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编 地理 27
第一章 区域和建置沿革 27
第一节 区域和行政区划 27
第二节 建置沿革 27
第三节 中堂墟 33
第四节 农村基本情况 39
第二章 自然概况 41
第一节 气候 41
第二节 河流 43
第三节 生产条件和特点 43
第四节 机耕条件 45
第五节 物产 45
第六节 灾害 46
第七节 农谚 47
第三章 户籍 人口 48
第一节 民族 姓氏 48
第二节 姓氏源流 51
第三节 中堂镇历年人口统计 89
第二编 经济 91
第一章 农业 9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农业状况 91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改革 92
第三节 农业经济结构改革 95
第四节 粮食作物 99
第五节 经济作物 100
第六节 农业工具改革 108
第七节 农业科技 109
第八节 农副业 111
第九节 禽畜防疫 116
第二章 工业 117
概述 117
第一节 领导机构 119
第二节 东莞市属的工业 120
第三节 建材工业 123
第四节 引进来料加工业 126
第五节 机械工业 129
第六节 沙石开采业 130
第七节 食品饮料业 131
第八节 日用家具业 131
第九节 造纸印刷业 131
第十节 烟花炮竹业 132
第十一节 塑料化工业 132
第十二节 五金电器业 132
第十三节 交通运输设备业 132
第十四节 自来水生产 132
第三章 交通运输 135
第一节 民国时期交通运输概况 135
第二节 建国后交通运输 135
第三节 水运公司 140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 141
第四章 建筑业 141
第五章 商业 144
第一节 民国时期商业概况 144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44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商业 146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商业 152
第五节 个体商业 156
第六节 工商行政管理 156
第七节 农工商企业承包责任制 158
第六章 水电 158
第一节 水利建设 158
第二节 电站 160
第七章 财税 162
第一节 财政 162
第二节 税务 163
第八章 金融 164
第一节 农业银行 164
第二节 信贷 164
第三节 储蓄 国库券 165
第九章 保险 166
第十章 邮电 166
第一节 民国时期邮电状况 166
第二节 中堂邮电支局 167
第三编 政治 172
第一章 权力机关 17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17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 172
第二章 政府机构 176
第一节 建国前政府机构沿革 176
第二节 人民政府 177
第三节 历届中堂镇人民政府领导人名录 179
第四节 历代政府驻地沿革 180
第三章 政党 18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181
第二节 历届党委领导成员名录 188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 190
第四章 社会团体 190
第一节 工人联合会 190
第二节 农民协会 19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192
第四节 青年团 192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 193
第六节 红卫兵 194
第五章 政法 195
第一节 人民法庭 195
第二节 司法办公室 195
第三节 人民调解委员会 196
第六章 治安 196
第一节 警察所、乡勇 196
第二节 公安派出所 197
第三节 重大刑事案件选录 199
第四编 军事 200
第一章 建国前军事情况 200
第一节 明、清两代驻军情况 200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情况 201
第三节 农民起义军 201
第二章 建国后军事情况 202
第一节 武装部 202
第二节 兵役 202
第三节 民兵 203
第四节 军事行动 204
第五编 文化 207
第一章 教育 207
第一节 建国前教育概况 207
第二节 小学 208
第三节 中学 211
第四节 幼儿园 214
第五节 扫盲 215
第二章 文化 216
第一节 建国前的文化 216
第二节 文化站 217
第三章 卫生 219
第一节 民国时期卫生医疗状况 219
第二节 卫生院 219
第三节 防疫 221
第四节 对庸医巫医的处理 222
第五节 计划生育 222
第四章 体育 223
第一节 民国时期体育状况 223
第二节 业余体育学校 224
第三节 培训 225
第六编 社会 227
小序 227
第一章 华侨、港澳台同胞 227
第一节 侨联会 227
第二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分布 228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对家乡建设的贡献 230
第二章 风俗习惯 231
第一节 日常生活习惯 231
第二节 婚嫁喜庆风俗 234
第三节 丧礼墓葬风俗 236
第四节 节令风俗 238
第五节 陋习 241
第六节 迷信活动 243
第七节 陋习残余 244
第三章 方言、谣谚 245
第一节 方言 245
第二节 生活谚语、竭后语 247
第四章 社会新风 250
第一节 男女平等 250
第二节 尊师爱生 251
第三节 破除迷信 251
第四节 帮助五保户 251
第五节 涌跃参军 251
第六节 五讲四美 252
第五章 人口增长、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252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职业构成 252
第二节 劳动就业与管理 254
第三节 人民收入和生活 254
第六章 民政 2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职能 257
第二节 社会救济 257
第三节 复退军人的安置 258
第四节 优抚 258
第五节 婚姻登记 259
第七编 人物 261
第一章 烈士 261
第一节 烈士传略 261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264
第二章 名人 267
第一节 历代(宋、元、明、清) 267
第二节 民国 276
第三节 时人简介 279
第四节 老党员名录 285
第五节 英模 286
第三章 其他人物 287
第四章 寿星录 288
附录 290
关于觉华寺的传说三则 290
古代名人题觉华寺诗录 291
双门城楼 292
石狮子五对 293
福庆桥 293
关于莲花氹的传说 293
关于槎滘芯薯的传说 294
关于用竹笪摆灯酒的传说 294
关于潢涌村发展的传说 294
对联 294
陈伯陶逸事七则 295
潢涌土地改革成果展览会 297
后记 298