营灵活多样 210
第十七章 财政税收的稳步增长 213
第一节 财政工作曲折前进 214
一、曲折的历程 214
二、新时期财政工作的发展 216
第二节 税收的持续增长 220
一、鹤壁税收的建立与发展 220
二、税收工作在曲折中前进 222
三、新时期的税收工作 223
第十八章 金融事业 2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形成 227
一、储蓄事业的发展 229
第二节 调节货币流通,支援经济建设 229
二、充分运用信贷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30
第三节 改革金融体制,拓宽金融领域 233
第四节 人民保险事业的发展 234
第十九章 对外经济贸易 236
第一节 在波折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 236
一、曲折发展 236
二、开拓前进 239
第二节 扶持外贸生产,鼓励出口创汇 241
第三节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242
第一节 物资流通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243
第二十章 物资流通 保供促销 243
第二节 搞好经营服务,保证物资供应 246
第三节 实行物资联营,活跃物资市场 249
第四节 合理利用物资,做到物尽其用 250
第五编 民主政治建设 255
第二十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 255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逐步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 255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机构的建立 259
第二十二章 司法机构的建立和健全 262
第一节 司法机构的建立 262
一、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保卫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63
第二节 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63
二、严厉打击现行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264
第三节 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65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加强 267
一、劳改劳教工作的加强 267
二、法制宣传工作的开展 267
三、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 268
四、加强治安行政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268
一、爱国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71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271
第二十三章 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271
二、“左”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影响 272
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273
第二节 爱国统一战线范围空前扩大 276
一、完善政协组织,发挥政协职能 276
二、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277
第三节 同心同德,振兴鹤壁 278
一、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的优势,服务经济建设 278
二、加强对外联系,开展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 279
一、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发展 280
第二十四章 群众团体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280
第一节 鹤壁市总工会 280
二、工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283
三、发展壮大会员队伍,重视提高会员素质 284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86
一、在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286
二、努力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288
三、围绕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作贡献 291
第三节 鹤壁市妇女联合会 293
一、妇女运动与妇女组织的发展 293
二、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96
第四节 市工商联、侨联、文联、社联和科协等群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299
一、鹤壁市工商业联合会 299
二、鹤壁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301
三、鹤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303
四、鹤壁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303
五、鹤壁市科学技术协会 304
第二十五章 民兵建设 306
第一节 保家卫国,再立新功 306
一、实行普遍民兵制,发展壮大民兵队伍 306
二、大办民兵师和民兵工作“三落实” 307
三、民兵组织在斗争中发展 308
第二节 新时期的民兵建设 309
一、调整民兵组织,实行民兵、预备役相结合 309
二、改革教育训练,提高民兵素质 310
三、加强“四项基本建设”,改革民兵工作 311
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争当模范 312
第六编 文化建设 315
第二十六章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15
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加强 315
一、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315
二、中学教育的调整和加强 317
三、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 318
四、逐步发展壮大的教师队伍 319
五、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321
第二节 多形式、多渠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 321
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321
二、技工教育 323
第三节 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 325
一、扫盲教育 325
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326
四、成人高等教育 327
三、职工、干部教育 327
第二十七章 科学技术事业阔步前进 329
第一节 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329
一、科学技术事业的曲折前进 329
二、科学技术事业的新篇章 330
第二节 科研技术成果的应用 332
一、组织协作攻关,解决技术关键问题 332
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335
第三节 灵活多样的科普教育 336
第一节 文学创作硕果累累 339
一、文学队伍的建设及文学园地的创办 339
第二十八章 文化艺术事业绚丽多采 339
二、创作成就及其特色 340
第二节 戏剧艺术百花争艳 342
一、坎坷发展,曲折前进 342
二、改革创新,成果丰硕 343
第三节 社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344
一、群众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344
二、文化市场日趋活跃 346
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346
一、文物古迹 349
第四节 文博事业焕发异彩 349
二、重要文物的发现 350
三、文物保护工作的加强 352
第二十九章 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事业 354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 354
一、广播电视网络初步形成 354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开拓创新 356
三、音像事业的管理 364
第二节 新闻出版与图书发行 364
一、新闻出版业在改革中前进 364
二、图书发行工作的新局面 366
第三十章 体育事业 369
第一节 体育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369
第二节 群众体育项目异彩纷呈 372
一、职工体育生机勃勃 372
二、农村体育日趋活跃 375
三、学校体育欣欣向荣 376
四、武术事业在继承中发展 377
第三节 竞技体育日新月异 378
一、运动竞赛百花齐放 378
二、运动成绩日新月异 379
第三十一章 医疗卫生事业 383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384
一、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 384
二、卫生防疫制度的逐步完善 387
三、对传染病、地方病的积极防治 390
第二节 城乡医疗事业的新发展 393
一、城市医疗事业 393
二、农村医疗工作 394
三、妇幼保健事业 395
第三节 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展 396
一、祖国医学遗产的继承 396
二、中医学的发掘和研究 397
第三十二章 计划生育工作 399
第一节 41年人口发展概况 399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形成 401
一、健全组织,形成网络 401
二、突出重点,加强农村和山区计划生育工作 402
第三十三章 旅游事业 407
第一节 风景名胜各具特色 407
一、淇河风光景色宜人 407
二、豫北名山隽秀峭拔 409
三、殷商故里古迹遍布 410
第二节 热情的服务工作 411
一、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411
二、对外友好交往日益活跃 414
第七编 城镇建设 417
第三十四章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417
第一节 城市规划工作逐步完善 417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419
一、城市道路、桥梁及街道照明 419
二、城市供水、排水、供气 420
三、城市公共交通 422
四、环境卫生、环境保护与园林绿化工作 423
第三节 城市建筑业蓬勃兴起 424
第四节 城市管理工作在建设中加强 425
第三十五章 县区建设欣欣向荣 426
第一节 豫北粮仓——浚县 426
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426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 429
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32
第二节 殷都朝歌——淇县 433
第三节 发展中的鹤壁市郊区 439
一、蓬勃发展的农业 440
二、工业发展迅速 442
三、科教文卫体育事业的发展 444
四、城乡建设与人民生活 446
五、名胜古迹和土特产品 446
第四节 全市中心——山城区 448
第五节 前进的老城——鹤山区 452
结束语 462
后记 474
附录 474
附录一 鹤壁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大事记(1957—1990年) 474
附录二 鹤壁市历届主要领导人名录(1957—1990年)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