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支持体系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永穆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1419058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

0导言 1

0.1研究主题 1

0.2方法和结构 3

0.3主要特点和创新 6

1农业支持思想考察 8

1.1经典理论中的农业支持思想 8

1.1.1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支持思想 8

1.1.2列宁的农业支持思想 14

1.1.3毛泽东的农业支持思想 20

1.1.4邓小平的农业支持思想 24

1.2中国农业支持思想考察 29

1.2.1先秦农业支持思想 29

1.2.2封建地主经济前期的农业支持思想 39

1.2.3封建地主经济后期及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农业支持思想 47

1.2.4小结 53

1.3西方农业支持思想考察 54

1.3.1古希腊、古罗马的农业支持思想 54

1.3.2西欧中世纪的农业支持思想 56

1.3.3西方近现代农业支持思想 57

2中国农业支持体系建立的客观依据 74

2.1农业支持的涵义 74

2.1.1农业的涵义 74

2.1.2农业支持的涵义 75

2.1.3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和农业支撑 77

2.2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业支持体系的客观依据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79

2.3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业支持体系的客观依据之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弱质产业特征 91

2.4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业支持体系的客观依据之三:工业化发展阶段 98

2.5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农业支持体系的客观依据之四: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105

2.5.1从总体上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106

2.5.2中国农业人均土地资源少,劳动生产率低 108

2.5.3农业生产资源约束硬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08

2.5.4农业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109

2.5.5农产品成本上涨过快,农业竞争力不强 110

2.5.6农业基础观不稳 111

3中国农业支持体系 113

3.1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支持体系的特点 113

3.1.1农业支持体系的有限性 113

3.1.2农业支持体系的强化性 114

3.1.3农业支持体系的弥补性 115

3.1.4农业支持体系的反哺性 116

3.1.5农业支持体系的生态性 117

3.1.6农业支持体系的服务性 117

3.1.7农业支持体系的调控性 118

3.2中国农业支持体系建立的原则 119

3.2.1坚持市场机制起基础调节作用的原则 119

3.2.2建立农产品结构支持体系,合理设计多层次的支持结构原则 120

3.2.3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 121

3.2.4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支持方式和手段 122

3.2.5农业支持体系动态性原则 123

3.2.6体现中国国情和符合国际规范的原则 123

3.3中国农业支持模式 124

3.3.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支持模式 124

3.3.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支持模式 125

3.4农业支持目标体系 127

3.4.1农业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 128

3.4.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9

3.4.3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 131

3.4.4保障粮食安全 133

3.4.5诱导农业生产结构优化 135

3.5农业支持手段体系 136

3.6农业支持组织系统 139

3.6.1农业支持决策系统 139

3.6.2农业支持执行系统 141

3.6.3农业支持信息反馈系统 141

3.7农业支持水平的测度 141

3.7.1国外对农业支持水平的主要测度方法 142

3.7.2中国农业支持水平的主要测度方法 145

4农业政策性支持 151

4.1概述 151

4.1.1经济政策 151

4.1.2农业支持政策 153

4.1.3农业支持政策系统 153

4.1.4农业支持政策的相容性 154

4.2农业财政政策性支持 155

4.2.1农业财政政策性支持的作用机制 155

4.2.2中国农业财政政策性支持的基本情况 160

4.2.3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财政政策性支农机制 170

4.3农业货币政策性支持 181

4.3.1农业货币政策性支持的作用机制 181

4.3.2中国农业货币政策性支持的基本情况 186

4.3.3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货币政策性支农机制 192

4.4农业土地政策性支持 202

4.4.1农业土地政策性支持的作用机制 202

4.4.2中国农业土地政策性支持的基本情况 208

4.4.3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土地政策性支农机制 212

5农业投入性支持 226

5.1概述 226

5.2农业资金投入性支持 227

5.2.1资金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227

5.2.2中国支农资金投入现状 230

5.2.3进一步完善中国支农资金投入的措施 238

5.3农业科技投入性支持 244

5.3.1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244

5.3.2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现状 248

5.3.3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模式选择及其措施 256

5.4农业教育投入性支持 264

5.4.1农业教育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264

5.4.2中国农业教育投入现状 267

5.4.3加快农业教育发展的措施 271

6农业其他性支持 276

6.1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 276

6.1.1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276

6.1.2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279

6.1.3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83

6.2农业产业化支持 292

6.2.1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292

6.2.2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296

6.2.3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304

6.3农业保险支持 308

6.3.1农业保险支持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308

6.3.2中国农业保险现状分析 310

6.3.3中国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和相关措施 313

7中国农业支持体系建立的相关环境 320

7.1引言 320

7.1.1农村经济体制转变对农业支持体系的作用 320

7.1.2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农业支持体系的作用 321

7.1.3减轻农民负担对农业支持体系的作用 322

7.1.4实行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支持体系的作用 323

7.2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 324

7.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324

7.2.2农村经济体制转变的内容 326

7.3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329

7.3.1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涵义及其衡量指标 329

7.3.2中国农业增长方式的基本估计 332

7.3.3中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336

7.4减轻农民负担 338

7.4.1农民负担现状 338

7.4.2减轻农民负担的对策 342

7.5实行可持续农业发展 344

7.5.1中国实施常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反思 344

7.5.2实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348

参考文献 352

著名经济学家、知名专家、教授对本书的评审摘要 361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